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417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近期,我国湖北及世界部分地区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经科学家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研究,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9-nCOV与T2噬菌体一样,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B. 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C. 研究发现,2019-nCOV在体外环境中可存活5天,说明它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D. 2019-nCOV与细胞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进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

2、】由图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RNA、刺突糖蛋白、包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详解】A、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不容易发生突变,A错误;B、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故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错误;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2019-nCOV入侵细胞,并不能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结构,考查病

3、毒的基础知识。2.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菌没有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B. 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C. 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D. 该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其DNA分子执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比较如下: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4、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生物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动物、植物和真菌等共性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该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但能形成细胞壁,A错误;B、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5、,而该细菌为原核生物,可以进行二分裂,B错误;C、该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R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因此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D错误。故选C。3.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进出该组织细胞的速率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 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说明某些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C. 某些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持续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D. 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

6、输,但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不直接来自于ATP【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需要Na+驱动产生的动力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Na+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K+和Na+通过钠钾泵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Na+通过钠钾泵运出该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其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错误;B、图中钠钾泵的载体同时运输K+和Na+,但也具有专一性,B错误;C、图中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能催化ATP水解生成ADP,但ADP会继续参与反应,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D、该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但葡

7、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来自Na+的驱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解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4.端粒学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用来解释细胞衰老机制的一种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DNA,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加到染色体DNA末端而修复缩短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普遍高于癌细胞B. 端粒酶是一种RNA聚合酶,能延缓细胞的衰老C. 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有A-T、T-A碱基配对D. 胚胎干

8、细胞中的端粒可能普遍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端粒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序列,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此过程为逆转录,可见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合成后的序列加到染色体DNA末端而修复缩短部分,可延长细胞的寿命。【详解】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可能是因为其端粒酶的活性更高,能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端粒序列,A错误;B、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说明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B错误;C、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端粒酶先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再通过D

9、NA复制合成另一条链,故会出现A-T、T-A碱基配对,C正确;D、胚胎干细胞分裂能力较强,其中的端粒普遍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端粒长,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端粒酶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B.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C. 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

10、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D. 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

11、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6.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引起的B. 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C. 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表现型,比例是3/8D. 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3【答案】D

12、【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即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故可知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这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则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和aabb(白色),F1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F2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2aaBb)、1AAbb(或1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2Aabb)、1aaBB(或1AA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的颜色引起的,A错误;B、F

13、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即1/3,B错误;C、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表现型黄色,比例是3/16,C错误;D、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故测交得到白色洋葱(aabb)的概率为1/22/3=1/3,D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题文中的12:3:1的特殊比例,判断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直接利用分离定律思想解自由组合试题。7.公司对即将上市的家蝇杀虫剂产品做预期调查,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杀虫剂)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已知家蝇的敏感性和抗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神经细胞膜上某通

14、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时出现抗药性。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甲地区7820乙地区6432丙地区8415根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A.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B. 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丙地区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C. 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D. 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抗性果蝇是杂合子,因此抗杀虫剂是显性性状,不抗杀虫剂是隐性性状,设抗性基因是A,其等位基因为a,根据题意可知,甲地区aa=78%,Aa=20%,AA=2%,因此,甲地区的A基因频率=2%+20%

15、1/2=12%,a基因频率=1-12%=88%;乙地区aa=64%,Aa=32%,AA=4%,因此,乙地区A基因频率=4%+32%1/2=20%,a基因频率=1-20%=80%;丙地区aa=84%,Aa=12%,AA=1%,因此,丙地区A基因频率=1%+15%1/2=8.5%,a基因频率=1-8.5%=91.5%。【详解】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1/2=8.5%,因此,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A正确;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1/2=20%,因此,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

16、确;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C正确;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根据表格中数据推测出抗性纯合子的基因型概率,再根据题意作答。8.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雾90%以上都是PM2.5,香烟烟雾里面还包含焦油、尼古丁等多种化学物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较大,其原因可能是焦油等化学物质诱发原癌基

