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4.50KB ,
资源ID:463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3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一个乞丐的心灵.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一个乞丐的心灵.doc

1、一个乞丐的心灵武训离开人间已经100多年了。他是一个中国乡下的奇人,好像知道他的人不少,而记取他的人却不是很多。我细细地把那页书翻开,耳边又一次响起了武训的故事。武训,山东堂邑人。1886年,他59岁,得了一场重病,死于临清义塾的庑廊下。他临断气之前,还努力地睁开眼睛,凝神细听学生们的朗读声,嘴角挂着安详的微笑。武训原名武七,他是母亲的第七个孩子。目不识丁的父母,连一个像样的名字也给不了他,人们索性就叫他武七。在那个时代,叫张三王五的人很多,叫武七,这不怪。武七一点点地艰难长大,身体瘦弱得像一棵缺肥少水的高粱。他的家里本无地产,父亲又忽然撒手而去,只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终日去往街前村后行乞度

2、日。一双黑乎乎的小手,要伸到无数人的面前,或随着母亲,或独自行乞。偶尔乞得一枚铜板,小小的心灵一暖,便去买上一个饼回家给母亲。望着武七这孩子,母亲的心暖了又凉,她只有把一双手的温暖给他,还有无奈的叹息。她像所有贫穷的母亲一样,疼着孩子,却又一无所有。武七的孝顺没有把母亲挽留在人间,尚未将童年度过,母亲也带着她温暖的双手和无奈的叹息辞别了人世。武七成了孤儿,只有他瘦小的影子随他一起晃动在行乞的路上。一日日地乞讨,风中雨中,夏炎冬寒,武七如一株野地里的幼苗,艰难地成长起来。年岁稍大些,武七一边给人打工,一边继续乞讨,将所得一分一文都积存起来。长大了的武七,忽然有一个非常的念头,他恨自己不识字,发誓

3、要设立义学,让乡村里的孩子都不重走他的路。这个念头在武七的心里疯长,他发奋地为人做工,有空闲就出门乞讨,不浪费一点光阴。乞讨所得的钱,他竟然悉数寄存于富商之家,以谋得一些利息,使他能够向着目标走近一步,再走近一步。时光在乞讨的路上流逝,武七把脚印留在无数的门前,给世界一个乞丐的背影。武七足足乞讨了30年,30年的青春时光,他交给了弯弯曲曲的乞讨路。他终于积下一笔钱,一点一点地买下230多亩田地。这时候的武七,不再一贫如洗,230多亩田地毕竟不是小数目。但是武七仍出去乞讨,仿佛走惯了这条路。他也仍旧衣衫褴褛,仍旧是那一个乞丐形象。白天乞讨,夜间整理所得,他几乎忘记了一切。这样的一个财富积累者,乡

4、邻当然刮目相看,便有媒人找上门来,可是武七全都一口回绝。一个孤独的乞丐。大家这样认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武七心中的梦,那是一个怎样多彩的梦!武七终于在他年近不惑之时,震惊八乡地在柳林庄开设义塾。武七为设这个义塾,一次投入四千多缗钱,这是除他的田产以外所有的乞讨所得。不仅如此,他决定将土地上的收获也用来资助办学。这时候的武七,心里比阳光还明亮。开塾那天,是武七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他早早起来,穿戴一新,挺起了微弯的脊梁,大步来到义塾,毕恭毕敬地拜了塾师。拜过塾师,武七来到学生面前,一一拜了学生,而后退到一旁,面带笑容地看着塾师开课。从此武七感到生命有了意义,他从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满

5、足和陶醉。武七不识一字,大约因为不识一字,他对老师的敬重几近超过了对神的敬仰。武七开设义塾以后,不再出门乞讨,全身心地为义塾服务。每天,他必做丰盛的菜肴款待老师。当老师入座以后,武七则退到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着。老师等着他来入座一起吃饭,武七说:“我武七是个乞丐,怎敢与老师平起平坐?”武七每每等老师吃罢,才肯去吃剩饭剩菜。老师对武七对自己的敬重甚为感动,只有一心一意教好书来回报武七。武七仍旧目不识丁,不懂得什么是文化,具体到教育那么深奥的课题,他更不懂,就知道有了塾馆,再有了老师和学生,那就什么都会有的。所以,他待老师和学生非常虔诚。武七经常出入塾馆,遇到老师午睡时,武七便跪在榻前相守,老师醒来

6、时发现此情景,万分惊讶,感动之情无法言表。在这些饱读诗书的老师眼里,这哪里是一个目不识丁、半生行乞的乞丐啊!武七听说一位学生学习有所松懈,他伤心得大哭,边哭边劝学生用功学习,不要荒废学业。见此情景,义塾中的老师和学生,再没人放松教学和学习了。开设柳庄义塾以后,武七又积累了好些年,在临清再度开设义塾。他的义举传到朝廷官员的耳中,使朝廷官员深为感动,当即为他赐名“训”。于是,武七以他的坚韧和高尚,获得了他真正的名字:武训。武训在1886年辞别这个世界,他终身未娶。合上史书,不由得把它恭恭敬敬地摆在书架上,凝神良久,脑子里竟然一片空茫。我无法一下子从一百年前走回,好像也徘徊在临清义塾的门外,听见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而武训,他则站立在塾馆的窗下,如痴如醉地陶醉在这声音里。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