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度高三历史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之价值。下列关于此书的叙述正确的是孔子兴办私学,授徒讲学的主要教材 成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朱熹对之加以注解,成为理学经典明清后被翻译成西方文字,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A B C D【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语录的经典著作,儒家经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两项表述正确
2、符合题意和史实,故答案选C项。13武则天晚年为立太子一事而犹豫不决(侄儿武承嗣还是儿子李显),狄仁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这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一特点?A专制主义 B家天下 C皇权至上 D中央集权【答案】B【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说明了宗法血缘在唐代皇帝继承中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即夏代以来皇位只在家族成员内部世袭传递,皇权继承呈现出“家天下”的
3、特征,武承嗣不是唐代李氏成员不能承继皇位,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A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肯定“重农抑商”政策C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 D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司马迁为商人立传说明他肯定商业的价值和商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答案选C,A项出现在西周时期,春秋战国之后衰落, B项与重视商人和商业相反, 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15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
4、“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说明孙中山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可知“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弱化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分别是民族和民权主义的内容,从本质上讲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是孙中山的执政理念,强调为全体民众服
5、务而非单纯的代表平民的利益。16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时间特征“1961年底”此时正值中国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所以从1960年开始中共中央即开
6、始着手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形的反映,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D项只是表象而非材料背后历史实质。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毛泽东 五月廿六日17右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当时历史史实的是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中共开展土地革命C国共携手合作抗日D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答案】A【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文字中能够看出毛泽东当时的身份是国民党中
7、央执行委员会的重要成员,由此可以推测出上述只可能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材料文字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B项发生在第一国共合作之后,C D两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共实现了党外合作的形式。18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
8、的领导地位【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表达了对“新红学”的批判,结合材料文字中时间特征“1954年10月”可以得出这一批判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改造的特点,即以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取代资产阶级文化和落后的封建文化,答案选C,A项双百方针出现在1956年,B反右斗争开始于1957年, 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改造的目的。19“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9、。”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A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 B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C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答案】B【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突出强调了个人意愿和思想在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这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即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所以答案选B,A C两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D项突出强调是信仰的自由。20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A“中体西用”之说 B天朝田
10、亩制度的基本内容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D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大体含义是西方国家设立某个机构实施均平社会财富的举措以期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73年1900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是中国晚清的社会变革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变革不同,C项强调人民主权理念与材料含义不同。21根据下列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374140454234A
11、1765年 B1870年 C1915年 D1970年【答案】B【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英国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价值总额超过了美国,法国和德国三国之和,这种现象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即1870年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建立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发生的时间特征不符。22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
12、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答案】A【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西方近代“文明史学”和全球化史学研究的兴起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生物进化论和相对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史学研究的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答案选A,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3、,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是两种不同研究历史的角度,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原则问题,C项说法也不准确,自然科学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23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化总体有利于中小国家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的机遇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A B C D【答案】B【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属于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球化发
14、展趋势中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和有利地位,所以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中“非极化”趋势特征,两项说法正确符合现代国际格局的特征,也是“非极化”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B。38(24分)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材料二: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
15、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材料四:现在的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
16、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3)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评价近代通商口岸。(8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4分)【答案】(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2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2分)(2)内容:夺取制海权,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进而称霸世界。(2分)背景: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
17、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对外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每方面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3)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4分)。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4)内: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4分)【KS5U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古代东西方对海洋权益重视不同的原因,即古代希腊和罗马多
18、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2)从材料二文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可以直接概括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夺取制海权,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进而称霸世界;从材料二时间特征出发联想教材内容可以归纳西方近代海权意识兴起的时代背景,即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对外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3)从材料三文字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通商
19、口岸具有如下特征: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通商口岸的出现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从全球视角看,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文明演进视角看,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4)材料四中“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是指现在中国真正开始了维护海权利益的时代,推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从内部环境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在国际因素是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9(28分)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
2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论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经过长期的较量,最终,英国还是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了问题,完成了权力的重新分配。”材料三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而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方面,同样也掀起了一个极为强大先进的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21、?(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的原因。英国为何能以和平的手段解决?(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历史因素推动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有何共同之处?(10分)(4)材料三中提到“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在20世纪50至70年代获得“强大先进的发展”,请以国际经济体系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答案】(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任答对1点给2分,满
22、分不超过8分)(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2分)因为:革命时期形成了以妥协方式协调矛盾的传统;代议制的民主机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4分)(3)影响因素:经济危机、大萧条的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功的经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战后恢复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任答对1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6分)共同之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福利政策。(4分)(4)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4
23、分)【KS5U解析】(1)该问题可以转换为中国近代民主政体建立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也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因素。(2)结合材料二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初”可以联想到英国社会的现实是: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英国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上述冲突其原因在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了以妥协方式协调矛盾的传统;代议制的民主机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3)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归纳出推动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出现的原因有:经济危机、大萧条的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功的经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战后恢复重建的需要;第三
24、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这些变化的共同之处表现在: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福利政策。(4)该问题的关键是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如何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即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122013学年度高三文科综合试题四历史科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BCCCACBDBAB38(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2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2分)(2)内容:夺取制海权
25、,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进而称霸世界。(2分)背景: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对外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每方面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3)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4分)。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
26、(4)内: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4分)39(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任答对1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8分)(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2分)因为:革命时期形成了以妥协方式协调矛盾的传统;代议制的民主机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4分)(3)影响因素:经济危机、大萧条的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功的经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战后恢复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任答对1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6分)共同之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福利政策。(4分)(4)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