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375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过秦论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合从缔交流血漂橹自以为关中之固振长策而御宇内而倔起阡陌之中蹑足行伍之间天下云集响应百有余年矣序八州而朝同列A B C D答案B解析“从”通“纵”,“倔”通“崛”,“有”通“又”。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可靠的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原指排列座次,这里引申为控制、统治答案B解析爱:吝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百越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焚百家之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而迁徙之

2、徒也A/ B/C/ D/答案C解析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为人称代词;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履至尊而制六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 B/C/ D/答案D解析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是使动用法,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5下列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文中指“田野”。B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

3、”“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亲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天子的宗庙。答案C解析C项“迁徙之徒”不是指下层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2)贾谊过秦论中用“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3)贾谊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答案(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过秦论_,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_,而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_,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答案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解析第处是引领句,要注意横线后“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提示;第处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一部

5、分,从横线前的“历史教训”和横线后的“而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可知,补写的语句应为表达“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之意的句子;第处填写的是一个展开句,要顺承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意,从写作目的角度思考。8仿照下面的句子,以“陈涉”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秦朝灭亡了,然而我们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秦始皇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多少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统一祖国、驱逐列强而不懈努力。答:_答案(示例)陈涉失败了,但我们却不能以此论成败,他揭竿而起的男儿豪情,几千年来鼓舞着无数被压迫者为自身自由、反抗压迫而前赴后继。9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但

6、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答:_答案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关键能力突破训练古今双音同形异义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同形同义。如“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7、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今义:_(2)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_今义:_(3)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今义:_(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今义:_(5)叶叶相交通古义:_今义:_(6)可怜体无比古义:_今义:_(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今义:_(8)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_(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_答案 (1)古义:把作为。今义:动词,认为。(2)古义:把做成。今义:动词,认为。(3) 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

8、、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4)古义:崤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5)古义:连接。今义:运输事业。(6)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7)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8)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9) 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点拨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的判定: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判断。例如: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开头“夫(f)人”两字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f)人”混淆。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

9、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2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一般来说,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

10、个词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2迁移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不是古今同形异义词的一项。()A秦以区区之地B行李之往来C凌万顷之茫然D整顿衣裳起敛容答案A解析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凄凄不似向前声答案C解析A项然而:古义,两个词,这样却;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B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

11、极。D项向前:古义,原来的,先前的;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前方。(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人名)家。(清汪琬书沈通明事)译文:_答案(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解析购,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用作动词,追踪觅迹。(梁彦光居相州,)邺都(相州治所)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2015年上海卷)译文:_答案(梁彦光到了相州府衙,)邺都民俗复杂,百姓大多善变狡诈,给他编歌谣,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解析理化,治理教化。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2015年四川卷)译文:_答案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解析学者,学习的人;患,担心;及,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