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14MB ,
资源ID:462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经济史部分 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经济史部分 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卷)1922年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来俄之前,往往想,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的实验室,仿佛他们是布尔什维克的化学家依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式,用俄罗斯民族的元素,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即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西伯利亚旅行的教训,才使人知道大谬不然。”对此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对俄国当时的做法感到很失望B准备学习苏维埃经验并运用到本国的革命中来C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D认识到

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了解到瞿秋白去苏俄之前有一些设想,考察后发现和自己的设想完全不同,联系到当时新经济政策(1921年)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反映了瞿秋白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2(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 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答

3、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前“非法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现象严重。各选项AC项说法与本材料无关联,B项人民政府矛盾激化一说材料中也未体现,本题选D项,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作者认为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 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 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4、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故选C。A项中“农业市场化”不合史实,B项不正确,斯大林时代,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D项与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符合。4(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18题)赫鲁晓夫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领袖。一些史学家认为,他的墓碑(见右图)半白半黑,代表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以下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功过”表述正确的是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A BC D 赫鲁晓夫墓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

5、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D项符合题意。5(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6(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

6、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所以不能选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7、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选C;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7(江门市2013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方

8、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哦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项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201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解析】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9、(201

9、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0(江苏省无锡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

10、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脉络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

11、高度集中和计划化故A项所给时间错误;赫鲁晓夫下台是在1964年,而且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的原因应该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统是在1985年,1978年苏联的总统是勃列日涅夫故应排除D项;此题正确选项是C。11(2013年山西省高考联合模拟训练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4题)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

12、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 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1970年苏联是勃烈日涅夫改革,从中可排除AC两项,萨哈罗夫的观点是政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张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从苏联后面的改革情况可知勃烈日涅夫并没有采纳其意见,故排除D项。选择B项。12(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0题)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

13、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必然性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解体后的影响的反思。俄罗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结果是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严重问题,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主义也存在着弊端,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计划加市场才会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和长远利益。13(2013年广东省五校高三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2题)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

14、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 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蛮干家是一个贬义词汇,指的是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盲目决策,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A、C、D选项都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正确的做法,体现不出蛮干,所以选B。14(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

15、】本题考察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加大了对农民的剥削。“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冲击了这一传统做法,故选C。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规定。B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15(辽宁省丹东四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解析】最为稳妥应该是基于其改革的效果而言,故选B。1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

16、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重点在农业方面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 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据此本题选A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

17、容;D项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特点。二、非选择题1(2013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38题)(26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 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霍布斯包姆材料二 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三 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

18、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阶段英格兰尼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1500154915501599160016491650169917001749175017991800182074736793101111676263706240444541415154394340383547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

19、经济史请回答:(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考查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指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侵略。具体到中国,就是

20、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人教版必修第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介绍,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无力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纷纷破产。从而引发了必修中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苏俄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政权的巩固,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政府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了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世纪年代中国农村建立绝对的集体经济的尝试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论证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推动了农业革命。【解析】(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

22、(2分)(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2分)2(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40题)(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机

23、,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摘编自许平自由

24、与平等的博弈材料二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

25、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7分)(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综合考查近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第一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关键信息:“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其影响从对美国与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二问,考查苏联经济建设,关键信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

26、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依据经济体制改革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来分析。第三问,综合考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比较分析,从经济、政治及政策的本身去分析。【解析】(1)表现:通过立法、制度建设,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并将平等、正义融入自由主义之中。(4分)影响: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缓和了经济危机;确立了福利制度,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经济理念和经济政策的调整。(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2)方面:企业的经济地位;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突出特点: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4分)(3)原因: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4分)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的弊端;政治改革,社会动荡,无法建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