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2 ,大小:2.25MB ,
资源ID:45452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45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考生物(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共82张PPT)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考生物(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共82张PPT) .ppt

1、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北京市专用)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2016北京理综,4,6分,0.93)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五年高考 答案B球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肝糖原用于供能,A项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项错误;射门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与肌肉的协调,C

2、项正确;球员的相互配合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易错警示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外排,维持体内的水平衡。简言之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结果是减少水的去路。知识拓展 球员的相互配合离不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调控下完成的高级神经活动。评析 本题将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命题素材,充满亲切感。考点综合了必修3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难度不大。2.(2013北京理综,3,6分)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

3、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人体T细胞不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特异性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3.(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 人或动物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去少量水,细胞内液

4、的量减少,A错误;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引起骨骼肌纤维吸水,体积增大,B正确;局部炎症会刺激人体一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该物质能增大毛细血管透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局部水肿,C错误;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内的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溶液中增加KCl浓度后,K+通过K+通道蛋白被动转运(外流)受影响,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错误。疑难突破 K+外流是通过K+通道蛋白进行的,属于被动转运,只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易错警示 静息电位是由神经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KCl溶液的浓度,其

5、静息电位绝对值不会增大,这是本题的易错点,此时钾离子外流会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减少。4.(2015课标,3,6分,0.71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 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

6、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Na+的分布和溶液的分配问题,试题非常新颖,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指导学生作答时应紧紧抓住“Na+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布情况”,以此作为突破点解题。5.(2017课标全国,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

7、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答案(1)血浆(2)增加 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环境及水平衡调节。(1)当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增加了胃肠腔与血浆的渗透压差,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进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为细胞提供了生存的液体环境,同时可为细胞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6.(2014海南单科,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答案(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

9、境 组织液 淋巴(2)神经和体液解析(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7.(2015海南单科,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

10、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 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项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项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项正确。8.(2015海南单科,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分泌促胰液素,A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也可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另外小肠上皮细胞

11、还可与组织液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B项正确;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渗透压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项正确;蛋白质的分泌属于胞吐,不属于被动运输,D项错误。9.(2014课标,3,6分,0.709)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

12、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氧浓度不同,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考点2 血糖平衡及调节 1.(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及识图能力。题图显示,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由图可知,Ca2+内流促使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13、,只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B正确;由图可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有利于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C错误;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2.(2015天津理综,3,6分)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胚胎干细胞来

14、自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A正确;将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说明患病小鼠体内缺少胰岛素而不是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B错误;移植后,小鼠体内的胰岛素促进了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正确;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均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3.(2015广东理综,2,4分)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促进肝糖原分解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A.B.C.D.答案B 本题考查胰岛素的结构、功能等知识。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其功

15、能是降低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有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和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B正确。4.(2014海南单科,14,2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答案D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减少,故选D。5.(2017课标全国,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

16、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 ,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

17、升高解析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了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1)给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注射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可使小鼠体内的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2)(3)为缓解低血糖症状应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给D组直接注射营养物质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恢复正常。解后反思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识记。6.(2017江苏单科,28,8分)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雌二醇

18、属于 类化合物。(2)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 。(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 (填下列字母)。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 ,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图3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

19、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 ,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 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 (填下列字母)。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答案(8分)(1)脂质(固醇)(2)升高(3)生理期、运动(4)a、b(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6)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 a、b、c解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1)由题干可知,雌二醇是雌激素,在成分上它属于脂质。(2)由图1

20、可知,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时雌二醇的含量升高。(3)图1检测结果说明,影响雌二醇水平的因素有运动和不同的生理期。(4)图2检测结果说明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使运动员的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都会造成这种效应,胰岛素作为激素不能为运动提供能量,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使运动员的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利于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由于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但其生理功能却不受胰岛素的调节,说明其能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

21、动的基本能量需要。由图3可知,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促进运载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由图3可知,葡萄糖的转运、利用与胰岛素、蛋白M、信号传导蛋白、GLUT4等密切相关;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会造成血糖浓度降低,不会引发糖尿病。7.(2016课标全国,30,9分)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其原因是。(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

