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题3分)1.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 产生于寓言故事B. 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 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 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D:中国古代这些寓言故事启迪人们的思维,说明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符合题意。ABC:哲学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源于寓言故事或源于哲学家头脑中产生的思想认识、民间传说等,A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
2、哲学虽然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随着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推动着哲学进一步发展。2. 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哲学给我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它给了我一种分身术,我可以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身体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折腾、奋斗,体验快乐和痛苦;还有一个更高的我、一个理性的我、一个灵魂的我,这个我是站在全局来看的,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总体上是怎么回事。身体的我如果遇到挫折了,这个更高的我会开导他。”周国平形象地说明了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是帮助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具有指导人们认
3、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周国平形象地说明了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本题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排除;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饮食的要求由“吃得饱”“吃得好”,转变为如今的“吃得健康”,许多人以营养健康的饮食新理念引领新生活,
4、饮食坚持菜肴淡,食物杂,水果种类丰富等。这反映了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方法论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有益指导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形成健康饮食理念,饮食坚持菜肴淡,食物杂,水果种类丰富,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方法论,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正确。: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有益指导,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5、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多次强调,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跟企业里面是一模一样的。在你看来,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应是哲学和管理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哲学以管理学为基础,随管理学发展而发展哲学可为管理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管理学以哲学为主导,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A. B. C. D. 【答案】B【解析
6、】【详解】错误,哲学和管理学并非同时产生,也不是密不可分的;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因此,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应是:哲学以管理学为基础,随管理学发展而发展;哲学可为管理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错误,管理学以哲学为指导,而不是主导,同时“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的说法也错误。故选B。【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7、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 2019年12月28日,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思维是世界的本原哲学统一于世界观与方法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中
8、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题意。: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可知
9、论D. 不可知论【答案】D【解析】【详解】休谟的观点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即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故排除A、B。休谟认为“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即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而不是可知论,故排除C。D选项正确入选。7.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
10、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前者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都是一种可贵猜想,其理论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都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适合题意,错误;二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
11、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8. 在中国哲学史上,“太极”是表示宇宙本原的哲学范畴。宋代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而宋代张载则针锋相对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指出“太极”是“天地未判之前”的“太虚之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朱熹与张载关于宇宙本原的主张()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哲学斗争二者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范畴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涉及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争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12、符合题意,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张载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涉及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争,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哲学斗争;不合题意,“理一元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选D。9. 如果用右图表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可以代表唯物主义,b可以代表唯心主义a可以代表唯物主义,b可以代表辩证法c可以代表辩证法,d可以代表形而上学c可以代表唯心主义,d
13、可以代表辩证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相容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不相容的,错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相互结合,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相互结合,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10.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坚持哲学与时代同步伐体现了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
14、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排除。:本题考查时代精神的精华。坚持哲学与时代同步伐,是因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C。11.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 )A.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B. 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C. 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D.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认
15、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使哲学不仅仅只是在空洞地解释世界,而更注重利用哲学来指导我们改造世界,C符合题意。A:以往的哲学不全是脱离实践的主观空想,也存在付诸实践的活动,只是没有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实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说法错误。B:马克思的观点强调的是要用哲学指导我们改造世界,而不是仅仅解释世界,材料没有体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联系,B说法错误。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更好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哲学的功能和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16、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将自己的这一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表现在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哲学的不同,不仅在于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
17、有机结合,还在于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选项表述正确。选项错误,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而不是实现了二者的统一。选D。【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其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2)从其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
18、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强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念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热带风暴地震法律意识道德原则电场、磁场艺术表现手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物质现象相对于意识现象,热带风暴、地震、电场、磁场等属于物质现象,符合题意。:法律意识、道德原则、艺术表现手法等属于意识现象,与题意不符
19、。故本题选A。【点睛】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区别: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暂时的和可以消失的。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14.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 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
20、多样的B. 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C.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A:材料阐释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不是反映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A不符合题意。B: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说法错误,B排除。C: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体现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
21、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B;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A;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本题可排除D;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
22、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15.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己。能进 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风动”和“幡动”都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而“心动”则认为运动只是人心的主观反映,把运动归结为人心,
23、正确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而“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排除。16. 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是指飞出去的箭在每一个瞬间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形态,因此是静止的,无数的静止加起来必然还是静止,所以飞行的箭其实是静止不动的。芝诺论证的症结在于()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这个
24、观点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项正确,项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反对错误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7. 意识不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25、我国古代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狐狸会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和外物来掩盖自己的行踪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来看,首先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其次生物具有反应形式,再次动物具有反应的特性,最后产生了人的意识,故正确的顺序为,本题答案选A。18. 年味,是不能抑制的乡愁,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年的味道、年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含着深深的爱.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年俗怎样演变,洋溢着的欢喜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东西才叫过年,长大后明白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过年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
26、是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年的心理感受不同家庭的年味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对年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年俗怎样演变,洋溢着的欢喜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东西才叫过年,长大后明白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过年说明人们对年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项符合题意;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而不是对年的心理感受,项说法错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相同的家庭之爱寓于不同家庭的年味之中,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
27、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9. 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材料强调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项符合题意;意识具有主
28、动创造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了意识的作用,不强调意识的本质,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于人体
29、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主要强调的是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20.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成功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的事例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观点表述错误,观点正确。事业的成功需要客观条件的满足,更需要主观
30、条件的积累,观点错误,观点正确。故选D项。21. 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否定观22.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
31、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选A。选项中“永无定论”观点错误。选项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观点本身也错误。故本题选A。23.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
32、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以联合国关于发展观念的演变过程为背景,考查有着认识及实践与认识的相关原理。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项强调了联合国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入选;项错误,忽视了主观
33、因素对认识的影响与制约。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故本题选C。24.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错误。:对生物生长的认
34、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符合题意。:现在生物生长的认识与以前人们对生物生长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客观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符合题意。: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错误。故本题选C。二、问答题(28分)2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
35、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请联系所学唯物论知识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论知识的相关知识。可结合材料,从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36、动性相结合等方面,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详解】本题要求联系所学唯物论知识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可依据设问,紧扣材料,从对材料和设问的理解中找寻答题的思路:该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在此基础上开发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点睛】关于辩证唯物论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知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要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避免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危害;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
37、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6.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但会带来二次污染,也有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
38、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也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答案】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分析】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哲
39、学生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类主观题,学生需整合教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循事实逻辑作答,难度一般。【详解】(1)解答本题需要整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材料分析可得,在传统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
40、,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点睛】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7. 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人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
41、、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帐”,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据此,有人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这种观点。【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网民热议而变成谬误。(2+1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网民热议。(2+1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在网民热议中,真理不断发展。(2分)【解析】【分析】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详解】本题是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本题是对“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这一观点进行评析。首先明确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再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然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可得出“真理不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