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99KB ,
资源ID:46404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40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8(中国古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8(中国古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8(中国古代文明)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A项是西周分封制的表现,图中周的都城是成周即今洛阳而不是西周时的镐京(今西安),可知该图体现的不是西周时期而是东周,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

2、宗法制瓦解,故有礼崩乐坏的说法,故B项正确;C项是战国时期的特点,从图片中可中诸侯国众多,而不是只有七国争雄,故C项错误;秦朝统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与图片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昌平期末)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ABCD【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宋朝重文

3、轻武,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故正确;宋朝为了增加财源,鼓励商业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正确;宋朝理学兴盛,推动儒学走向思辨化,故正确;文人画唐宋兴起,但成就最高则是元明清三朝,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6西城期末)“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当时的科举制考查明经、进士科考查时务策,即对当时的时政进行分析,“经、策全通过的为

4、甲第”说明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考查“时务策”因此读书人会关注社会实际,故B项错误;科举制在推行之初,有利于选拔人才,后来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故C项错误;当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但仍存在推荐等方式,因此科举制是唯一途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按照材料中表格提供的数据,从西汉到唐朝前期,东南三区增置的郡县总量在不断增加,

5、客观上反映出东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重要性的增强,故A项正确;从同时期数量对比来看,江西所设郡县除西晋外都不是最多,故B项错误;南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C项错误;按材料无法总结出经济发展速度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昌平期末)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

6、大元朝的统治疆域【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题干没有反映古代行政区划原则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原属于巴蜀的“汉中”由于被纳入陕西行政,汉中地区的西北关中氛围更明显,体现了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行政区划的改变推动区域文化的趋同,故C项错误;材料与元朝的疆域扩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住。这一发展过程说明()A内阁始终不掌实权B内阁权力逐渐坐实C皇帝

7、专制得到抑制D六部之权尽归内阁【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内阁始终不掌实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预机务”、“列六部之上”、“威柄之操,几于震住”等关键信息表明了内阁的权力在逐渐加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对皇权的抑制,而且内阁本身的出现和存在就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尽归内阁的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B7(2016昌平期末)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

8、权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体现了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史实,与汉武帝、宋太祖和雍正帝无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8(2016通州一摸摸底)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 B C D【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

9、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试题解析】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当,宋朝出现了冗官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正确;宋朝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故正确;为了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故正确;因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9(2016怀柔一模)与下面地图所示时期相对应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洲相对孤立局面 B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图片体现

10、的欧亚贸易往来以地中海为中心,与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图片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中西交往,人类没有发现美洲大陆,没有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6西城一模)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知识点】古代

11、中国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孔子和老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试题解析】孔子创办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符合“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物质基础,但秦朝仅存二世,没有形成百年基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1(2016昌平期末)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

12、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君主对士人行宾主之礼说明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教育问题,故B项错误;君主对士人的重视不能说明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以吏为师”是在秦朝,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中国国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九章算术齐民要术 伤寒杂病论A B C D【知识点】古代

13、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奠基之作,故错误;九章算术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的知识,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能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正确;齐民要术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正确;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故错误;故选择B项正确。【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13(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20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实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克商以后,安抚

14、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 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的长篇史诗。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1)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有

15、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8分)材料二 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2)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2 分)

16、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此所做的贡献。(4 分)材料三 国籍问题伴随着近代以主权、国民和领土为标志的民族国家世界体系而出现。1907年荷兰国会议定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此规定引起南洋华侨的强烈不满。南洋华侨 成立国籍保存会,及时向国内发电请求声援,国内商界、学界及朝廷迅即回应。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9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

17、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摘编自许小青清季国籍问题 与民族国家身份认同(3)简述清政府对于南洋华侨国籍之争所采取的对策。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6分)【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民族国家主题【解析】(1)从材料一“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可知,原因是西周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联盟;从“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可知,原因是西周分封王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还须 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可知原因是 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从“这一

18、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可知原因是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 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 史上的中国”可知,作者观点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 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可知,作者观点是清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清朝的统一,实际 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

19、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可知观点是清朝的统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小问贡献,结合康熙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活动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对策,从材料三 “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9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 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可知针对荷兰殖民当局强迫华侨加入荷兰国籍,清政府的对策是引用国际法原则制订国籍法,用法律保护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答案】(1)原因:西周分封王

20、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联盟;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8分) (2)观点:清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清朝的统一经历了三个阶段。(每点一分,共2分) 贡献: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每点1分,共4分) (3)对策:荷兰殖民当局强迫华侨加入荷兰国籍。(问题由来1分)清政府引用国际法原则制订国籍法,用法律保护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具体政策3分) 认识:(学生答案需包含“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等关键词,并且

21、表述正确,即可得分,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得1分)1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32分)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1)指出“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12分)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

22、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是主张如何来重建秩序的。(12分)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3)材料中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是什么。(8分)【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春

23、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把诸侯国按分封制的特征归纳,而“新型国家”按照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特征概括。 (2)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教材可以归纳为“礼崩乐坏”或“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第二小问主张,儒家从当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仁”、“仁政”、“民本”等角度归纳,法家可以从“性本恶”、“法治”、“君主集权”等角度归纳。 (3)依据材料三“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

24、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自然经济的制约、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思想文化政策的间接作用等角度概括。【答案】(1)不同:原来的诸侯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由世袭的卿大夫辅佐统治。(6分) “新型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君权力大大加强,任命职业官僚进行统治。(6分) (2)状况: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4分) 儒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提倡人要做到“仁”。孟子主张“性善论”,靠人性自觉来恢复秩序。 法家主张“人性恶”,君主要以“法”“术”“势”来重建社会秩序。(8分) (3)原因:商人将大量的财富用于科举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等,其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宗法专制社会和自然经济;资金未能投入再生产领域,使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冲突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