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失业率的相关调查2013目 录引 言 2中国的失业现状 2隐性就业情况 4失业率数据 5近五年失业率变化 52012年上半年失业率变化 7中国大学生失业率变化 7中国失业率的本质 7中国失业率如此高的原因 10国家出台的政策 14结语 17l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失业人口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问题。按理说,国家在发展,人们的就业率应该会提高,可是我国却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国家政策还是金融危机呢?l 中国的失业现状中国近年的失业情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但是,人
2、们对当前失业状况的判断却有根大的分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为百分之三左右,部分国内学者则估计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分歧?中国目前真正的失业情况怎样?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定义,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时期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中国现行的失业统计至少在三个方面低估了实际失业状况。首先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却不
3、包括农村的失业人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七十的国家,因土地的缺乏、生产技术的提高及近年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能力的下降,中国农村不少农民处于闲置状态。根据国内学者估计,目前中国农村内约有一亿三千万至一亿五千万的剩余劳动力,他们是中国最庞大但没有正式被统计的失业大军。其次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据中国统计部门估计,中国的登记失业率比实际失业率偏低约百分之零点八,以九八年为例,当年的登记失业率为百分之三点一,而登记失业率的人数约为六百六十万人,即使百分之零点八的偏差,己相当于低估了约一百七十万的失业人数。最后是中国国家
4、统计局的失业人数并没有包括企业下岗职工。下岗是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失业现象。所谓下岗职工,是指在企业无工作岗位三个月以上,但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继续从原企业领取低于工资的生活费、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且未在社会上有其他职业的人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问卷调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推测,目前岗职工中,约有百分之上十五需要就业,这部分的下岗职工事实上是处于失业状态。那么,目前中国约一千一百万的下岗工人中,约有八百二十五万属于失业人员。一些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针对以上的偏差,对官方的失业率作出修正。他们估计,目前全国的失业率由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八不
5、等。如华夏证券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便根据失业登记百分之零点八的低估季和下岗工人百分之十五的再就业率,估计九八年的城镇实际失业率为百分之七点六,全国失业率为百分之二十点六,全国失业率高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不多七倍。百分之二十的失业率,意味全国居民家庭中平均每二点三户就有一人失业,可见中国失业情况已相当严重。然而类似上述的研究也可能高估中国实际的失业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国普遍存在所谓的“隐性就业”情况。隐性就业,是指职工名义上处于失业状态,没有收入来源,而实际上却有工作岗位,有工资可得。隐性就业情况隐性就业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职工在新工作单位工作希望领取原单位的基本生活费和其他福利,因而选择不通过
6、再就业中心而私下与新工作单位定下“君子协议”;二是新工作单位不想负上如养老保险费等责任,因而不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目前失业率高企、人浮于事的情况下,部分寻找工作者唯有接受如此的安排。目前对于隐性就业的调查资料并不多。据上海纺织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点八的下岗人员其实是处于“隐性就业”而非失业的状态。另一项抽样调查则显示,上海被列入统计的社会失业人员中,约百分之五十属于隐性就业,可见隐性就业的情况相当普遍。隐性就业在某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失业情况。如果我们假设百分之六十的下岗人员和百分之五十被列入统计的社会失业人员处于隐性就业状态,那么,九八年实际的城镇失业率只有百分之
7、四点四,全国的失业率则为百分之十九点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测算,是基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没有隐性就业的假设,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员属于隐性就业的话,全国的失业率己下降至百分之十七点八。准确的统计资料往往是政府正确决策的前提。目前失业情况已成为中国政府改革决策中的一个决定性考虑因素,高估或低估失业率,都可能引致政策失当;高估失业率,便会动摇改革者的信心,拖慢改革的进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低估失业率,则可能引致社会动荡。在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期间,政府实在有必要加强对失业情况,特别是隐性就业的调查摸底工作。l 失业率数据近五年中国失业率变化2008年中国的失业率为4.2%,200
8、9年的失业率为4.3%,而2010、2011、2012年的失业率则没有什么变化,保持在4.1%。看似连续三年的失业率没变化,但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跟百姓的实际感受似乎总是相差甚远。而且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数据结果,结果差异之大让人莫衷一是。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口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失业率进行了估算,实际的调查结果远没有官方部门那么乐观。例如,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这一数字是保障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
