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
2、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4.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5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6.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
3、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7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D
4、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8.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9.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相比,后者的物种更丰富些B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
5、同的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D一片马尾松林长得高低错落有致,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2.下图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裸岩阶段A苔藓阶段B灌木阶段森林阶段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图中A、B分别表示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C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群落中已经不能找到苔藓和灌
6、木等植物D可用样方法调查灌木阶段的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1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14.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B竞争的结果一定表现为一方优势,一方劣势甚至被淘汰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D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5.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
7、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的第一句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16.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如图为某地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B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C此地5年内群落进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
8、大趋势D因大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被捕食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计数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
9、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19.某学生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约为0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实验,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20.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许多土壤小动
10、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21.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2.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2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和分布部位往往
11、不同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来的C生长素在植物任何部位的运输方式都是极性运输D生长素在植物幼嫩部位的运输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24.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B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C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Da向左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25.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主要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实验证明,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与韧皮部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这一事实不能说明的是()A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B生长素的运输需要消耗ATPC细胞内
12、氧气供应充足时,生长素的运输速率较大D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26.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IAA(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B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C根A侧IAA浓度为a点所对应的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而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D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同样该生长素浓度的作用曲线对其也不适用2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浓度(mg/L)0
13、5101520253035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子番茄果实生长的最适浓度在2030 mg/L之间28.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进行探究也能绘制出类似的曲线B若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CAD段说明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具有两重性D
14、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增多B赤霉素可用于传统方法生产啤酒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细胞分裂素处理番茄雌花获得无子番茄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大量科学实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生长素B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D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31.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一定是植
15、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萘乙酸(NAA)不属于植物激素,因为该物质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B植物和赤霉菌都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C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D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来自于根尖,该激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32. 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也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A.ab B.bd C.ca D.ac33.下列关于“探索萘乙酸(NA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预实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
16、应相同C插条生理状态、NAA的浓度均为无关变量D统计单位时间内插条的生根条数并得出实验结论34.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B可以设计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之间能形成相互对照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扦插枝条生根数目不同35.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非特异性免疫
17、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36.下列有关抗体和淋巴因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记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7.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免疫可以将病毒完全消灭BHIV侵入人体后对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C所有抗原侵入人体都需要共同作用D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d、f38.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
18、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B人体感染HIV后,T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3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
19、内的异常细胞4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是对外来过敏原起作用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二、非选择题:共4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41 (10分)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请分析回答:(1)黄河口湿地的形成过程属于_演替,区别
20、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结构。(2)黄河口湿地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核心区还分布有刺槐、柽柳等,影响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描述芦苇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型曲线。(3)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_、_。若要调查当地柽柳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42 (10分)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
21、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法,理由是_。(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答出两点即可)43(10分)疟疾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导致的疾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疟原虫可侵入人的红细胞和肝细胞,其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等被_细胞摄取,然后该细胞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作用于下丘脑的_,最终由于_收缩导致面色苍白;_收缩,引起寒战。(2)疟原虫侵入机体后,可促使T细胞分泌_,该物质作用于_细胞使其分化
22、为浆细胞并分泌_,此物质与疟原虫结合并凝集,阻断其传播扩散。此外,疟原虫的一些抗原作用于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而特异性地杀伤_细胞。(3)用青蒿素治疗疟疾,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44(10分) 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识图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实验是_,证明了胚芽鞘在_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_面比_面生长快。(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_。这就是著名的鲍森詹森的实验。(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造成的
23、是实验_,这就是_的实验。(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_,直到1946年,人们才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2.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
24、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其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错误。3.答案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4.答案C解析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属于多个种群,故C错误。5.答案B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
25、组成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组成不同,B错误;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D正确。6.答案A解析对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应在c点之前防治,严防达到c点(K/2),C错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B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7.答案C解析题中涉及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A错误;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从第4年开始种群数量增长倍数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直到
26、第8年,所以第4年与第8年的种群数量不同,C正确,D错误。8.答案C解析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故图中分别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C项正确;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B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项错误。9.答案C解析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
27、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10.答案B解析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的物种数目不相同,前者的物种更丰富,A错误;引起森林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B正确;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C错误;一片马尾松林高低错落有致,它们属于同一种群,不属于群落,D错误。11.答案A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8、12.答案C解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初生演替的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优势取代的过程,不是完全取代,所以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在群落中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植物,只是不再是优势种群,C错误;调查灌木阶段的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D正确。13.答案B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14.答案:B解析:竞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
