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小结与测评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学思心得常见光照图的类型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光照图不同。光照图的判断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地球公转轨道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2公转轨道局部图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若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左右的光照图;太阳直射点若向北移动,可确定为3月
2、21日前后的光照图。3地球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4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5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6矩形投影图1读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A、B、C、D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A点处
3、于白昼B此时B点出现极夜C此时C点昼夜平分D此时D点为下午(2)此日之后一周内,A点()A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D正午人影逐渐变短(1)C(2)C该图为地球侧视图,北极圈之内出现极昼,南极圈之内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1)题,从图中可知,此时A点处于黑夜,B点出现极昼,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D点正值正午12时。第(2)题,此日之后一周内,即6月22日至6月29日,A点昼长仍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常见光照图的判读1.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在俯视图上,逆时针自转则为北极,顺时针自转则为南极。2确定太阳直射点位
4、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3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4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晨线对应日出,昏线对应日落,日出、日落的时间早晚取决于经度(地方时早的先日出,先日落)和纬度(纬度决定了当地的昼夜长短,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在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5确定昼夜长短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5、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6确定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7确定日期和季节(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2下图为地球日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15S,120W)B(15S,120E)C(2326S,120W)D
6、(15N,120E)(2)此刻()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15S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为15D北京时间是4时,再过4时全球将处于同一日期(1)A(2)C第(1)题,根据75N及其以北地区发生了极夜现象可知,该日太阳直射15S纬线;再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W经线上可知,此时30W的地方时为18时,从而可以计算出120W的地方时为12时,即该线为太阳直射经线。第(2)题,此刻,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并不能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15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达最大值,但昼长并非最长;此刻北京时间为4时,180经线为8时,再过16小时,即0时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才处于同一日期。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此时的夹角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