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7 ,大小:583.50KB ,
资源ID:46147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14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细胞分裂素C. 脱落酸D. 乙烯【答案】D【解析】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生长,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D正确,ABC错误。【考点定位】各种植物激素的功能及其应用2.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这个现象说明A. 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 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 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答案】D【解析】【详解】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

2、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A项错误;无籽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B项错误;番茄雌蕊未授粉自然不会有种子,所以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生长,C项错误;给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而得到了无籽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即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并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3.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

3、神经B. 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 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 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详解】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A错误;B、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D、刺激时,能产生

4、兴奋的结构是,D错误。故选C。4.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健康人体内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丘脑释放的某种激素能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B. 大量出汗时,皮肤等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将刺激传到下丘脑形成渴觉C. 下丘脑可通过控制垂体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只通过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

5、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下丘脑可以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A正确;大脑皮层形成渴觉,B错误;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错误;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大脑皮层是形成感觉的场所,寒冷环境中,体温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再根据题意作答。5.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

6、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

7、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错误;B、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结构乙受到甲和丙的共同调节,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稳态的维持可以通过反馈调节实现B. 稳态是内环境中各种因素保持不变C.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 稳态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稳态的维持可以通过反馈调

8、节实现,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B、内环境的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C、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所以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可能导致疾病,D正确。故选B。7.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 )A. 产生过敏反应B. 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 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D. 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1、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

9、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2、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详解】A、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B、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由该病毒刺激产生的抗体能够与抗原相结合,B错误;C、由该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C正确;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感染,记忆细胞

10、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即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二次免疫、过敏反应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 处受刺激的瞬间膜内电位由正变负C. 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D. 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

11、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C、图中所示反射弧,有神经节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所以该反射弧中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突触,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AC正确;B、处受到

12、刺激的瞬间膜内电位由负变正,B错误;D、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C. 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甲能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甲应为组织液,甲与丙之间为单箭头,说明丙为淋巴,则乙为血浆。【详解】内

13、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乙为血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B错误;甲为组织液,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C正确;二氧化碳在细胞中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运输,故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错误。故选C。10.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脱氧核糖核

14、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A正确。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用样方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种群密度B. 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C. 临近春节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D. 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

15、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详解】A、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常采用样方法,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A正确; B、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 C、临近春节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 D、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

16、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特征分为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2.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70%、30%B. 50%、50%C. 90%、10%D. 80%、20%【答案】D【解析】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则A=70%+1/220%=80%,a=1-A=20%,故选D。13.老年人的皮肤上出现“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的细胞内A. 水分增多B. 代谢速率加快C. 色素积累增多D. 酶的活性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点:细

17、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色素积累;物质运输效率下降;多种酶活性下降等。【详解】老年人因为色素沉积,导致出现了老年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4.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B.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D.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答案

18、】C【解析】【分析】若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则生长素含量=,且=。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分解,则生长素的含量=,且=。【详解】A、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为=,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A正确;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C错误;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为=,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D正确。故选C。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B.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

19、能演替成森林C.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 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强【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3、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详解】A、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受环境因素或疾病的影响,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弃耕农田不一定

20、能演替成森林,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则不能演替成森林,B错误;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D、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6. 下列关于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唯一的原材料【答案】D【

21、解析】【分析】【详解】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现代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比C点时大B. 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 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

22、,则会使甲种群灭绝【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者先减小”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被捕食者,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详解】A、曲线表示甲乙种群数量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而从最高点判断,甲的种群数量多,表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数量处于K/2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B、10%20%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能代表个体数量,B错误;C、C点之后甲种群的种群数量上升,说明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D

23、、自然环境中,捕食者不会将被捕食者尽数捕杀,D错误。故选A。【点睛】属于捕食关系的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18. 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液中存在T细胞B. 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 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 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布

24、于血液和淋巴中;在细胞免疫中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详解】A、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故A正确;B、在免疫过程中,能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故B正确;C、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故C正确;D、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故D错误。故选D。19.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处理浓度每穗粒数(个)千粒重( g )产量(kg /km2)成熟粒率(%)对照

25、115. 725. 67 66180. 6生长素5ppm146. 927. 28 41589. 5赤霉素30ppm132. 228. 18 21585. 2乙烯利20ppm110. 226. 17 49987. 4A. 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B. 20ppm乙烯利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C. 30ppm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D. 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答案】D【解析】【详解】A.表中信息显示:5ppm生长素处理组的每穗粒数、产量和成熟粒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仅千粒重略低于30ppm赤霉素处理组,据此可知: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

