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9 ,大小:1.34MB ,
资源ID:46018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01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生物步步高一轮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3第九单元单元综合提升.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生物步步高一轮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3第九单元单元综合提升.ppt

1、 重点题型研析 10生物学概念图类解题技巧 典例 如图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单元综合提升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等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总生产量的 10%左右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被分解者分解后植物再利用的无机营养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有光、水、CO2、矿质营养、温度等;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固定太阳能时,水不是它的限制因素;植物从环境中获得无机营养转换为自身的组成部分,但不利用环境中的有机营养。答案

2、 B方法规律1.能量流动图解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识别该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入射的太阳能并非全部被生产者吸收;(2)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除了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四个数值之和:本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和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3)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2.物质循环图解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识别时要注意:(1)正确判断图解中字母表示的成分。A 与 CO2 大气库之间是双向箭头,则 A 为生产者,C、D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2)

3、正确识别图解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及发生的场所。过程为光合作用,是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主要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过程是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又称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该图中还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果该过程过度,则会导致温室效应。跟踪训练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丁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D.碳以 CO2 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 CO2 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解析 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

4、费者、丁是分解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留在生产者的体内,图中的总和是呼吸消耗、流向动物、被分解者利用,因此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从题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如碳以 CO2 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 CO2 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而能量必须由太阳能不断补充。丁作为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员”,因此选项 C 错误。答案 C实验技能突破 9实验设计题类型及设计原则探究性与验证性实验典例 一些水域常会出现水体变绿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引起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有人将化肥或污染

5、剂大量排放到水体中。请设计实验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玻璃记号笔、复合肥(磷酸氢二铵)、自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计数板等。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 N 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第二步:_。第三步:_。第 四 步:在 _号 试 管 中 按 浓 度梯度 分 别 加 入_,在剩余试管中加_。第五步:_培养一段时间。第六步:_。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将下列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补充完整):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 液 浓 度 的 不

6、 断 加 大,裸 藻 数 量 也 越 来 越 多,则 说 明_;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无明显变化,则说明_。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加自来水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为实验组,各加入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由于是探究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具有多种可能性。答案 第二步:取 N1 支试管,分别编号(1N1)第三步:在 N1 支试管中各放入 2 mL 裸藻培养液 第四步:2N1 等量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7、 等量的自来水 第五步:在其余条件均相同的适宜条件下 第六步:采用计数板,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该浓度范围内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富营养化程度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而加大(答案合理即可)该浓度范围内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技能提升1.实验步骤设计的一般思路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等,取材时应注意数量、生理及发育状态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注意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原理合理利用。第二步,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根据实验自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8、。第三步,进一步的相同处理无关变量相同且在最适的环境下继续培养。第四步,检测、观察、统计、比较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必须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2.预测结果的一般思路在进行结果预测时,应讨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根据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注意:验证性实验结果只能是一种,即支持实验目的、原理)。3.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比较项目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

9、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解释因结论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实验原理因探究内容而异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过程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现象未知,可以不描述已知,应准确描述结果预期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或又会怎样”。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出最合理的结果;一般分三种情况:正相关促进;负相关抑制;不相关无影响无实验结论无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即时巩固1.为了探究生长素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萝卜种子为材料设计了以

10、下实验方案,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一起完成该研究方案。(1)请为该研究方案拟一个名称:_。(2)实验假设:_。(3)实验设计A.材料用具:已萌发的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种子若干、移液管和培养皿若干、蒸馏水、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 100 mg/L、10 mg/L、1 mg/L、0.1 mg/L、0.01 mg/L)。B.方法步骤:_。使用移液管,_。_。_。(4)如果实验处理的幼苗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可以判断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_,请建立坐标曲线图以统计结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促进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答案(1)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

11、液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3)取 6 个培养皿,分别编号 A、B、C、D、E、F,并垫上滤纸取等量的5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移入6个培养皿中 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种子分别放入 6 个培养皿中 将 6 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收集测量幼苗的株高并统计平均值(4)110 mg/L 坐标曲线图如下图所示(5)配制一系列浓度大于 1 mg/L 小于 10 mg/L 的生长素溶液,重复实验步骤的做法2.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 X 污染,为了解此

12、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 螺)(300 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 X 溶液,养殖池,正常 A 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 30 天,A 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1)拟定课题名称:_。(2)设计实验步骤:_。(3)预测实验结果:_。解析 本题的课题名称,在题干中通过“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这句话有所提示,可进一

13、步结合该题的具体情况(如实验材料为 X溶液、正常 A 螺等)确定验证有机污染物 X 对 A 螺雌性器官的致畸作用。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运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增加实验的科学性。在本题中,应将所加溶液的不同作为实验的单一变量,设计不作处理的 A螺为对照组,叙述时要注意对其他条件相同性的描述。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整个实验设计的完整性,步骤不要丢三落四。本题的实验结果易得出,要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出现什么情况,同时注意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的区别。答案(1)验证有机污染物 X 对 A 螺雌性器官的致畸作用(2)随机取 A 螺数只解剖,对照解剖图谱,识别雌、雄生殖器官特征;将 A 螺随机分为对照

