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基础过关一诗经1内容:收录了 初年至 中叶的305首诗歌;分为 三部分;2特点:是中国最古老的 总集;句式以 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3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 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 经典。二楚辞1产生:公元前 世纪在 产生的新的体裁;2特点:(1) 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2)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 较灵活;(3)在节奏和 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代表: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 ,其作品有 、九歌、天问。4影响:楚辞体称为“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三汉赋1特点:从 演变而来的散文和 并
2、用的文体;继承先秦诸子散文 的特色。2成就:(1)西汉早期:贾谊的 、鵩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2)汉武帝时期,以气势 、辞藻 为主要特征;代表作是 的子虚赋、上林赋;(3)西汉后期: 是最著名的赋作家;(4)东汉后期:大赋减少,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 。四唐诗代表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雄奇豪放,瑰伟绚烂;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 ”,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 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色彩;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诗有“ ”之誉,人有“ ”之名。五宋词1特点:由民间流行的 歌词发展而来;能够合乐歌唱,句子 ;2产生:唐代,
3、民间已出现,号位“ ”;唐代 ,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 ,南唐后主 成就斐然。3发展:时间词人特点北宋柳永以切身的感受,清浅的语言, 笔法,叙写 的繁华和悲欢离合;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 ,刚健豪放;南宋 作品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张元千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张孝祥辛弃疾 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六元曲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 和元代 两大类,即“ ”与“ ”;2元散曲(1)包括篇幅短小的 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 两种主要形式;(2)在 和 上都比较自由, 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 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 和 ;(3)题材广阔,
4、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描绘生动,手法多样。3元杂剧(1)融合 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2)用中国北方流行的 曲调演唱,又被称为 或北杂剧;(3)关汉卿创作的 具有强烈的 ;(4)城市里有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 ”或“ ”。七明清小说时期原因成就明朝(1)明朝手工业、 繁荣, 进一步壮大;(2)市民阶层 的需求;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长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 、神魔小说 、 等短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 、二刻拍案惊奇)清朝(1)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易趋复杂丰富(2)晚清时期,运动兴起。吴敬
5、梓的 ;的红楼梦;蒲松龄的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问题提升1.诗经的创作风格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西汉的赋以辞藻华丽见长,东汉的赋以短篇为主,与当时的时代有什么关联?3.李白“行路难、多歧路”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和时代特征?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时代特色?5.杜甫为何被称为“苦难诗人”?为何其诗被成为“诗史”?6.唐代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的诗人与诗篇?你认为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风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在那一时代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
6、来看,你有怎样的认识?拓展延伸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地位(1)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上所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其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2、宋词兴盛的原因(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
7、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3诗、词、曲的关系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4用史实说明唐诗、宋词、元曲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具体形式,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1)唐诗:唐代经济全面繁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盛唐时期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社会背景;中唐时期诗风日渐平实浅近,讽
8、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激化;晚唐诗风凝重抑郁,多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2)宋词:宋代词能取代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有关。词能吟能唱更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盛世下的城市多彩生活。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出现了士人们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3)元曲:散曲在宋代出现,在元代进入繁荣时期,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吗,科举考试也被废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就用散曲
9、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5.明清小说的特点 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思想内容变化,既有开始歌颂商人的作品,也有较多批判封建制度的力作;艺术水平高超,人物形象丰满。6.明清小说的繁荣原因(1)社会基础: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度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素材;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也是素材的来源;(2)社会基础: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求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印刷术的完善,为明清小说的刊印传播提供了便利;(3)阶级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述以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