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75KB ,
资源ID:456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66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1、单元素养评价(八)(第八单元)(3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1.观察下图,图中“善意”实际上是()控制西欧国家阻止西欧崛起提升英镑地位遏制苏联力量A.B.C.D.【解析】选A。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欧洲发展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进一步扶持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说法明显错误,故A正确。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为此兴起了()A.不结盟运动 B.亚非独立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和平外交运动【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了摆脱大国控

2、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兴起不结盟运动,故A正确;亚非独立运动是指亚非民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故B错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甘地发起的,故C错误;和平外交运动是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3.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随着苏联的变化而转换。下列可以为此提供证据的是()A.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最强的国家B.苏联解体促成了多极格局C.苏联掌握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霸权D.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不复存在【解析】选D。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故选D;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最强,排除A;苏联解体后

3、,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没有形成多极格局,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C。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以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从其后期实践来看,新联邦主义是()A.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全面否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D.推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政策【解析】选C。本题考查尼克松时期的经济政策。据材料“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可知并非要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错误;全面否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说法过于

4、绝对,故B错误;据材料“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可知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经济集团化,故D错误。5.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的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改善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解析】选B。福利制度占据国民经济较大份额,显然不会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故A错误;材料中“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

5、说明英国福利投入大大增加,社会福利投入的增加显然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故B正确;福利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C错误;福利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修补,故D错误。6.下面图一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图二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由此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已得到根本的改变B.经过不懈的斗争,美国黑人的境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C.黑人为美国的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D.美国的民主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解析】选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经过不懈斗争,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推动了美国的社会进步,提高了美国的民主化程度,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故选A

6、。7.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波兰是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B.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D.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国家是南斯拉夫,它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因此A、C、D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8.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A.重视物质利益

7、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选A。题干中“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关注工人、职员、农民收入,故A正确。9.下面为“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能反映出()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外贸占GDP比重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A.B.C.D.【解析】选B。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后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故正确

8、;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故正确;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1997年,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正确;外贸占GDP比重不断增加,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故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10.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12月收回运河区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得益于()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D.巴拿马运河区地位的

9、下降【解析】选B。由材料“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可知,尽管美国当时行使否决权,但从最终结果来看,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得益于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故B正确;1999年越战早已结束,故A错误;安理会决议由于美国的否决没有通过,故C错误;D材料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故错误。11.(4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

10、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

11、主义的侵略政策。以上均摘编自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三(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5分)(2)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15分)(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10分)【解析】第(1)题,材料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说明美国与苏联的对抗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对抗。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苏联也及时响应,目的是遏制美国的侵略。二者对抗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第(2)题,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一个是苏联解体,一个

12、是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其中多极化中的各股力量有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第(3)题是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进行总结,需要学生从课本和材料中共同找寻答案。答案:(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2)图一:两极格局解体。图二: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际力量。(3)历程: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到加强。 (15分钟4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30分,共40分)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协定形成

13、: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1963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1967年)、在现有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68年)、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协定(1972年)。这些协定的出台与冷战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B.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结束C.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劣势【解析】选C。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国之间的严重对峙,最终和平解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协定形成”表明军备竞赛回归理性,故选C;A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A;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B;限制核武器协定的参与国不仅仅是

14、美国,排除D。【补偿训练】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C.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美洲的继续D.表明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解析】选A。结合“1962年”“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可知,这是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所作出的反应,苏联宣布从古巴撤出,证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故选A。13.1974-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

15、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解析】选B。材料没有体现欧共体的经济困境,故A错误;欧共体与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这本身就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对旧的经济秩序产生冲击,故B正确;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故C错误;

16、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始于关贸总协定,故D错误。14.(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

17、足。经过六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3 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1/3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 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1

18、6分)(2)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根本原因是什么?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14分)【解析】第(1)题,对于两次改革的异同可以从目的、结果、败因和内容方面分析。第(2)题,问题从材料三中的“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人均GDP落后”“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人民生活水平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概括,根本原因从体制入手分析,注意时间在1985年,然后判断是什么改革,结果如何。答案:(1)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解决苏联体制的弊端;结果相同,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苏联体制。 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者的重点在工业领域。(2)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根本原因:苏联体制(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苏联解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