29、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也可以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动态平衡状态。15.答案:B解析:豆苗和草之间的关系为竞争;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B正确。16.答案:B解析:受资源限制和种内斗争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地不可能持续呈“J”型增长,A错误;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其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竞争能力较弱,B正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使此地植物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则,D错误。17.答案A解析标志
30、重捕法调查仓鼠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被捕食,导致重捕个体中的被标记个体数目偏小,会使所得数值偏大,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细胞,只统计方格内细胞,会使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使所得数值偏小,C错误;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无法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小动物,会使所得数值偏小,D错误。18.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这种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
31、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A、B、C正确;由题干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而乙生长良好,并没有受到抑制,说明乙和害虫A不是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19.答案D解析c点时,酵母菌种群密度过大,不易计数,因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按一定比例稀释,A正确;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d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约为0,B正确;de段种群的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D错误。20.答案C解析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
32、的土样作对照实验,A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B正确;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C错误;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正确。21.答案C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没有体现,A错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图中没有胚芽鞘尖端,且胚芽鞘是直立生长,所以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由于甲图放了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直立生长了,乙图只放了琼脂块,胚芽鞘没有生长,说明
3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22.答案B解析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有促进无子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A、D正确;同一植株的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B错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可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C正确。23.答案C解析生长素通常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却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A正确;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B正确;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C错误;生长素在植物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是主
34、动运输,因此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正确。24.答案A解析a组虽有单侧光照,但是因为云母片的作用,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直立生长,b组生长素不能从尖端运到伸长区,不生长,不弯曲,c组右侧的生长素不能运至伸长区,但是左侧的生长素能运至伸长区,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25.答案D解析由题干所给信息“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与韧皮部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可以判断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细胞内氧气供应充足时,生长素的运输速率较大,但不能得出“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的结论。26.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c属于促进作用,cd属于抑制作
35、用,A错误;由图可知,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f、c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B正确;由于重力作用使生长素进行了横向运输,A侧IAA浓度小于B侧,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故A侧生长速度大于B侧,C错误;在太空中,根的生长仍受IAA浓度的影响,只不过在太空中由于失去重力,生长素分布均匀,浓度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来,故此生长素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D错误。27答案D解析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 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度超过25 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2,4D 浓度
36、超过25 mg/L时,相比浓度为0时,对果实发育依然起促进作用,A错误;从表中不能得出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也不能得出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C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2,4D诱导无子果实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30 mg/L之间,D正确。28.答案D解析吲哚丁酸是植物激素,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若向光侧浓度为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背光侧浓度应大于m且促进效应要大于n,所以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m2m,B错误;AD段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都是促进作用,C错误;幼嫩植物对生长素要比成熟植物敏感,植物激素作用效果强,图中甲是幼嫩植物的曲线,顶点应高于乙曲线,D正确。29.答案
37、B解析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及脱落,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减少,A错误;赤霉素能诱导种子产生淀粉酶,可用于传统方法生产啤酒,B正确;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用生长素处理番茄雌花可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30.答案A解析达尔文发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证明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但没有发现生长素,A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B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二者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C正确;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D正确。31.答案A解析萘乙酸(NA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38、,不属于植物激素,A正确;植物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B错误;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主要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C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植物根尖产生,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32.答案C解析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进行横向运输,可以由a侧运输到b侧;在胚芽鞘部位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可由b运输到d,由a运输到c,但不能由c运输到a。33.答案C解析通过预实验可以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A正确;不同浓度NAA溶液的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B正确;NAA的浓度属于自变量,C错误;统计单位时
39、间内插条的生根条数作为实验的因变量,并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34.答案D解析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一方面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一方面利于生根,A正确;在正式实验前可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避免正式实验的盲目性,B正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之间能形成相互对照,C正确;用处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促进效果可能相同,D错误。35.答案C解析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40、就有,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正确。36.答案A解析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可促使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参与细胞免疫,A正确,B错误;抗体存在于细胞外,只可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进入细胞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唯一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37.答案B解析细胞免疫可以裂解病毒寄生的靶细胞,但不能彻底消灭病毒,A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细胞免
41、疫主要由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也有T细胞的参与,所以HIV侵入人体后对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B正确;体液中的抗原只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即可清除,C错误;a为吞噬细胞,f为浆细胞,二者均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38.答案C解析HIV是逆转录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增殖时利用T细胞内的核糖体以及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完成逆转录获得DNA,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合成RNA,A错误;从图解可以看出,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正确;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
42、到严重影响,体液免疫中由于需要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故也会受到影响,D错误。39.答案B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错误。40.答案C解析过敏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抗体,该过程有淋巴细胞参与,A错误;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反应,B错误;过敏反应是对外来过敏原起作用,C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
43、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错误。41.答案(1)次生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水平(空间) (2)水“S”(3)出生率和死亡率(2分)迁入率和迁出率(2分) 样方42.答案(1)C A 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2分) 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分)解析(1)A中没有幼年(生殖前期)的个体,全为老年(生殖后期)的个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B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C中幼年(生殖前期)的个体较多,老年(生殖后期)的个体较少,将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
44、长型。(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因为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3.答案(1)吞噬体温调节中枢毛细血管骨骼肌(肌肉)(2)淋巴因子B 抗体 靶(宿主) (3)不属于(2分)解析(1)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作为异物可以被吞噬细胞摄取,从而使吞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等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由于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面色苍白;同时由于骨骼肌收缩而引起寒战。(2)疟原虫作为抗原侵入机体后可被T细胞识别,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作用于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疟原虫侵入机体细胞后可引发机体进行细胞免疫,使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而特异性地杀伤被疟原虫侵染的靶细胞。(3)青蒿素是植物代谢产物,不是人体的免疫物质,故用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44.答案(1) 丙 单侧光 背光 向光 (2) 甲 (3) 分布不均匀 乙 拜尔 (4) 生长素 吲哚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