14、组和实验组,每组100 只(至少 30 只);向实验组养殖池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有机污染物 X 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饲养和其他条件均相同;养殖 30 天后,将各养殖池中 A 螺在解剖镜下解剖观察,并与标准图谱对照,记录性畸变雌螺数目;计算雌性个体性畸变百分率(3)对照组雌性和雄性螺类生殖器官正常;实验组雌性个体出现性畸变实验设计原则典例 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受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能破坏原生质层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

15、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膜的透性变化愈大,表明细胞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50水浴锅、小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等。(4)分析变量:确保单一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_因变量(反应变量):_。控制无关变量a.实验中的第一步应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其目的是_。b.空气中的 CO2 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在你设计的实验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你的做法是_。(5)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小麦幼苗 30 株,去除残留胚乳,用

16、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 20 mL 蒸馏水,编号为1、2、3、4 号;第三步:_;第四步:_;第五步:30 分钟后取出,并移走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到室温;第六步:用_,并记录实验结果。(6)将相同质量的萝卜条 A 和 B 分别放入 20水浴锅和50 水 浴 锅 中 恒 温,30 分 钟 后 取 出 测 其 质 量,则A_(等于/大于/小于)B。解析 本实验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故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通透性)。由于各种杂质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实验的第一步应去除残留胚乳;空气中的 C

17、O2 会溶解于蒸馏水中,导致电导仪测量出现误差,可设计不放小麦幼苗的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实验步骤要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进行设计,题中有四组实验,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三组中的幼苗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在检测溶液的电导度时要用电导仪测量。由于在 50水浴锅中萝卜条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或细胞已死亡,细胞液流失到细胞外,导致其质量减少。答案(4)温度 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通透性)a.防止残留的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b.设计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5)在 1、2、3 号小烧杯中,分别放入 10 株小麦幼苗,4 号作为空白对照 将 1 号小烧杯置于冰水中,2 号小烧杯置于室

18、温下,3 号小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4 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6)大于方法规律1.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因子,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因子对应观察一个反应因子。(2)对照性原则:通过设立对照可消除无关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亦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受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

19、之间的差异,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类型设置对照实验实例实例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作任让其自然生长自身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同一组细胞条件对照指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给另一条件的处理在“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为空白对照(不饲喂药剂)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例在植物向光性实验中,1 组胚芽鞘

20、尖端不处理;2 组尖端遮光;3 组切去尖端;4 组尖端下遮光,都给予单侧光处理2.实验设计中的相关变量(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即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1、无法得到认定,我们 常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强 调“选 取 生 长 状 况 相 同 的 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组别第一步操作第一步现象第二步操作第二步现象甲组腹腔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小鼠活动减弱直至昏睡腹腔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小鼠逐渐苏醒、活动恢复正常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将体重、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成年小鼠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进行如表所示的连续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乙组腹腔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检测小鼠尿糖呈阳

22、性腹腔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检测小鼠尿糖逐渐呈阴性丙组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小鼠活动正常,尿糖检测呈阴性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小鼠活动正常、尿糖检测呈阴性A.该实验可验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的拮抗作用B.该实验的对照有同组内的自身对照,甲乙间的相互对照,设计丙组作空白对照无必要C.该实验所用的胰岛素溶液和胰高血糖素溶液应是生理盐水与相应激素配制而成D.该实验同一步所用的三种溶液用量必须相等,同一组前后两步所用溶液用量可以不等解析 该实验通过甲组和乙组的自身对照,可验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的拮抗作用。实验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

23、则,因此该实验所用的胰岛素溶液和胰高血糖素溶液应是生理盐水与相应激素配制而成,而且该实验同一步所用的三种溶液用量必须相等,但是同一组前后两步所用溶液用量可以不等。该实验有组内的自身对照(第一步与第二步对照),也有甲乙两组的相互对照,但是丙组的空白对照也很有必要,因为只有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才能够看出实验组的情况是否异常。答案 B4.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枝条甲组乙组丙组溶液1010mol/L 的IBA 溶液105mol/L 的IBA 溶液清水生根数量(条)43822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

24、 IBA 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C.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解析 实验中浓度梯度太大,实验组别太少,不足以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1010mol/L。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 IBA 浓度大小,取材、处理时间、光照、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原则。答案 C5.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

25、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B规范答题 10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综合应用的案例【答卷投影】下图 1 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 4 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 2 表示某种鱼迁入到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请根据图 1 中甲、乙、丙、丁 4 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图中信息可判断是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它种群发生改变。(2)甲种群在 d 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ab 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种群甲在 a、b、c、d 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时期。乙增长型丁乙甲丙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

