1、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周测试题一、 选择题1.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 :“ 度当时之要 , 益信理国非恃空言 , 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 , 不啻儒家之 清谈 , 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 材料 (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2. 陆九渊认为 :“ 身或不寿 , 此心实寿 , 家或不富 , 此心实富 , 纵有患难 , 心实康宁。 实论五福 , 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 , 无不是福 ; 此心若邪 , 无不是祸。 ”
2、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 , 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A.整治人心 B.发展经济 C.整顿吏治 D.注重民本 3. 陆九渊曾评价朱熹的学说 :“ 所谓太极真体不传之秘 , 无物之前 , 阴阳之外 , 不属有无 , 不落方体 , 迥出常情 , 超出方外等语 , 莫是曾学禅宗 , 所得如此。 ” 由此可见 , 陆九渊认为朱子学说 ( ) A.超越了佛、道的精神境界 B.吸取了佛、道的思想 C.对佛、道的论述至高至深 D.已成为一种佛学思想 4. 王阳明认为 ,“ 良知 ” 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 , 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 , 王阳明的良知论 ( )
3、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5. 朱熹提倡 “ 格物致知 ”, 王阳明则主张 “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 。以下对两人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两人所代表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B.两人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 C.两人都继承和发展了汉代儒学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 6.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 “ 二程 ” 、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7.
4、 孟子认为大臣应该 “ 能格君心之非 ”, 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 , 才能 “ 一正君而国定矣 ”, 而朱熹认为 “ 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 ” 。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 ) 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8.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 存理 ”“ 去欲 ” 的修养论 ,“ 格物 ”“ 格心 ” 的认识论 ,“ 齐家 ”“ 治国 ” 的功名论 , 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规范社会秩序 , 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 , 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 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 “
5、侯而王 , 王而帝 , 帝而圣 , 圣而天 ”, 其成为忠义的化身 , 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是 ( ) 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 10. 唐高祖认为 :“ 武创业 , 文守成 , 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 , 莫若儒。 ” 由此可知 ( ) 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 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 C.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 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宗教甚为流行 , 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 A.传统儒学不断衰落 B.社会动荡人民痛苦
6、 C.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少数民族大举内迁 12. 理学家王阳明提出 “ 致良知 ” 说。这里的 “ 良知 ” 是指 (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3. “ 若不明心,虽为学日益,反为道日损”。持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应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14. 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 即所谓的 “ 慎思明辨 , 格物致知 ” 的宋代思想家是 ( ) 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15. “ 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
7、最有可能是() A.“ 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 知行合一”“致良知” D.“ 民贵君轻” 16. 西方史学家认为 , 唐宋时期 ,“ 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 , 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 。这一时期 , 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 )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 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 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发展 17.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 , 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 , 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 A.统治者大兴儒学 , 维护其正统地位
8、 B.儒学家已经提出 “ 三教合归儒 ” 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 转而渴求宗教 18. 孟子认为大臣应该 “ 能格君心之非 ” ,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 “ 一正君而国定矣 ” ;而朱熹认为 “ 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 ” 。这种变化说明宋代理学 ( ) 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19. 王阳明主张 “ 内心反省 ” ,克服 “ 私欲 ” ,以 “ 致良知 ” 。其本质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
9、德化 20. 宋陆九渊语录卷上: “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 ) A.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否定 “ 六经 ” 的地位与价值 二、 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颢在“未知其要”,也就是在还不知求“道”门径的情况下,自己“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二程认为,万物一理,一物之理也是万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维护封建的纲常等级,也就是
10、维护天理。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评述“二程”(程颢、程颐)对儒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22.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四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五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
11、知识,分析朱熹、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子生前,看不起当代制度,几次婉辞进用。虽一度立朝,仅四十余天便离去。他的学说,在生前也并没有多少人承认是最好的儒家真传。更惨的是,在韩胄当政时,发生了庆历党禁,指摘朱子学派是“伪学”,当时参加文官考试,必须出具声明与伪学无关。朱子被贬斥而死。死后道学改称理学,也没有受到政府重视,只是到了1241年,南宋政府才正式颁布采取朱熹学派为所谓“道统”。而到了元代,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才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摘编自
12、胡晓明等中国思想史话 (1) 根据材料,指出朱熹的学说开始时得不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子学说对儒学作出了怎样的新发展,并据此分析朱子学说最终得到重视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D5、C6、D7、B8、A9、B10、B11、B 12、A 13、D14、B15、B16、D17、C18、B19、B20、C 二、材料解析题21、“ 二程”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他们探求万物之理,促进了儒学哲理化的进程。他们把理与天、理与儒学结合起来,论证天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合理地解释了封建伦理纲常的权威性,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2、(1
13、)“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而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的本性,天理就在心中。 (3) 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这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3、(1) 朱熹本人的政治影响力较小;受到了党争之祸的影响;时人对朱子学说的偏见。 (2) 新发展: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了求理的途径,即“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必然性:朱子学说符合封建统治者压制各种世俗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