9、多。 以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失业及返乡的农民工约2000万人计算,加上2008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400万人,2009年的新毕业大学生630万人,加上同等数量的未经大学直接从高中走向社会的年轻人,2009年全年未纳入社会保障部的实际未就业人口就高达3260万人。如果这个数字加上社会保障部2008年底官方的保守的3200人,以中国现有适龄劳动力人口8亿作为基数,2009年中国的实际失业率绝对不会低于8。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12月9日在京发布报告称,2012年6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较2011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失业率高达16.4
10、%,此外二线城市失业率显著上升。此次调查发布的中国城镇失业报告称,2011年中国城镇整体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西部地区失业率最高,东、中、西部失业率分别为6.9%、8.3%和14.1%。2012年上半年中国失业情况2012年1-7月汇丰中国就业数据123456749.550.850.348.748.148.847.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失业率从3月开始至7月份已经连续五月上升。2012年前七月就业数据最大相差3.4个基点,失业率也会有相应变化;而官方数据显示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1% 。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蓝皮书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比2
11、010届89.6%略有上升,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比2010届上升1.5个百分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表示,就业率达到90%,似乎相当高,但中国的失业率和美国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特别强,失业率达到8%-9%也只稍微有点影响。但中国不一样,4%的失业率已经比较严重,如果再增加1个百分点,那就相当严重。10%的失业率,意味着有近60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这是一
12、个非常严峻的问题。l 中国失业率的本质中国失业率高的本质,即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非一致性,就业弹性很低。在就业极不充分的条件下,就业增长并不一定反映失业规模减少和失业率的降低。考虑到我国人口规模基础和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新增劳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以及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调整、体制转变对就业的冲击,从失业率的视角分析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解释力。由此引发国内一些学者对解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争论,提出高经济增长高失业率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论、经济结构调整论和有效劳动需求论等。技术进步论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可以用技术进步的原因来解释。
13、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致技术进步排斥了对劳动力的吸纳和使用,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是这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在短期内技术进步具有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又具有就业增长的效应。经济结构调整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引起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受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影响,就业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失业人数不断扩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产生就业快速增长的结果。这种结构调整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增
14、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但同样不能成为决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虽然就业状况变动受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影响,但就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仍主要取决于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含量、知识技能结构的更新能力以及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能力等。有效劳动需求论是在区分名义劳动需求与有效劳动需求的基础上,从有效劳动需求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有效劳动需求论认为由于中国名义劳动需求和有效劳动需求间存在较大的非一致性,导致从名义劳动需求的角度出发,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存在非一致性。由于中国名义劳动需求量与有效劳动需求量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非一致,往往是经济增长带来有效劳动需求量增加
15、,而名义劳动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这表现为企业人员效率的提高与工时的延长以及冗员的充分利用,亦即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有效劳动需求的增长,所以才表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上述解释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但并没有从整体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作出全面的解释,并提出相关定量和实证分析,以此得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问题的关键。尽管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史也证明就一国的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奥肯定
16、理也从实践上支持了这一结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发现,若当年实际上的GDP增长率超过潜在GDP增长率的2个百分点,则可以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即失业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缺口之间的比例为12。奥肯定理为什么能够成立,这里面涵盖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就业弹性处于较高的水平,经济增长会引起就业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这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创造的前提,即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目前中国平均就业弹性大约还处于0.103水平,这是中国高失业率的本质。l 中国失业率如此高的原因1.教育部没有按照国情出发,盲目实行高校扩招是其中原因