22、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答案(1)高(2分)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3分)(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及利用题干信息的能力。(1)人体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维持血糖平衡,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而进食后,因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使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比值高于进食后二者的比值。(2)分析题中信息可知

23、:注射葡萄糖溶液既可以满足能量需要,又可以通过减少因脂肪酸的分解而产生的酮体,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疑难突破 正确分析饥饿时和进食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8.(2013课标,30,9分)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和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

24、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和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内质网 高尔基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1)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人体血糖来源于两个方面: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在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的前提下,空腹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正常人胰岛B细胞能分泌正常量的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因而血糖浓度下降得快;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对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的促进作用

25、较弱,所以血糖浓度下降得慢。(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加工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的。9.(2013江苏单科,30,9分)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3)高脂高蛋白

26、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填序号)。ABC ACBAB=C 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 (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 (填序号)。胰淀粉酶 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激素 神经递质答案(9分)(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2)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

27、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5)之后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6)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1)不进食早餐导致血糖供应不足,2小时后血糖浓度会降低,影响细胞中能量的供应。(2)高糖早餐组由于直接摄入大量糖类,这些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可被快速吸收,从而使血糖浓度快速升高。(3)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吸收后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餐后1小时各组血糖浓度均升高,但未超过血糖的正常范围,均不应出现尿糖现象。(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胰岛素含量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下降可

28、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后。(6)胰淀粉酶的作用底物是消化道中的淀粉;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此时胰岛B细胞接受到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评析该题以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实验研究为背景,重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理解血糖调节的原理和正确解读实验结果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考点3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2017课标全国,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

29、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 本题重点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l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错误,C正确。审题方法 抓住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是人体的等渗溶液,其不改变机体血浆渗透压的特点作答。2.(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30、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 正确;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C 错误;肾小管细胞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即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D错误。知识总结 人体寒冷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散热量及尿量大小对

31、比人体散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环境的温差大小。炎热环境中人体与环境温差较小,故散热量较少。因人体只有在产热与散热平衡状态下,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大于炎热环境。因寒冷环境中人体物质氧化分解快,即物质氧化产水多,而排汗少,故寒冷环境下尿量大,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低。3.(2014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 我国北方冬天气温低,此时

32、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A正确;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C正确;此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4.(2016江苏单科,16,2分)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B 正常人快速饮用1 L清

33、水后排尿量先增加再减少,血浆渗透压先降低再恢复正常,分别对应曲线a和c;正常人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排尿量稍微增加,分别对应曲线b和d,A项、C项错误;由于生理盐水和血浆的渗透压近似相等,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D项错误。解后反思 准确分析饮用清水与生理盐水后正常人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评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5.(2016课标全国,3,6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34、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知识归纳 机体主要是

35、通过调节饮水量和尿生成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的;水分的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被动运输。6.(2015海南单科,14,2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A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7.(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

36、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答案C 分析题意可知,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ATP,C正确。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

37、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试题难度适中。8.(2017课标全国,30,9分)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汗液分泌会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

38、目的是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分解代谢会 。答案(1)舒张 增加(2)增加(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4)增加 增强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1)实验组的环境温度高于实验动物的体温,由于机体的调节,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2)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4)将实验动

39、物置于低温环境中,由于机体的调节,其体内的分解代谢会加快,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知识拓展 既是激素又是神经递质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由人和动物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和动物接受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从而使机体呼吸加快(需消耗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由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使皮肤、黏膜的血管收缩。9.(2015广东理综,27,16分)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

40、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 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 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 、;过程的调节机制称为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答案(16分)(

41、1)脊髓(2分)神经冲动(1分)突触(1分)(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2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分)负反馈调节(2分)(3)浆细胞(1分)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3分)凋亡(2分)解析(1)突遇冰水,躯干、四肢骨骼肌的战栗,是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到脊髓相关神经中枢做出的快速反应,此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经神经元间的突触结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共同控制。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

42、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此为反馈调节。(3)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来实现的;细胞免疫中,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为细胞凋亡过程。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0.(2016江苏单科,15,2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

43、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C 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选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选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选项错误。11.(2016上海单科,14,2分)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44、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答案C 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12.(2014课标,31,10分,0.674)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

