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 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 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 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 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 析总结。【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 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
2、局 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2) 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重难点】重点:6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 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 空的航程。二、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
3、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三、知识链接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 形象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 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
4、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 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 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位置。四、整体感知1. 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即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
5、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 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 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2. 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 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6、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探究 1: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探究 2: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3. 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1960 年 2 月 19 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1986 年出台的“863 计划”,对
7、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2000 年 1 月 9 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2002 年 3 月 25 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 年 12 月 30 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 世纪 80 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神舟一号至四
8、号的顺利升空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神舟七号成功出舱4. 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5.自由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
9、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 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 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 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 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 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 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 出。6.学会写新闻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 接在一起。五、课堂小结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 增添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