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郊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BC D1B2.B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第2题,从阶段到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交通拥堵等。下图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
2、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逆城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C197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致相当4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镇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D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3C4.D第3题,据图分析,英国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美国,但速度上18901950年明显慢于美国;英国城镇化水平最早达到80%以上,出现逆城镇化的时间应早于美国
3、;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得益于工业化速度的加快;2050年中、美、英三国城镇化水平接近,但人口总数差异大,城镇人口数量差别大。第4题,英国城镇化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二产业比重减小;美国已处于城镇化后期,城镇化问题减轻;中国城镇化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缩小了城乡差别;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易错题)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56题。5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
4、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6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5B6.A本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据图进行判读分析。第5题,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4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人口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项。第6题,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镇化的结果,故选A项。“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
5、,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78题。7“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A交通拥堵的路段B道路的中央车道C车道较多的路段D车流量较少路段8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7D8.A第7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项。第8题,“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项。9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
6、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1800年1850年1890年1920年英国21396265美国4123551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镇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从城镇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镇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镇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镇化问题。解析第(1)题,对比英、美两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回答。
7、第(2)题,对比我国与世界各地区城镇化起步、速度及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回答。城镇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社会等方面回答。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特点: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绿地面积小;社会不太安定等。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 BC D11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
8、城镇化呈正相关10A11.C第10题,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故可排除两折线,C、D项错误;结合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的规律可判断折线应为三次产业之一,故折线应为城镇人口比重,A项正确。第11题,根据上题分析,折线为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A项错误;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第一产业比重应该比较低,所以图中折线应该表示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比重略有下降,但由于近年来技术的提高,产值会增长,B项错误;目前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而其第二产业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应呈增长趋势,故为第三产业,为第
9、二产业。2010201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同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城镇化增长趋势呈负相关,D项错误。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 km B1520 kmC2025 km D2530 km1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径流增多A BC D12B13.C第12题,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
10、20 km处,2015年与1989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 km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第13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该系统对城市环
11、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15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A调节局地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14C15.D第14题,由图可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水处理工程,既能够改善水质,又能够加大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同时增加了绿地面积,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没有防止路面结冰的作用,A、B、D项正确,C项错误。第15题,由图可知,荷花池的面积很大,能够实现调节局地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的功能,但从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功能在
12、于增加下渗量,减轻城市内涝。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
13、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