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陈 子 昂(约 659 700)唐 代 文 学 家。字 伯 玉,梓 州 射 洪(今 属 四 川)人。因 曾 任 右 拾 遗,后 世 称 陈 拾 遗。有陈 子 昂 集。陈 子 昂 是 唐 诗 革 新 的 前 驱 者,主 张 改 革 六 朝 以 来 绮 靡 纤 弱 的 诗 风,恢 复 诗 经 的“风、雅”传 统,强 调 比
2、兴 寄 托,提 倡 汉 魏 风 骨。其 诗 思 想 进 步 充 实,语 言 刚 健 质 朴,对 唐 代 诗 歌 影 响 巨 大。写作背景: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春夜别友人鉴赏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鉴赏要点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
3、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精于练字,巧用衬托。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这首离别之作,就
4、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样一层推进一层的烘托描写,使离情别绪更加浓厚,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第三联好象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
5、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古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春夜别友人诗二首1.其一:银光吐轻烟,金笔耀绮颜。离校思琴声,别路走车间。闽星隐低树,长溪没晓天。幽幽罗草道,再会在哪天?其二:紫杉入云间,青春几时还?对此冷凝夜,离忧怅然别,清晨花沾露,滴沥虚檐宇,怀想就何欲?愿饮百年酒!仿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