17、之一在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很好的进行优化与升级的时候,国家就大量的实施高校扩招。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556万,2005年这一数字改写为1562万,短短5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普通高校生将达到2000万,又扩招了438万人。1998年内地毕业生是108万,到了2008年已升级至559万。大学生现在多到什么程度, “抛个砖头下大街,就会砸到大学生”也许有点夸张,但也足已说明大学毕业生之多。也许很多人在想:多大学生不好吗?大学生越多,对国家提高生产力越有利,同时是中国走入世界发达强国的有力保障啊!从长远的国家战略来看是必须要走的路。但如果培养出来这
18、么多大学生,最后很大部份都失业了,这不是累赘吗?在经济相对较好的2007年,中国高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58%;工科管理专业的是50%;农学专业的相对较好,达到了78%。而且不少的大学生卖出了“白菜价”,工资1000甚至800都争着干了,或是一些名校生去养猪、养鸡、擦皮鞋、甚至开出租车的!而另一方面我国又奇缺中高级技工,很多工厂都急需各类的专业技师、技工。国家一直以来对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还好近两年国家及时的意识到了。2有“世界工厂”美称的中国,很难容纳大学生!中国是世界上的加工厂,美国、欧州都把工厂搬到中国来。让中国人帮他们生产他们所需的用品。也许有人说这样不是
19、很好吗?我们挣了很多钱。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中国仅负责生产加工,而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物流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还节都撑握在美国人与欧州人手里,而我们做的是最累、最脏、污染最大、最没有钱挣的工作。而作为产业链最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需要大学生吗?农民工就会做了,老板会用高薪请你们大学生吗?这样不是浪费了人才资源?而真正需要大学生的环节就是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物流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3.中国当前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的能力差。 不能在资源有限但并不算最差的情况下建立高级经济体系。4.经济体制不支撑全社会的充足就业低效垄断企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这些垄断
20、企业不是降低全社会正常经济活动的成本,而是相反。在能源、交通、通信、市场交易等环节增加全社会的成本。中国的经济垄断程度与失业率是成正比的:垄断越高越多,失业人数越多。5.纸币发行量太大,刺激投机。通货膨胀最终伤害实体经济为了解决消费不足,在工人农民消费能力太低的背景下,依靠大量印发纸币,由国家(政府与国企)推动社会消费。但这种方法只对权力顶端的人群有利,因为他们能最先获得新印刷出来的纸币,随着近20年来的纸币滥发,实物财富会向权力顶端人群集中,而中下层人民的消费能力在通货膨胀下进一步萎缩。实体经济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生存,但是低利率更多的是刺激投机的盛行和物价的上升,抬高资产价格,降低民
21、营企业的利润率,广大产业工人实际上处于“就业 + 温饱”的状态。物价上涨是这种方法的必然结果,而实体经济又无法渡过提高利率的鬼门关。维持当前的就业率与维持当前的物价水平成为一对矛盾,解决一个则伤害另一个。6.整个社会不支撑科技创新没有科技的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只能停留在落后的形态上。日本、以色列能在资源极度缺乏之下建立高级经济体系,即实现充分就业,又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靠的就是始终在世界上领先的科技。而我国的整个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无法为创造世界领先的技术提供真真有利的条件,我们学习模仿他国的科技还行(因为成本低,风险低,见效快),但想领先全球就不可能做到。所以我们的经济体系在全世界肯定是
22、排于中间靠后的,我们只能在各种产业链的中下端站住脚,而无法站在利润高的产业链最上端。7.官员缺乏世界视野和长远眼光、整体意识和人人平等意识,政绩考核体系落后缺乏世界视野和长远眼光,不清楚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也不明白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轻视教育,轻视公民素质的培养;官员缺乏整体意识和人人平等意识,解决问题不是从全体中国14亿公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从全体14亿公民的福利考虑,而是仅考虑部分人群的利益和福利。出台的几乎每一项政策都是有利于少数人而歧视多数人(农民工、外地人),东部沿海城市的政策公然施行等级制,外地人住房、社保、子女入学均不解决。政策上的等级制和地域歧视助长了贫富分化,进一步压
23、低了民众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政绩考核体系落后。首先,中国官员的政绩是由上级官员进行考核,而不是由民众进行考核,而最了解当地官员政绩情况的应该是在当地生活工作的民众并不是上级官员。其次,上级官员考核多看表面文章,多看城市建设,忽视农村忽视外来人口,考核过程骑马观花,数据使用两套体系:城镇与农村分开统计。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本身就没有全面性可言,留下太多做手脚美化的机会。统计局发布出来的数据总是不以全体14亿公民为分母,统计口径随意,甚至同一份统计公报里统计口径都前后不一,这种数据有意义?除了美化政绩外看不出有什么意义。l 国家针对失业率高出台的政策1.人社部发201025号 全力促进2010高校
24、毕业生就业经国务院同意,4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推进行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市场机制,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就业服务,努力使 ,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供公共就业服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推进行动”提出实施3项计划,促进
25、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展产业就业岗位、企业就业岗位、科研项目就业岗位和基层就业岗位,继续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二是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在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关服务;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确立“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在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培训,推动顶岗实习,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继续组织实
