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
2、,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
3、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答案C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不合逻辑,最后两小句在内容上具有因果关系。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答案B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
4、恰当的一项是()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答案C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4对下
5、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C用“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6、D第4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热烈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答案C解析马克思“未必有一个私敌”是事实而不是夸张。5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意是,这样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D文章主要
7、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答案A解析文章第2段既是对马克思的哀悼也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从第7段开头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可以看出,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6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答:_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
8、与苦难两项馈赠。他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7下面一段话是马克思的名言,请仿照他的说法,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答:_答案(示例一)如果人只是为了升官发财而读书,他也许能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生活富足的人、上层社会的名流,但他绝不可能成为人民爱戴的人。(示例二)如果花儿只是为了让人观赏而开放,它也许能成为被人追捧的花、装点居室的摆设、有钱人的宠物,但它绝不可能成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花。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天祥在过零
9、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势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是“_,_”。(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_。”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过的与之意思相近的话是“_”。(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答案(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逸豫可以亡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关键能力突破训练分析实用类文本语言特色追源课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发表的演讲悼词,文中使用了很多讳饰手法,如“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
10、永远地睡着了”。同时,作者鉴于马克思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特殊性,用语尽量科学严谨,如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用了“历来”“繁芜丛杂”“掩盖”“简单”等词,生动形象。寻常的语言与平易的风格相组合,使这篇演讲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表现力。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篇演讲作为了解马克思的经典文献。所以,本文所呈现出的语言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对接高考语言特色,指的是文本在语言上所呈现出的特征。文本类型不同,语言方面可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如传记文语言蕴藉典雅,访谈录语言灵动得体,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主要的设问方式有:句(段),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等)?句(段),
11、在文中除了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解答这类问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词语锤炼的角度品味实用类文本的语言,向来讲究用词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品味其语言特色,尤其要注意对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副词、叠音词、拟声词等的品味。如动词具有动作化、形象化的特点,它往往和文中的事件有关,和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有关。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运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然后进行比较。如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关性,是比拟句就
12、要找出形象性等。此外,注意不要忽视对其作用的点评。如比喻、比拟常常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排比、对偶常常使语言气势如虹,文采斐然等。3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品味句式不同,它们的语调气势、表达重点或语体色彩也不相同,因此,表达效果就不一样。整散结合。整句(对偶句、排比句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就具有了整齐美、对称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生动,丰富多彩。长短句结合。运用长句,语言表达会严密、精确、细致;运用短句,语言表达会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结合,使得语言表达参差错落,疾徐有致。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品味不同作家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鲁迅的精练深邃,茅盾的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气势磅礴,巴金的朴素优美多掌握
13、一些作家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另外,文体不同,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新闻的语言客观不乏生动,人物传记的语言形象、有文采,报告的语言准确、平实,科普文的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但是答题时不可生搬硬套,要针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即时对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恩格斯不忍心直接使用“死”之类的字眼,而是用“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比喻马克思的逝世,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悲痛的心情
14、。B“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但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事实,而且针对马克思的特点,以“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对他作出了崇高的评价,为下文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他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张本。C开头郑重交代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是因为这一时刻应载入史册,永志不忘。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暂,对于马克思的突然逝世,亲友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遗憾。答案A解析不是比喻,而是讳饰。“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同“死”不是相似,而是换了一个说法。2“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
15、,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什么性质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无例外地疯狂地忌恨他,恶毒地诬蔑他,这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伟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巴尔扎克葬词雨果各位先生: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路线。巴尔扎克
16、先生参与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取名喜剧,其实就是取名历史也无不可。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
17、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刚岩层的雄伟的堆积、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
18、己安装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争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了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忌他的心思?各位先生,面对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
19、大打击吧。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作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魂!(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的“一切虚构都消失了”是指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创作的结束;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虚构”的小说。B第段中的“其实就是取名历史也无不可”,这里作者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20、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C第段中“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是,巴尔扎克在思想和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他的创作给自己奠定了历史地位。D第段中“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里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答案B解析“浪漫主义精神”错,应是“现实主义精神”。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样,都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评价和热情赞颂,对死者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作了深
21、刻的阐发。B作者把巴尔扎克与莫里哀和卢梭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成就与声誉远在二人之上,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比其他两位作家更有个性。C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震撼力。D这篇葬词语言质朴,如大河奔流,饱含着哲理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答案A解析B项与莫里哀、卢梭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并且与两位作家有根本的不同。C项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D项“语言质朴”应为“语言华丽,有文采”。5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段中“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请分析句中“揪”字的使用效果。答:_答案“揪”字强调动作强而有力、随意自如,这里用“揪”字有利于表现巴尔扎克对社会万象的深刻洞察,在分析、批判、使用这些素材时毫不费力。(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_答案作者使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具体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