26、好,A项正确;B.20ppm乙烯利可释放乙烯,而乙烯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B项正确;C.30ppm赤霉素处理组的水稻千粒重最高,说明30ppm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C项正确;D.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而乙烯能够促进籽粒成熟,二者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协调,D项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0.下列内分泌腺与其分泌激素对应错误的是A.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B. 胰岛 胰高血糖素C.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D. 睾丸促性腺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垂体

27、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多种促激素,A正确;胰岛中的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B正确;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D错误。【点睛】21.下图表示两个邻近的神经元。在丙处施加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从理论上讲,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 甲B. 甲、乙C. 乙、丁、戊D. 甲、乙、丁、戊【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乙是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丙和丁、戊是突触后神经元的轴突。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左向右。【详解】在

28、丙处给予一个刺激,由于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可传到乙、丁、戊处;又兴奋只能从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而不能逆向传递,所以只能传到乙、丁和戊而不能传到甲。因此,于箭头处施加一足够强的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乙、丁、戊。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B. 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C. 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D. 脱落酸

29、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答案】B【解析】【分析】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名称对应生长调节剂应用生长素萘乙酸、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农业除草剂赤霉素赤霉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细胞分裂素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乙烯利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矮壮素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大量脱落【详解】因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强,所以可利用高浓度的2,4-D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A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会影响细胞分化,当细胞分裂素

30、和生长素比例低时促进根分化,高时促进芽的分化,B项正确;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不是赤霉素,C项错误;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脱落,抑制种子萌发,D项错误。23.图中表示A刺激引起的人体调节过程,B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过程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B. 若A刺激是食物过咸,可引起B产生渴觉,并通过过程进行调节以维持水盐平衡C. 若A刺激是寒冷,可通过过程的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D. 若A刺激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高,可引起B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B表示下丘脑,表示

31、下丘脑的某些神经,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抗利尿激素。【详解】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A错误;B、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过程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水盐平衡,B错误;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进而使得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D、若A刺激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高,可引起B下丘脑分

32、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过程,对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几个调节过程以下丘脑的作用为纽带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以便于掌握和应用。24.下图为某突触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的神经纤维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C. 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D. Ach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

33、】【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A正确;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不需要经过膜结构,B错误; C. 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蛋白质和糖类组成,C正确;D、由图可知Ach与其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故选B。25.科学家通过对小鼠的研究发现,细颗粒物(PM2.5)

34、可影响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相关推论错误的是A. 若观察到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物受损,说明第一道防线受到影响B. 若观察到淋巴因子分泌异常,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影响C. 若观察到B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说明靶细胞的裂解受到影响D. 若观察到T细胞数量异常,说明特异性免疫受到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此时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形

35、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详解】A、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的,T淋巴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所以若观察到淋巴因子分泌异常,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影响,B正确;C、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而B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C错误;D、T淋巴细胞参特异性免疫,所以若观察到T细胞数量异常,说明特异性免疫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C。2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

36、胞和淋巴细胞C. 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中D.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A错误;B.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正确;C.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血浆中,C错误;D.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故选B。27.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

37、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引起的B. 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C. 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D. 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详解】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

38、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属于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A错误;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B错误;C.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28. 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A. (2)(3)(5)B. (2)(3)(5)(7)C. (2)(3)(5)(6)(7)D. (2)(3

39、)(5)(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为情境,考查胚芽鞘生长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此类知识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较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胚芽鞘下部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依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较快,从而造成弯向光源生长。(1)、(4)的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进而呈现向光生长;(

40、2)因旋转使尖端均匀受光,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3)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5)的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但因云母片的阻隔,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6)因云母片的阻隔,尖端背光侧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导致尖端下面一段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因而生长快,所以背向光源生长;(7)由于云母片的阻隔,尖端向光侧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故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弯向光源生长。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29.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e段鼠群

41、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 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 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甲表示S型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一定时间后种群数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

42、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不易防治鼠害,B错误;C、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正确;D、图甲中的c点种群的数量为K/2,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B. 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 种群数量可用N表

