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09.50KB ,
资源ID:4542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42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30个小题,共计60分)1. 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A.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B. 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D. 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改变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向近代外交

2、转变,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而且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局面已经被打破,故A错误;“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属于辛丑条约,不是天津条约,故C错误。2.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度总督巡抚满族汉族满族汉族1837年738121864年37015A. 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 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 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汉族官员李鸿章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重用汉族官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

3、正确;缓和民族矛盾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六十年代,1864年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影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政府权威性仍然存在而非逐步丧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3.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

4、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4.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演讲中指出,“我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乐观的总根源,还

5、是刚才所说那句老话:国民自觉心之发现。因为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作者认为辛亥革命A. 造成当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B. 造就国人积极乐观精神C. 推动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D. 使自主自立思想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可见作者认为辛亥革命使自立自主思想深入人心,故选D;材料没有提到提到中国政局动荡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将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归结于辛亥革命,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社会风俗的信息,排除C。5.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

6、。这种转变表明A.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B. 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 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 十月革命影响扩大【答案】A【解析】“1919年学生运动”指五四运动,“先救国后救人”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说明当时民族意识日益增强,故A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当时民族经济只是“短暂春天”,不是迅速发展,且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与“先救国后救人”无关,故C错误;十月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先救国后救人”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A。6.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

7、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A正确;而B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BCD不选。【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采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而BCD选项

8、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所以排除。7.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共确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故B项

9、正确。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华北事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共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从2017年1月10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8. 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

10、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A.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B. 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C. 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D. 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信息,“1939年”可知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可知,国民政府对游击战术的认可并加以推广;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战的相持时期到来是1938年10月,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路线方针问题,B错误:据所学

11、可知此时是抗战的相持时期,C错误。9.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答案】A【解析】近年来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说明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逐渐重视正面战场,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故A正确;历史评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故B错误;材料没有将抗战研究与其它专题研究进行比较,并

12、不能说明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近年来有很大改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出发,即可得出“趋向客观性”的结论。10. 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A. 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13、C. 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D. 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1948年7月19日”的晋中战役有利于战略决战的开展,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故选C;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A时间不符,排除;消灭了国民党的主部队是三大战役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排除B;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是三大战役的胜利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排除D。11. 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一法令A. 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B. 符合无产阶级

14、专政的本质要求C. 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D. 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答案】B【解析】【详解】巴黎公社规定了公社机关职工最高年薪,其数量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体现了公社将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的意图,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指的是公职人员产生方式是选举,而非薪金限制,排除A;C表述绝对,排除;巴黎公社不属于国家政权,排除D。12.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

15、成熟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A正确;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

16、持的局面”错误,排除D。13.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 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 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 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民主党派加入政协,以及“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说明新政协和新政府的人员构成较为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答案为A项。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排除B项;当时人民政协是起到代行全国人大

17、职权的作用,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4.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 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D. 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人大在文革时期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文革后人大恢复了其原来的权力,故A项错误;政治体

18、制改革不仅仅是要完善民主程序,故C项排除;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故D项错误。15. 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50年代中英建交A. 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B. 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C. 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D. 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却还保留台湾领事馆,说明中英建交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故本题选A;50年代

19、,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瓦解,所以B的说法违背史实,故可排除;C的说法夸大了中英交往的作用,故可排除;中英开始交往是195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据此可排除D。【详解】16.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

20、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

21、以来出现的现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ABC三项时间不符;70年代我国提出“三个世界”的概念,密切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中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正是这一理念的反映,D项正确。【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外交三个世界18.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斯大林的保卫战,反映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情况。对作者意图理解最合理的是A. 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 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C. 显示了战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改善D. 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漫画内容体现了二战后初期,苏联“运动员”斯大林在标着“

22、欧洲复苏”的球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因此该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漫画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故B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是通过援助西欧国家控制西欧国家,材料没有体现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故A选项错误;该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不是改善关系,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该漫画出自美国,通过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认为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无法得出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19. 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

23、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710枚,苏联2358枚。这一协议A. 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B. 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 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D.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710枚,苏联2358枚”,可以得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致力于限制军备竞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答案选D项。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给双方带来巨大威胁,不符合美苏双方的国家利益,最终促成了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不能表明美苏

24、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以偏概全,排除。20.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D【解析】材料中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发展问题,说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故D正确;材料中主要说明联合国逐渐重视发展问题,不是多极化问题,故A错误;材

25、料中强调联合国重视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时间是20世纪90年,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努力方向,还没有确立,故C错误。21.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时间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1949年12个国家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A. 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B.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 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D.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

26、】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存在,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存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北约已经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也不能说明北约不断扩大的问题,排除A;北约成员国有美洲的美国和西欧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C;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故D错误。22.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

27、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强国是英国,当时英国采取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表现为“只要维持现状就好”。故选为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A. 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答

28、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即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是指一战前欧洲列强通过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形成的军事态势,是一种已经形成的客观形势。故A错误;“经济上的竞争”并不是经济危机,排除B;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D。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

29、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时最早将“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即坦克应用在战场上,C项正确;马恩河战役时这一武器还没有开发出来,A项错误;凡尔登战役比索姆河战役晚了近半年,B项错误,日德兰海战坦克没有用武之地,D项错误。25. 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材料表明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30、美国参战前就已倾向协约国集团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了美国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充分说明美国放弃了战前的中立政策,故符合题意;材料中数字反映出美国正大发战争财,且明显倾向于协约国集团,故符合题意;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是在一战以后,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点睛:本题为材料型的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20亿美元与2 700万美元,说明了美国与协约国关系的紧密。26. 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