45、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答案(1)呼吸 下降(2)降低 增加(3)会解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46、也会发生变化。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考查,难度适中。13.(2014山东理综,2,5分)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答案D 细胞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会减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错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超过最适浓度后,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率减慢,甚至会抑制生长,C错误;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

47、少,使尿量增多,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正确。14.(2014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而只在甲状腺靶细胞处发挥作用,A错误;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使产热增加,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下丘脑

48、控制下的神经调节,C正确;饮水不足,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有利于水的平衡,D正确。15.(2013广东理综,27,16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 调节,增加 、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3)人体初次感

49、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答案(1)高于 神经与体液 产热量 散热量(2)失调(3)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及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1)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皮肤等处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散热量减少,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至正常水平。(2)健康人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图中S点为正常温度,体温持续偏高,将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3)病毒

50、侵入人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病毒的细胞裂解,通过体液免疫清除血液中的病毒,相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图解如答案所示。16.(2013山东理综,24,9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

51、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 乳酸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原理和过程。(1)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和汗腺分泌汗液蒸发散热。(2)机体缺水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水分的排出。(3)剧烈运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机体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供能;可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

52、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适量补充水分可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肌肉酸痛与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增多有关。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 时间:25分钟 分值:48分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1)研究人员为研究哺乳动物垂体对糖代谢的影响,首先切除动物的胰腺,使动物患糖尿病,之后摘除动物垂体,结果发现动物的糖尿病得到缓解,但再注射垂体提取液则又会引发糖尿病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腺切除动物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量较高B.垂体中可能有与胰岛素相拮抗的调节

53、糖代谢的激素C.胰腺切除动物会出现多尿、多饮和体重增加的现象D.保留胰腺但摘除垂体的动物会出现血糖水平过高的现象三年模拟 答案B 因为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切除动物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量较低,A错误。根据题意摘除动物垂体,动物的糖尿病得到缓解,但再注射垂体提取液则又会引发糖尿病症状,所以B正确。胰腺切除动物没有了胰岛素,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现象,C错误;摘除动物垂体,结果发现动物的糖尿病得到缓解,说明垂体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保留胰腺但摘除垂体的动物会出现血糖水平过低的现象,D错误。知识归纳 2.(2017北京顺义期末,27)在夏季炎热、缺水的

54、环境中,健康人的身体内会发生()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C.下丘脑产生渴觉饮水加强D.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水平衡调节的掌握,夏季炎热、缺水的环境中,健康人的身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加强,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方法技巧 对于水平衡的调节建议利用稳态的知识来分析不同背景下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若体内缺水,则会通过调节减少水的消耗增加水的来源,反之亦然。本题另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渗透压这个概念,它是指溶质对水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3.(2016北京海淀期末,16)当人处于高温炎

55、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增强B.皮肤血流量增加C.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 人在高温环境中,温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强散热,前者使皮肤血流量增加,后者使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故D错误。4.(2016北京西城期末,12)有关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56、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答案A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主要生理变化包括:出汗、体温升高、血糖降低、乳酸增加,进而引起机体通过相关神经体液调节维持稳态。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体温升高引起温觉感受器兴奋,进而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节相关效应器产生反应,B错误;血浆中存在HC 等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稳定,C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错误。3O5.(2016北京东城期末,18)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57、.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 细胞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葡萄糖、激素和抗体均需体液运送,因此均存在于细胞外液中,A正确。6.(2016北京顺义期末,19)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D.运动

58、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 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A错;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错;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C错;运动后机体内环境仍维持稳态,D正确。7.(2015北京西城期末,12)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浓度升高会促使神经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答案B 血浆蛋白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若血浆蛋白含量降

59、低,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量将减少,引起组织水肿。机体中的细胞外液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细胞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血浆浓度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8.(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27)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pH稳定与血浆的HC、HP 等离子有关B.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维持的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的含量而与蛋白质含量无关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3O24O 答案C 细胞内外包括Na+、K+浓度在内的不平衡状态均需要通过主动运输维持