43、示D. N393415【答案】A【解析】【分析】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9=34:15,N88只。故选:A。31.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44、的是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种群的增长曲线。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从图像判断种间关系,特别要把捕食跟寄生、互利共生区分开。【详解】由图可知ab之间为竞争关系,初期生活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期资源不足,竞争强度逐渐增加,最后b被淘汰;故AB错误;a种群为S型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不再增加,C正确。b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D错误。32.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

45、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 )A. 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得多,背地侧分布的少,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对于茎,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作用强,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少,促进作用弱,长得慢,所以背地生长。【详解】A、由图可知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A正确;B、根的向重力性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根向地生长能获取水分和营养,茎背地生长能获取阳光,因此两者的向性

46、运动都是一种适应,C正确;D、该实验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这个结论,D错误;故选:D。3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A. 产生新的基因B. 产生新的基因型C.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 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34.侏儒症的病因是婴幼儿时期体内缺乏( )。A. 甲状腺激素B. 铁元素C. 生长激素D.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4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详解】A、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缺铁会贫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此选项符合题意;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延缓第二性征的发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侏儒症小而不呆、呆

48、小症小而呆。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B. 含量很少而作用显著C. 往往由产生部位运输到特定部位起作用D. 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各不相同,例如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使植物体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 2、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

49、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A、并非植物激素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A错误;BC、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C正确;D、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

50、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36.下列免疫反应中,一定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 皮肤的屏障作用B. 抗体与毒素结合使毒素失效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D. 溶菌酶分解侵入人体的细菌【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的特有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能较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

51、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详解】A、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B正确;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不具特异性,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从体液免疫过程着手,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区别。3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B.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应先

52、漂洗后染色C. 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色素带也最宽D. 处理插条的生长素浓度不同,插条的生根数也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A错误;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C错误;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D错误3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弧B. 刺激C. 反射D. 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

53、或者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故选C。39.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D. 丙【答案】C【解析】C.D.试题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是根据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确定的;幼年个体数比例最大的(甲图)是增长型,最小的(丙图)是衰退型,居二者之间的(乙图)是稳定型。故答案选C。E.考点:种群的年龄结构F.点评:基础题,只要对种群的年龄结构有所了解,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40. 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这说明A.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全部运向侧芽B. 原顶芽不再向侧芽运送过量生长素C. 顶芽摘除后,侧芽开

54、始分泌生长素D. 顶芽摘除后,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顶端优势的理解,明确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植物顶芽生长对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来源减少,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为枝条。ACD错误,B正确。二、非选择题41.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其中A为_,B为_,C为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继而促进_

55、,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答案】 (1). 血浆 (2). 组织液 (3). 淋巴 (4). 抗利尿激素 (5).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由BCA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详解】(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为A血浆、B组织液、C淋巴,三者组成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机体

56、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点睛】本题结合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考查内环境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2.下图是关于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识图并分析回答:(1)由AB说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根生长的_。(2)由EF说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根生长的_。(3)根的最适宜浓度为_。由根在AF的曲线变化中说明,生长素对植物

57、生长的作用具有_的特点,由根、芽、茎三条曲线的对比说明了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_。【答案】 (1). 促进作用减弱 (2). 抑制作用增强 (3). 10-10molL-1 (4). 两重性 (5). 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对生长素的浓度要求不同)【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分析曲线可知,AB段表示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

58、长素对根的生长仍具有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减弱。(2)EF段表示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3)据图可知,根的最适宜浓度为1010mol/L。由根在AF的曲线变化中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即具有两重性,由根、芽、茎三条曲线的对比说明了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43.激素调节对机体的生命

59、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分泌增多。(2)糖尿病人患病的最可能原因是胰岛_细胞受损。(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和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答案】 (1). 胰高血糖素 (2). B (3). 核糖体 (4). 内质网 (5). 高尔基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表示血糖浓度低时,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血糖浓度升高,到达正常血糖状态。

60、【详解】(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糖尿病人患病的最可能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直接参与。【点睛】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44

61、.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该物质通过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是_。(4)据图可知,BDNF具有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答案】 (1). 神经递质 (2). 胞吐 (3). 表达(转录和翻译) (4). 外负内正 (5). 促进神

62、经递质的释放 (6). 减少【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2)据图可知,运动应激使调节因子与DNA结合,促进蛋白质类物质BDNF的合成,则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

