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60.50KB ,
资源ID:45681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68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2.7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课时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2.7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课时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7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课堂练习1进入人体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的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2SeO3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BNa2SeO3在反应中做还原剂 C亚硒酸钠中硒的化合价为+6价 D“活性氧”在反应中做催化剂【答案】B【解析】A、亚硒酸钠消除活性氧,活性氧具有氧化性,亚硒酸钠做还原剂,错误,不选A;B、亚硒酸钠做还原剂,正确,选B;C、亚硒酸钠中硒的化合价为+4,错误,不选C;D、活性氧做氧化剂,错误,不选D。2下列制备单质的方法中,需要加入还

2、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高炉炼铁 B电解法制金属镁C加热氧化汞制金属汞 D从海带灰浸取液中(含I)提取碘单质【答案】A【解析】A、炼铁是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需要加入还原剂,正确,选A;B、电解法制取金属镁,不用加入还原剂,错误,不选B;C、加热氧化汞分解生成汞,不需要加入还原剂,错误,不选C;D、碘离子变成碘单质,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错误,不选D。3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

3、被氧化; 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 B C D.【答案】B【解析】FeBr2、FeI2混合物溶液中,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因为碘离子还原性最强,先反应,反应后再亚铁离子反应,最后是溴离子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说明亚铁离子变成了铁离子,碘离子已经被氧化完。溴离子不一定被氧化,亚铁离子部分或完全被氧化,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亚铁离子。若取少量溶液,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充分振荡,上层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4、只有白色沉淀,说明没有溴离子,则说明三种离子都被完全氧化。所以正确,选B。4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r2O72-CrO42- BHNO3 NO2CSiO2 Si DCH3CH2OHCH3CHO【答案】D【解析】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这说明该微粒是还原剂,失去电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要升高。则A在转化Cr2O72-CrO4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在转化HNO3 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B错误;C在转化SiO2 Si中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C错误;D在转化CH3CH2OHCH3CH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需要加入氧化剂,D正确,答案选D。5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O42,可脱去2 mol Cl2D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答案】B【解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10OH-=2SO42-+8Cl-+5H2O,则A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S2O32-为还原剂,故A正确;B反应中H2O为产物,不是氧化剂,氧化剂为反应物,故B错误;C由反应的方

6、程式可知,每生成lmolSO42-,可脱去2molCl2,故C正确;D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中氧化性:Cl2SO42-,故D正确;故选B。6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NH4 、H、N2、Cl六种微粒。其中c(NH4 )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2 B消耗1 mol氧化剂,转移电子3 mol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NH4 )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则NH4 为反应物,根据原子守恒知,N2为生成物,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有升高的,必

7、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判断,ClO为反应物,Cl为生成物,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利用化合价升降法及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NH4 =3H2O2HN23Cl。A.根据化学反应,ClO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所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A项错误;B、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则消耗l mol还原剂,转移电子3mol,B项错误;C.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项错误;D.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D项正确;答案选D。 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

8、、O3、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工业制高铁酸钠的方法有如下两种:湿法制备的主要离子反应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钠中铁显6价B湿法中FeO42是氧化产物C干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4 mol电子DNa2FeO4可氧化水中的H2S、NH3,生成的Fe(OH)3胶体还能吸附悬浮杂质【答案】C【解析】A、根据高铁酸钾的化学式(K2FeO4)可知,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

9、(-2)40,解得x+6,A正确;B、湿法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FeO42-是氧化产物,B正确;C、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每生成2molNa2FeO4,转移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8mol,所以每生成1molNa2FeO4共转移4mol电子,同时1molNa2O2变化生成1molO2,化合价升高,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共转移电子10mol,C错误;D、K2FeO4具有氧化性所以能杀菌,H2S、NH3具有还原性被氧化,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D正确,答案选

10、C。8在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反应中,(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 。(2)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3)若有2mol的H2SO4参与反应,则被还原的H2SO4为 g 。【答案】(1) 0价的Cu(写Cu的不给分),浓H2SO4 , SO2 (2)(3)98g【解析】(1)反应中单质铜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硫酸中的硫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二氧化硫为还原产物。(2)反应中铜失去2个电子,硫酸中的硫得到2个电子。故线桥表示为:(3)反应中有2摩尔硫酸参与反应,则有1摩尔硫酸被还原,即98克。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诚招驻站老师,联系QQ2355394696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