17、因和抑癌基因等发生基因突变B. 吸烟时,进入人体肺泡的PM2.5并没有进入人体内环境C. 空气中的PM2.5诱发的呼吸道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 吸烟时,PM2.5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过敏反应的特点: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焦油、尼古丁为化学致癌因子,会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人体肺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

18、不属于内环境,B正确;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D、吸烟时,PM2.5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内环境、过敏反应、反射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过敏反应的特点,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9.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B. 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 形成乙的次级

19、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等位基因D.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甲中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详解】A、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eeDd,A错误;B、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D和d一对等位基因,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重组,要求掌握基因重组的两种形式,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构建知识间

20、的联系。10.PIN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B. 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C. 生长素经PIN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并可原路返回D. 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运输方向有三种: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2、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详解】A、PIN基因经

21、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A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正确;C、生长素经PIN蛋白输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错误;D、PIN基因表达异常时,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D正确。故选C。11.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 )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

22、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 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 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

23、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脑干:维持呼吸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防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详解】A、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因此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24、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C正确。 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 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分析题干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1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 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 诱捕距离加大

25、,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高,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错误;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降低虫害,D正确。故选D。考点:实验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13.

26、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

27、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

28、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1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脂类B. 划线操作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C. 分离计数时,可用平板划线法对需计数微生物进行分离D.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进行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或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

29、微生物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A错误;B、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因为最后一区的菌种是最少的,而第一区的菌种是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B正确;C、分离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D、摇床应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使用,培养皿中的是固体培养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等。二、选择题: 15.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

30、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终止密码子位于基因的末端,使翻译终止B. 图中结构能使有限的碱基携带更多的遗传信息C. 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发生改变D. 缬氨酸(Val)至少有三种密码子,表明了密码子的简并性【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详解】A、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使翻译终止,A错误;B、由图中结构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

31、,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也能经济的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B正确;C、由图中结构两种基因共用相同的碱基序列,相同序列中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基因的改变,最终导致两种蛋白发生改变,C正确;D、由图可知,D基因的59号、151号和E基因的2号都编码Val,并且碱基不同,所以Val至少有三种密码子,表明了密码子的简并性,D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考查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特殊情况,分析清楚噬菌体的基因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6.研究表明myoD基因在黄颡鱼雌雄成体的心、脑、肌肉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yoD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32、不能说明肌肉细胞的分化程度最高B. 心、脑、肌肉细胞中DNA和R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一定相同C. myoD基因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表达量不同,可能导致雌雄个体出现性状差异D. 通过检测组织细胞的myoD基因和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是否分化【答案】A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转录出不同的mRNA,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性、稳定性。【详解】A、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myoD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不能说明该细胞分化程度最高,A正确;B、心、脑、肌肉细胞中DNA相同,但是RNA和蛋白质是不完全相同的,B错

33、误;C、myoD基因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表达量不同,可能导致雌雄个体出现生长差异,C正确;D、所有细胞中呼吸酶基因都表达,因此不能通过检测组织细胞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确定细胞是否分化,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特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7.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自由交配得到

34、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B. 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C.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 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答案】BCD【解析】【分析】由题干分析可知,纯合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1代的基因型为AaBb,由题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因此F1表现为白色,F1雌雄自由交配得到F2,如果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黑色:黄色=10:3:3;如

35、果Ab、aB连锁,则F2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黑色:黄色=2:1:1。【详解】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AABB、AaBb、AABb、AaBB、aabb),A错误;B、由题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因此含A、B基因的个体为白色,B正确;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Ab、aB连锁,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D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

36、因连锁情况的判断,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再根据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两对基因是否连锁。18.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 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 患糖尿病但不注射桑叶提取液的小鼠既可作为对照组又可作为实验组D. 健康小鼠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