26、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组织35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进一步健全见习管理制度,落实见习毕业生基本生活补助政策。在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方面,要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整体工作,提供及时的援助;对在大城市聚居的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要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北京出台相关就业政策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北京将围绕首都新兴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建设的人才需求,大力开发和挖掘就业岗位,全市将采取十余项措施,积极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主要有: 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就业帮扶体系,加强毕业生离校前后的服务衔接;创新就业服务
27、手段,深入推进“就业服务进校园”工作,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编印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手册,引导毕业生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见习工作,扩大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数量;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与全市大就业平台的整合,挖掘就业岗位资源,组织2-3次大规模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采集发布制度,扩大信息规模,畅通采集发布渠道,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规范互联网求职就业行为,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提出切实深化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完善政策,增强“村官项目”的吸引力
28、;着重选聘一批有文化特长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农村,推动党的文化建设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落实;继续做好从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工作,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拓宽渠道;开展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信贷员的工作。深入调研,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需求和成长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维护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整合已开展的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抓好落实,确保各个环节落实到位。落实基层就业大学生的政策和待遇,做好聘用人员合同期满后的流动发展工作,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实施就业工作质量提升项目,继续支持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启动高校“就业特色工作项目”,从各高校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发展有
29、潜力的项目进行重点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就业工作项目,形成北京就业工作特色品牌,拟通过2至3年建设,在北京地区高校建设20个左右就业特色工作项目。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对新入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和就业工作干部开展基本就业政策培训,对在职就业工作干部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就业指导水平;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继续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推进项目;做好就业困难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通过“一对一”重点帮扶,促进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3.国家出台毕业生优惠政策国家出台了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今后除直辖市外,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参加国家和地方重大科
30、研项目的毕业生,还可享受劳务费和社会保险费,工作结束后另行就业,可连续计算工龄。l 结语中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大学生跟农民工抢工作,这些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随处可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越来越多的无业游民给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成政治问题。失业率居高不低,给我国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此国家出台过很多相关扶持政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仍无法彻底解决我国现在面临的严峻的失业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的失业率如此之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发展的过于迅速,经济发展的太快,人民的意识、素质还没跟上来。并且这跟我国的企业领导者有不小的关系,招聘员工时总是向高学历的招手,这让低学历甚至无学历的人情以何堪,这是从起步就截断了大多数人的就业大路。还有一些企业招聘时就要求有工作经验,大学生刚进入社会哪来的工作经验?中国目前注重GDP的增长,但国家体系,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没得到完善,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导致了经济体系跟不上GDP的脚步,使我国失业率的一直居高不低。想要改变如今的格局,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应当加大就业方面的扶持,改革就业体系,针对性的对各地区、各行业领域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