63、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5.识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个_示意图。它是反射的结构基础。(2)当A受到刺激时就会发生兴奋,在B和D上,兴奋是以_的形式传导。(3)在C处,完成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结构是_,传递的化学物质叫_。(4)若在图乙中的D处给予一次较强的刺激,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_的状态。【答案】 (1). 反射弧 (2). 局部电流 (3). 突

64、触 (4). 神经递质 (5). 外负内正【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详解】(1)图示为反射弧示意图,它是反射的结构基础。(2)当A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就会发生兴奋,在B和D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在C处,完成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结构是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叫神经递质。(4)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

65、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6.阳桃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在潮汕地区多有种植。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阳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_。这期间,有的酶合成增加了,有的酶合成减少了,说明植物激素作为一种_(填“信息分子”“生物大分子”或“催化剂”),对阳桃_的表达进行调节。(2)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阳桃采摘后,如放置在常温下,几天后果实迅速皱缩、变味甚至腐烂,这可能与阳桃CAT的_密切相关。(3)有人进行以下实验,以探究延长阳桃鲜果保存期的措施,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对新采摘的阳桃进行保鲜处理。【答

66、案】 (1). 乙烯 (2). 信息分子 (3). 基因 (4). 活性下降 (5). 5%乙醇【解析】【分析】1、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2、分析题图: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5%乙醇溶液和7.5%的甲醇溶液都能提高杨桃CAT的活性,高于或者低于此浓度杨桃CAT的活性都下降,但是甲醇对机体有害,据此答题。【详解】(1)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杨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乙烯,该过程中,有的酶合成增加了,有的酶合成减少了,说明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对杨桃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据此推

67、理,杨桃采摘后,如放置在常温下,几天后果实迅速皱缩、变味甚至腐烂,这可能与杨桃CAT的活性下降密切相关。(3)据图可知:5%乙醇溶液和7.5%的甲醇溶液都能提高杨桃CAT的活性,高于或者低于此浓度杨桃CAT的活性都下降,但是甲醇对机体有害,故应选择5%乙醇溶液对新采摘的杨桃进行保鲜处理。【点睛】本题通过曲线图考查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试题。47.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和迁出)。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A曲线表示的种群生活在_的环境中。(2)图

68、甲中B曲线呈“_”型,阴影部分表示_的个体数量。(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 (填“A”或“B”)曲线型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答案】 (1). 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或理想条件下) (2). S (3).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4). A (5). 增长型【解析】【分析】图甲分析:曲线A表示J型增长,曲线B表示S型增长,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图乙分析:前5年不变,而且大于1,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5到10年减小,但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20年后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详解】

69、(1)图甲中A曲线是J型增长,表示种群在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没有敌害(或理想条件下)的环境中增长。(2)图甲中B曲线呈“S”型,阴影部分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A曲线型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对曲线图的识别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48.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杂食性鱼类,能适应咸、淡水环境),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所示)。(1)据图

70、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2)若想估算该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_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若想预测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某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依据的种群特征是_。【答案】 (1). b (2). K2 (3). 样方法 (4). 随机取样 (5). 年龄组成【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据图分析,ab种群数量是“J”型曲线,表现为指数式增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cd种群数量减少;e以后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

71、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3、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详解】(1)根据图示,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减小,说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说明该环境中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2。(2)估算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年龄组成能预测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某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

72、能力,识记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9.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RNA病毒。下图是人体防御H7N9病毒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请回答有关问题:(1)H7N9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首先被_细胞摄取、处理,然后把抗原呈递给_细胞,最终激活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和细胞,后者分泌_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增殖。的化学本质是_。(2)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由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_细胞能够与该病毒的宿主细胞结合,使其裂解。(3)若H7N9病毒再次入侵人体,则体内的_细胞和_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答

73、案】 (1). 吞噬 (2). T淋巴 (3). B细胞 (4). 抗体 (5). 蛋白质 (6). 效应T (7). 记忆T细胞 (8). 记忆B细胞【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依次表示免疫细胞,其中是吞噬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因此为B淋巴细胞;细胞能攻击宿主细胞,是效应T细胞,细胞产生细胞和,所以是T细胞,是记忆T细胞;是抗体,是淋巴因子。【详解】(1)H7N9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然后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后者分泌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增殖,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由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与该病毒的宿主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疫消灭病毒。(3)若H7N9病毒再次入侵人体,则体内的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消灭病毒。【点睛】本题结合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