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 1101 9872 7422 935死亡人数(万)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 3102 0406 2906 550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
2、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答案:C2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解析:洪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才形成洪灾。洪灾损失既有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也有间接损失,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造成损失。答案:C3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 D洪涝、干旱解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风强的年份易造成北涝
3、南旱,弱的年份易造成南涝北旱。答案:D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首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解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与我国特殊的气候特点有关,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答案:D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解析: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答案:A6我国西
4、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少解析: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答案:B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完成78题。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8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解析:第7题,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是山岭(分水线)也可能是山谷(集水线),
5、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不一定完全重合。第8题,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慢。答案:7.D8.C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910题。9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 B67月C68月 D58月10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解析:第9题,根据随时间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规律,可判断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第10题,进入7月以后,雨带仍停留在南方易造成涝灾,而北方则因缺乏雨水形成旱灾
6、。答案:9.B10.C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1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解析:图中显示该地该种气象灾害是干旱,且主要表现为春旱,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可能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可直接从图中分析出,但应注意华北地区春季正是农业耕作时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是常年性原因。答案:11.B12.D 二、综合
7、题(共40分)13阅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和_地区。(3分)(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6分)(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什么?(7分)解析:第(1)题,可从地图上读出暴雨和特大暴雨分布地区。第(2)题,“气候原因”是关键词,应从我国降水的特点归纳。第(3)题,暴雨洪涝的防治措施,一要从预防暴雨入手;二要从治理洪涝灾害入手;三要注意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宣传教育相结合。答案:(1)东部南部(2)季风气候显著,受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易发生
8、洪涝灾害。(3)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中游兴修水库,下游加固堤防;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言之有理即可)14热点在线材料1: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众多支流多为扇形网状水系结构,洪水集流迅速。材料2:12世纪以前,流域洪涝灾害记载较少,但随着人类历史经济活动的发展,自然地理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生态平衡,河系历经变迁,洪涝灾害不断发生。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不足两年一次。材料3:“淮河流域示意图”。知识连线(1)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9、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命题快线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5分)(2)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_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1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7分)气候:_;地形:_;水系:_。(4)历史上淮河流域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答3点即可)(8分)解析:第(1)题,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数量多少及其分布状况、河道弯曲程度等方面描述。第(2)题,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的影
10、响,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因而降水变率大,南方地区受锋面雨及台风雨的影响,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第(3)题,从自然原因看,淮河地区多洪涝灾害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讨论。第(4)题,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田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水道。答案:(1)黄河长江扇形网状水系结构,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扇形网状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出海口少,泄洪不畅(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