60、;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的含量;内环境的变化会刺激机体相应的器官、系统自动完成调节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 时间:35分钟 分值:7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1.(2017北京海淀二模,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答案D 由于考生早晨未进食,血糖浓度会偏低,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使体

61、温维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项错误;由于考生早晨未进食,血糖浓度会偏低,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回升至正常水平,B项错误;下丘脑释放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是促甲状腺激素,C项错误;由于考生早晨未饮水,需要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项正确。解后反思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本题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例,对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两个途径进行了考查。其中的调节机制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学习时应予以关注。2.(2017北京东城期末,21)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62、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答案C 进行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同时也可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解题关键 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且方向只能是从组织液到淋巴。3.(2017北京丰台期末,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Na+、K+、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细胞中有机

63、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答案A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无机离子含量有关,且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Cl-;H2CO3/NaHCO3通过相互转化可以调节细胞外液的pH;细胞内Na+低于膜外、K+高于膜外这种分布不平衡状态依靠Na+-K+泵,为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耗能;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易错警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除此之外常考的还有载体蛋白,呼吸酶,与DNA复制、转录、翻译相关的酶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是位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的总称,目前已知的血浆蛋白有200多种,如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4.(2017北京顺义期末

64、,2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 m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进入人体神经组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发咳嗽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内时并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C.PM2.5进入内环境后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出现过敏反应D.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答案D PM2.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发咳嗽,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肺泡中不存在细胞外液,其中也没有生存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过敏反应是指免

65、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反应,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血浆pH因为HC、HP 的调节作用能够在7.357.45保持相对稳定。3O23O 5.(2016北京海淀一模,2)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A.大脑皮层冷觉感受器兴奋B.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C 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寒冷刺激时,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传出神经调节各种效应器作出反应,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小;或者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产热。

66、C正确。6.(2015北京朝阳期末,30)下列有关人类生活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天然谷物食品,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尽可放心食用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防止大气中CO2增长过快C.发霉的、熏制的、烤焦的及高脂肪的食品,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D.运动时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答案A 纯天然谷物食品中也会有大量多糖。7.(2015北京东城期末,2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

67、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 细胞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8.(2015北京朝阳期末,20)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含量可推知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B.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答案D 机体功能异常时,内环境的成分及含量发生变化,A正确;艾滋病病毒的入侵

68、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进而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9.(2017北京海淀期末,34)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通过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了中药方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12分)(1)据图可知,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增加了大约%,这是由于构建糖尿病模型时,注射的药物破坏了胰岛细胞,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靶细胞 葡萄糖减少,使血二、非选择题(共22分)糖明显升高。(2)中药组大鼠空腹血糖 模型组。研究者推测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69、,证实这一推测还需要检测四组大鼠血液中 的含量。(3)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更有优势,理由是 。答案(1)400 胰岛细胞面积比 摄取、储存和利用(2)显著低于 胰岛素(3)中药组控制血糖效果与西药组相近,但胰岛细胞面积比显著高于西药组解析(1)正常组的空腹血糖含量约为6 mmolL-1,模型组空腹血糖含量约为30 mmolL-1,增加量为24 mmolL-1,即增加了400%。注射药物破坏了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面积比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减少,使血糖明显升高。(2)由图可知,中药组大鼠空腹血糖低于模型组。可能的原因是中药组提

70、高了胰岛细胞数量后,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量,为证实这一推测,应该检测胰岛素的含量。(3)从实验分析可知,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空腹血糖含量相近,但是胰岛细胞面积更高,同时胰岛细胞面积比也更接近正常组,故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更有优势。解题关键“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试题中的信息多以文字、曲线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地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才是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10.(2016北京东城期末,34)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血糖浓度,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当机体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糖尿病

71、的发生。(10分)(1)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并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为 作用于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在调节胰岛素分泌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作用于同一种细胞,两者所起的作用表现为 关系,此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 调节。(3)一些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形成 后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病属于 。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种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答案(1

72、)信息分子(神经递质)胰岛B(2)拮抗 神经体液(3)效应T细胞 自身免疫病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解析(1)血糖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为下丘脑,后者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迷走神经末梢与胰岛B细胞之间存在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故此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2)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胰岛素的分泌起相反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血糖,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细胞免疫中,依靠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效应T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细胞从而致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摄取、

