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6课1(2020泰安)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A)A需要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与交流B发动高丽战争需要运输军粮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密切关系,是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故选A项;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不是新形势,故B项错误;农民起义爆发更不属于新形势,故C项错误;两宋之际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D项错误。2下图为隋代设置的义仓。对
2、其理解正确的是,义仓 (C)A修建的初衷是供应朝廷物资需要B遍置于长安洛阳等都市C是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设置的粮仓D满足了征伐高丽的需要解析隋代设置的义仓遍置于乡间,主要功能是备水旱赈济,故选C项,排除其他三项。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B)A政局稳定B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国力全盛 D完全停止唐蕃纷争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政局纷纭,排除A项;国力全盛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4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B)A吐蕃地区
3、B东突厥地区C西突厥地区D西南夷地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实行的册封政策, B项符合题意的,正确;和吐蕃是和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和西突厥是武力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对西南夷也是武力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2020聊城)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B)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6页A朋党之争B藩镇太重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解析据图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并结合所学
4、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破坏很大,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故B项正确;朋党之争是同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安史之乱是藩镇割据导致的;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但与材料藩镇割据的局面无关,D项错误。6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D)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A国家是否统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故D项正确;皇帝素质不是决定国家统一的根本,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主旨;C项不是主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