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试卷(9月)一、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1.5分。1、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国内部矛盾尖锐 B诸侯国国君势力衰微C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D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2、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术最初运用于 A城淮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 D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
2、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推动C各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6、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地主阶级 B都废除井田制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都实现富国强兵7、“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8、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A B、 C D
3、9、.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10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以秦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颁行全国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加强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B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影响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11、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12秦朝田律
4、规定:从春季二月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打柴、烧草木灰;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或陷阱。这些禁令,到七月才开始解禁。对秦田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反映秦政府重视环境保护 反映秦朝立法规定生产活动 反映了“兼爱”理念 反映秦汉时人们已能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A B C D13下列从中原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技术中,对提高当地生产力水平作用最大的是A牛耕技术 B凿井技术C冶铁技术D纺织技术14、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传播到中亚、欧洲等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5、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有直接往来15秦汉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其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是因为A秦汉在科技文艺各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B秦汉文化上承先秦传统下开魏晋隋唐的先河C秦汉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D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格局16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是( )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甘石星经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
6、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致富者多B普遍推广牛耕,兴修塘堰,开辟良田沃土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18、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19、.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江南迅速开发 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 B. C. D.20.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对这段引文理解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B总结了我国6世纪前
7、南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C含有重农抑商思想观念 D反映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状况21、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突出特点。其中,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与巩固 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2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治的方法
8、23武则天陵墓前有块无字墓碑,若要书写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下列内容中不包括的是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24、.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25、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邗沟 B江南河 C通济渠 D永济渠26、规定“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军事制度是 A府兵制 B保甲制 C募兵制 D将兵法27、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 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
9、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2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 B. C. D.29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仕”。这一转变说明了A唐朝各族之间关系和睦B唐朝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C唐朝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固边防D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30对下列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 )A分别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和贞观年间B前者迫于
10、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C分别促进北部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D、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31、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D可到达波斯湾32、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 佛教传入中国 B 法显游历天竺 C 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 鉴真渡海传播佛法33、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药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34、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11、D.秦朝二、主观题:共四题,35、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
12、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二对你有何启示?36、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5分)(2)结合图2,简述隋唐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
13、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7分)37、汉武帝曾对其大臣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汉武帝这一言论。(12分)38、比较汉、唐时期在中外交往方面的不同特征,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明港中学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答卷(9月)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1.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项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选项二、主观题:35、(1)(2)(3)36、
14、(1)(2)37、38、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CCBADDBBADB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项CDDACDBCCACD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选项AAAADCDCCC35【答】.“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2分) 内容: .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 .养民(不要过渡掠夺民众); .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 .信民(取信于民);(5分).为君上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3分).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3分)36(1)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
15、渠;(3分)影响:统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统治;(1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 (2)影响:隋唐时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2分)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2分)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1分)地处大运河中心的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1分)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1分)37、(1)汉武帝对自己政绩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汉武帝即位时,王国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中央集权制还有待巩固。他“变革制度”,通过“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力量,进而剥夺
16、大批王侯爵位,颁布“附益之法”,最终解决了诸侯王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汉武帝统治时期,匈奴经常袭扰西汉,使西汉北部边郡的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汉武帝出兵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地位,使北部边郡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 (2)汉武帝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他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民力物力,这对社会的安定和统治的巩固不利。在他统治晚年,战争一度使国库空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如果他的继承者继续他的做法,就是“袭亡秦之迹”了。38、不同特征:(6分)(1)汉代以陆路为主,唐代水陆并进。(3)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朝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4)汉代商贸具有单一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 原因:(6分)(1)汉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江南经济较为落后。 (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因此在中外交往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