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素养检测二十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30分钟5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12分,共30分)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仍是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但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2、故B符合题意。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C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表述不当。B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
3、.都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又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改革,两者均从经济改革开始,故选A。B、C、D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符,故排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
4、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6分)(2)结合上述材料看,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6分)【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
5、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题,“教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答案:(1)不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非选择题20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78年1984年1987年 农业粮食(百万吨
6、) 304.77 407.31 420.41 棉花(百万吨)2.164.196.25 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 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 工业煤(亿吨)6.187.899.20 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 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96.00 钢(百万吨)31.7843.4756.02 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20分)【解析】材料中所展现的是,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数据
7、。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取有关信息,分析表格中农业部分,不难发现从1978年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方面的各种农作物产量逐年攀升,提取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回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分析表格中工业部分,可以得出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工业方面的数据迅速上升,提取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结合所学回答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前两条信息是微观视角,另可从整体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取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信息1:20世
8、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说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农村改革成功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促进了工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迅速提升。(任答其中2点即可)【备选习题】1.19521964年,苏联政府
9、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解析】选A。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以极低价格从集体农庄收购农产品的状况,加大农业投入,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说明赫鲁晓夫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故A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不能说明B,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整体上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C错误;材料没有谈到收购数量增加,D错误。2.某班同
10、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选C。题干信息表明东欧剧变对德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帮助德国实现了统一,故C符合对材料观点的评价。3.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我国非国有工业和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197820%10%199252%70%A
11、.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A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4.(2019全国卷)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
12、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联1970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没有达到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目标,且农业领域的差距巨大。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后期增长速度放缓。说明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故选A。1970年是勃列日涅夫当政,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B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苏联模式下,生活物资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低,急需生活物品,需求并未发生变化,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