73、利用、储存葡萄糖,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说明可能靶细胞受体出现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非选择题 1.(2017北京丰台期末,31)正常人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相同,但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滤过液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是借助于Na+的转运主动重吸收的,过程见图1。人体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见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图2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1)肾小管在重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 梯度进行的,Na+和葡萄糖共用载体而

74、被转运到细胞内。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 (填“葡萄糖浓度差”或“ATP的水解”)。(2)推测限制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的两个主要因素是。(3)当血糖浓度逐渐增加到 mg/100 m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随着尿糖浓度的升高,尿液的排出量。当血糖浓度超过 mg/100 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转运量达到最大限度。(4)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还存在 ,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有关激素的调节,加速肾小管重吸收 ,以调节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答案(1)逆浓度 葡萄糖浓度差(2)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和Na+的吸收量(3)200 增加 400(4)抗利尿激素的受体 水解析(1)据题

75、干中的信息“滤过液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是借助于Na+的转运主动重吸收的”,结合图中给出的信息,肾小管管腔中葡萄糖的浓度为5 mmol/L,而细胞质中葡萄糖的浓度为25 mmol/L。肾小管在重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据题干中的信息“正常人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相同”,可知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也是5 mmol/L,由图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为25 mmol/L,因此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葡萄糖浓度差,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根据题干以及图中的信息,可推测限制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的两个主要因素

76、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和Na+的吸收量。(3)由图2可知,横坐标表示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纵坐标表示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由曲线图可知,随着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葡萄糖的滤过量也在增加,且呈正相关;而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量是先快后慢最后达到最大吸收量且保持不变。因此当血糖浓度逐渐增加到200 mg/100 m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随着尿糖浓度的升高,尿液的排出量增加。当血糖浓度超过400 mg/100 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转运量达到最大限度。(4)根据小题干中给予的后置信息“水平衡的调节”可知下丘脑会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加速肾小管重

77、吸收水,以调节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审题方法 本题中的信息就蕴藏在两幅图中,(1)(2)(3)中有的答案都能在图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逆向思维,即根据所设的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直接作答或结合教材知识作答。读懂图、坐标曲线图的含义、获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是取得高分的关键。2.(2016北京海淀二模,31)为探究药物X对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糖尿病是由 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高血糖会引起某些大脑神经元损伤,这些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 ,其释放量减少会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出现糖尿病脑病。(2)研究

78、者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大鼠均分为6组,其中1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给6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药物X和药物D(用于糖尿病脑病治疗的常规药物),21天后检测15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结果如下表。组别注射的物质(1次/日)体重平均值(g)血糖浓度平均值(mg/dL)1等量生理盐水331.25119.252等量生理盐水116.25589.1530.014 mgkg-1药物X236.36299.1240.07 mgkg-1药物X259.43265.6050.35 mgkg-1药物X269.36231.25实验中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的目的是获得 大

79、鼠。第35组结果说明,药物X能够使大鼠 和 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3)研究发现,出现糖尿病脑病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酯酶是学习记忆功能调节的关键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治疗效果,研究者检测上述16组大鼠大脑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见下图。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下产生胆碱和乙酸,显色剂可与胆碱反应,使胆碱显色。研究者将16组显色结果与 相比较,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生成量,从而计算得到 。由 判断,药物X可能作为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新型药物。答案(1)胰岛素 神经递质(2)糖尿病模型(或“患糖尿病的”)血糖浓度升高 体重降低(3)标准溶液显色结果(

80、或“标准曲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0.35 mgkg-1药物X的治疗效果(或“第5组的胆碱酯酶活性”)与药物D相近解析(1)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乙酰胆碱是一种最常见的兴奋类的神经递质。(2)用特定药物处理一段时间是为了获得糖尿病模型大鼠,药物X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表格中第35组结果说明,药物X能够使大鼠血糖浓度升高、体重降低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3)对照组实验为标准溶液显色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生成量,从而计算得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所示结果第5组和第6组最接近,第6组为药物D(用于糖尿病脑病治疗的常规药物),推测药物X可能作为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新型药物。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