26、食物不足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a由图 2 中信息可知,在将 t1 时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可能为,制约 t2 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捕 获 该 鱼 的 最 佳 时 期 为时,原 因是。(4)请在下面的坐标中分别绘制该鱼种群数量及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稳定型食物和空间的有限t1 t2在t1 时获得该鱼的量较大(5)若该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藻类水化频繁发生。后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思维建模1.审题指导:(

27、1)题干中关键信息解读: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即丁乙甲丙;图 2 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不是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2)题目中关键信息解读:第(1)小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种群数量最先发生变化。第(2)小题 d 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第(3)小题捕鱼的“最佳时期”不是“最大捕捞量时”。2.解题突破:(1)图 1 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食物链的确定,先据数量(丁最多,应为最低营养级),再据达到波峰的时间顺序(乙早于甲早于丙)可确定食物链。(2)图 2 可转化成熟悉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将 t1、t2 分别对应 K/2 值和 K 值上,然后第(2)、

28、(3)小题可突破。(3)“群落的变化过程”提示求解的是群落随时间而进行的演替,其类型有两种,根据起点可突破第(5)小题。3.错因归类(1)审题导致失误:考生由于错误的将“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理解成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认为 t1 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认为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同样错误的认为 t1 时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的原因是由于此时仅仅是“可获得较大的捕获量”,而忽略其更新能力。考生由于未理解透 t2 的具体含义,而导致其制约因素忽略了本身的遗传特性。(2)知识盲点:考生由于未区分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具体区别,而错误的答为“初生演替”。(3)分析推断能力和解题方法不

29、到位:考生由于未能准确从图 1 中各曲线的起始变化规律中提取出相关信息,错误的判断为“乙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其实应该是“甲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规范解答(1)丁乙甲丙 甲(2)增长型 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a(3)增长型 食物和空间的有限和鱼本身的遗传特性 t1t2 在 t1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获得该鱼的量较大并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4)(5)次生演替规范答题 11有关生态系统和环保综合应用的案例【答卷投影】图 1 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 2 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3 表示能量流经F 的示意图

30、,请据图回答:(1)图 1 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分解者是(用字母表示),E A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图 2 中的丙相当于图 1 中的、(用字母表示)。(2)图 1 中若 E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a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kJ。而流入 D 的总能量小于 F 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 F 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所利用。(3)图 1 所示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污染造成 E 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 F、D 数量的影响是。光能和ABCDEF有氧呼吸CF1/125a分解者数量都将减小(4)图 1 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

31、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5)若图 1 表示某种农田生态系统,则: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若该生态系统若干年后在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从,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树对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能调减弱种间斗争次生演替阳光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当作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肥料施入农田,由此造成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

32、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 1中的(填字母)产生的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若图 1 所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 10%,则其含义为,图 3 中表示流入 F 能量是指。(内写标号,横线上填写具体含义)。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被F摄入的能量如果用图 4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图 1 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思维建模】1.审题指导:(1)题干中关键信息解读:理解图 1、2、3 代表的含义;关注图示中各字母或代号及曲线的含义。(2)题目中关键信息解读:第(1)小题按()内的内容要求答题,E

33、A 的生理过程是?第(2)小题强调“最多”可获得;第(5)小题要求“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看准()内的要求。2.解 题 突 破:(1)据 图 1 中 各 箭 头 之 间 的 关 系 推 断EFDB 构成 1 条食物链,A 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C 为分解者;据图 2 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及波动的先后顺序可确定植物乙丙甲这一食物链,则第(1)、(2)、(3)及第(5)小题中可突破。(2)据图 3 可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其中代表摄入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积累量;分解者获得的能量,由此可将第(5)小题中突破。(3)第(4)和第(5)小题中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和按()内的要求组织答案。3.错因

34、归类(1)审题导致失误:考生由于未抓住关键词“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导致将“目的”答不到位。(2)知识盲点:考生由于未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结构”的含义而错误的答成了图中的信息,而这仅仅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方面。(3)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第(1)小题中 EA 过程错误的将“细胞呼吸”等价性的理解为“有氧呼吸”。(4)识图析图能力欠缺:对图 1、2、3 中相关过程及标号含义理解不清,判断失误。(5)分析推断能力不到位考生由于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不透导致错误的将“流入 F 的能量”理解成“被 F 摄入的能量”。考生由于对“能量金字塔”的含义和“食物链的特点”理解不足,而错误的认为 C 也参与了能量金字塔的构成。【规范解答】(1)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细胞呼吸 D(2)(1/125)a 分解者(3)数量都将减少(4)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次生演替 阳光 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上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被 F 同化的能量 返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