31、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A. 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B.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C. 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D 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玛拉的经历可知体现的是战争给人类精神带来的巨大创伤,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反战情绪,A选项排除。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利益至上,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经济衰退的问题,D选项排除。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

32、,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A. “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B. 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C. 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D. 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强国鼓吹民族优劣,而中国文化主张人类和谐、和平共处;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引发了罗素对东西方文明的反思,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生活的比较,无法推断出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排除B。材料强调罗素肯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排除C。材料强调罗素肯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没

33、有体现其抛弃西方文化,排除D。28. 1919年9月,中国签署了对奥合约,取消奥地利的最惠国待遇,废止了辛丑条约中的中奥专约。1921年5月签订了中德协约,中国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这得益于A. 列强对华政策转变B. 国家综合实力上升C. 有利历史机遇出现D. 独立自主地位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19”、“1921”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和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德奥成为战败国有关,说明出现了有利的历史机遇,C项符合题意;列强对华政策并没有根本性转变,排除A项;此时中国的综合实力没有明显上升,独立自主的地位更没有形成,排除BD。故选C。29. 1922年2

34、月,华盛顿会议第31次全体委员会议(即末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声明:中国对于“二十一条”始终视为事实上之压迫,不承认有法律效力,必须废止全约。最后,该声明仅载入会议记录。这则材料表明A. 日本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B. 中国政府开始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C. 华盛顿会议拒绝中国废除“二十一条”要求D. 不平等的“二十一条”根本上没有法律效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最后,该声明仅载入会议记录”,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通过中国废除“二十一条”要求,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排除A;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中国政府开始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排

35、除B;材料反映华盛顿会议拒绝中国废除“二十一条”要求,D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后,该声明仅载入会议记录”,并联系所学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解答。30. 【加试题】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在巴黎和会上做出过一些努力,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写入国联盟约。现在看来仍有现实意义的有“维护和平”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委任统治”原则“民族自决”原则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委任统治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

36、新的殖民统治方式。现在看来当然没有现实意义,排除含有的A、B、C项,“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和“民族自决”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二、材料题(两个小题,共计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本年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散。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朝鲜,嗣又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我朝抚绥藩属,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擅令革政之理。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

37、于涂炭。摘自光绪皇帝宣战诏书材料二 朝鲜乃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摘自日本明治天皇对中国宣战诏书材料三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日本帝国主义者宣传“这次冲突

38、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这些话!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共的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19日)(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宣战诏书在舆论宣传方面的差异,并分别加以评伦。(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1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并说明“919宣言”发表的意义。【答案

39、】(1)差异:中国认为中朝为潘属关系,依据传统出兵,属于内政问题。日本借口朝鲜是独立国家,依据条约出兵,属于国际争端。(2)形势:世界经济政治危机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共矛盾尖锐。意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和坚强意志:有利于发动群众抗日【解析】【详解】(1)根据“我朝抚绥藩属,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可知中国认为中朝为藩属关系,中国出兵朝鲜属于内政问题。根据“朝鲜乃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可知日本认为朝鲜是独立国家,中国出兵朝鲜是国际争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日两国在宣战诏书上的差异,一方面体现了

40、中日两国在外交方面的差异,中国依然秉持传统的朝贡式外交,而日本则援引现代国际外交;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国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中国力图将出兵朝鲜处理成为内政问题,避免中日交战,而日本则极力渲染国际争端,以介入朝鲜问题,最终为侵略中国做准备。(2)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中日矛盾、国共矛盾尖锐的角度总结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影响:“919宣言”的发表一方面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同时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共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为发动群众抗日奠定基础。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时间西方国家苏联与东欧中国

41、1945年以前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6月25日 联合国宪章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4年苏联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未在协定上签字1945年2月18日,周恩来致函美国提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应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面代表。1945年6月25日中共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61948年1947年5月9日国际复兴开发拫行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 1947年6月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7月莫洛托夫计划,提出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1946年,苏军撤离中国东北苏联与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政权的贸易总额(辽东地区除外)

42、达 9300万卢布1949 年1949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开中国1949年1月宣布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 “一边倒”1949年底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二次大战后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

43、,联合国的创始国。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轴心国的倒台留下了权利真空,美国、苏联各自带头重新安排国际秩序。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美援重建欧洲、日本经济,企图通过这一计划全方位控制西欧、日本。苏联也迅即做出反应,经互会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经济独立性。美国、苏联的援助,对各固的战后恢复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两个截然不同的新国际体系出现。随着历史发展,新的力量正在重塑世界。【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材料的信息可以

44、看出,其主要涉及二战后的相关事件,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角度进行提炼主题并展开论述。如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论述时从二战结束的影响、雅尔塔体系的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图”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

45、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材料二 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地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古哦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

46、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两大阵营之间形成尖锐对立;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

47、”的外交方针;政治上,美国对华实行“遏制与孤立”的外交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经济上,美国对其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2)调整:谋求改善中美关系(或由遏制中国调整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影响: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外交高潮的到来;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牵制了苏联的对华政策。(3)原因: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屡遭破坏;“一超多强”的力量格局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其次,

48、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结合所学从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形成尖锐对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政治上美国对华实行“遏制与孤立”的外交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经济上美国对其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2)依据材料“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是由遏制中国调整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结合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相关所学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外交高潮的到来、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牵制了苏联的对华政策等方面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3)依据材料“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结合所学从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屡遭破坏、“一超多强”的力量格局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等方面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