37、量为是否注射桑叶提取液,因变量为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A、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C、患糖尿病但不注射桑叶提取液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与注射桑叶提取液的患糖尿病小鼠相比为对照组,C正确;D、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健康小鼠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故选ABC。【点睛】本题以“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

38、鼠降血糖效果”为例,考查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在解题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19.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 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D. 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

39、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竞争关系,A错误;B、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C、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但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C正确;D、在曲线的起始点,甲的数量远低于乙的数量,而后数量比逐渐接近1,说明甲种群出生率大于乙种群,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在曲线的下降阶段,数量比越来越小,说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解题时需准确获取图中信息,从甲乙数量比分析它们的种间关系和数量变化。2

40、0.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B. 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C. 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D. 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答案】BD【解析】【分析】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详解】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导致边角处残留较多,会引起计数结果

41、偏大,A正确;B、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B错误;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以便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C正确;D、由于酵母菌会相互重叠,因此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小,D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相关实验。三、非选择题: 21.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强光下,激发态叶绿素会与氧分子反应形成单线态氧而损伤叶绿体,然而类胡萝卜素可快速淬灭激发态叶绿素,起到保护叶绿体的作用。下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杏树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

42、答下列问题:(1)图中MN段杏树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有_,造成MN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2)图中B点时,该杏树的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经过这两昼夜,该杏树仍正常生长,则有机物的积累量在图示_(填字母)时刻达到最大值。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图中FG段CO2吸收量下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 。(4)在强光条件下,与正常植株相比,缺乏类胡萝卜素的突变体的光合速率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有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温度 (3). 大于 (4). (5). 光照

43、强度 (6). 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量减少 (7). 下降 (8). 该突变体无法淬灭激发态叶绿素而使叶绿体受损,缺乏类胡萝卜素导致吸收的蓝紫光减少,影响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图示中,表示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杏树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在一昼夜中,夜晚由于缺少光照,植物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CO2;白天,随着开始进行光照,光合作用开始,且强度逐渐增强,直到B点,CO2释放量和吸收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此时整个植株的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植物体开始从外界吸收CO2,光合强度

44、大于呼吸强度;到下午光照强度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下降。【详解】(1)图中MN段无光照,杏树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夜间温度有起伏,故造成MN段波动的因素为温度。(2)B点时,整个植株的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而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3)I点时植株的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超过I点有机物消耗大于合成速率,故这两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在I时刻达到最大值。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故两昼夜中,造成S2明显小于S4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图中FG段为中午,由于温

45、度较高,植物体为降低蒸腾作用,部分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量下降。(4)由于类胡萝卜素可快速淬灭激发态叶绿素,故缺乏类胡萝卜素的突变体因无法淬灭激发态叶绿素而使叶绿体受损,同时缺乏类胡萝卜素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蓝紫光减少,所以光合速率下降。【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准确地分析曲线所描述的生物学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22.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

46、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EEEeeeHHHhhh3912081591216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

47、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方法一、 实验步骤:_,实验结果:_。方法二、实验步骤:_。实验结果: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细胞中表达。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答案】 (1). 基因分离 (2). 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F2中耐干旱植株比例为3/

48、4) (3). 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4). 将F1种植下去,收集其花粉并用碘液染色,观察统计花粉的颜色、数量和比例 (5). 花粉颜色有两种,棕色:蓝色为1:2 (6). 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进行杂交,统计F2的抗病情况和比例 (7). F2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2 (8). 精细胞(花粉) (9). 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解析】【分析】分析题中甲品种的细胞图可知,D、E连锁于3号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与D、E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稳定遗传的黏性玉

49、米品种甲基因型为DDEEHH,乙品种的基因型为ddeehh,F1基因型为DdEeHh,F1自交,只考虑E、e一对基因,F1产生的雌配子为E(占1/2)、e(占1/2),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ee占2/6,可推算出e的雄配子占2/3,E的雄配子占1/3,故E的雄配子(花粉)的成活率为1/2。【详解】(1)据表可知,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因此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据图可知,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方法1:由题干可知E基因和D

50、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通过D基因判断E基因是否存在,含D的花粉遇碘变棕色,再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可推知含有E的花粉死亡率为1/2,只考虑D、d和E、e两对基因,则F1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E(棕色):de(蓝色)=1:2。方法2:如果只考虑E、e一对基因,让F1为父本,其基因型为Ee,产生的雄配子及数量比例为E:e=1:2,乙为母本,其基因型为ee,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抗病):ee(不抗病)=1:2。(3)据题干可知,F1为杂合子,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基因,另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P1、P2基因,P1在减

51、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使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毒蛋白,而P2在部分精细胞(花粉)中表达,解除了精子的毒性,从而使含E的花粉成活率低。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更多的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地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情况的分析,解题关键是由F2的比例推出E精子的成活率。23.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

52、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 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

53、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第三组:_(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_。【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受体 (3). 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4). 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

54、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5). 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 (6). 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解析】【分析】1、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

55、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理,该内容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考查通过对题干和图片信息的分析

56、,建立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4.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当地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过程中散失,一部分可用于_。(2)红耳龟的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模型。(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红耳龟乌龟中华花龟中华鳖蛇鳄龟数目(只)

57、14820841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判断依据_。 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能力。【答案】 (1). 呼吸作用 (2).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58、出生率和死亡率 (4). 数学 (5). 红耳龟 (6). 群落演替 (7). 竞争 (8).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9). 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 (10). 丰富度(种类) (11). 自我调节【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4、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

59、利共生和寄生。【详解】(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用数学模型。(3)据表分析可知,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故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红耳龟。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群落演替。(4)依据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生物为食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为竞争关系;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红耳龟入侵后会迅速繁殖;红耳龟属于外来物种,大量捕食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可以使当地

60、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的丰富度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题目相对简单,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5.黄瓜花叶病毒(CMV)是能侵染多种植物的RNA病毒,可危害番茄的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研究人员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该病毒外壳蛋白的cDNA导入番茄植株中,成功获得抗CMV的番茄植株。(1)获得CMV的RNA后,在_的催化下才能合成CMV外壳蛋白的cDNA。(2)获得cDNA后,需先通过一定方法将其插入到农杆菌的_片段中,然后将番茄子叶切段与该农杆菌共同培养,以实现对番茄细胞的转化。(3)

61、将经共同培养后的番茄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只有部分外植体生出愈伤组织。研究人员据此确定这些生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都已成功导入了cDNA,你认为他们做出以上判断的理由是_。(4)要想确定转基因番茄已经成功表达出CMV外壳蛋白,需要进行_实验。(5)若要验证转基因番茄具有较好的抗CMV能力,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转基因番茄自交,子代中抗性植株与敏感植株数量之比接近3 :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答出两点)。【答案】 (1). 逆转录酶 (2). Ti质粒的T-DNA (3). 重组表达载体同时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只有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外植体才能在含

62、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出愈伤组织 (4). 抗原-抗体杂交 (5). 用等量强致病力的CMV分别感染转基因番茄与未转基因的番茄(普通番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它们对CMV的抗性 (6). 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的转基因亲本为杂合子【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

63、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是: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获得cDNA后,需先通过一定

64、方法将其插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片段中,然后将番茄子叶切段与该农杆菌共同培养,以实现对番茄细胞的转化。(3)重组表达载体同时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只有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外植体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出愈伤组织,据此可知生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都已成功导入了cDNA。(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相应的蛋白质,需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5)若要验证转基因番茄具有较好的抗CMV能力,应进行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自变量为番茄植株的种类,即用等量强致病力的CMV分别感染转基因番茄与未转基因的番茄(普通番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它们对CMV的抗性。转基因番茄自交,子代中抗性植株与敏感植株数量之比接近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的转基因亲本为杂合子。【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结合了基因工程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由于受体细胞为植物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幼苗,所以在最终鉴定的时候通常应用杂交或自交实验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