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总结 史料型选择题类型归纳这类试题往往以历史事件、史书言论、诗歌、故事等具有人文色彩的材料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其蕴涵的道理或对人们的启示。此类试题对考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直接以历史文献为背景的试题,考生经常会因为读不懂材料而失分。方法点拨方法1 观点归纳法,就是通过分析材料,准确归纳试题所引用的文字史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选择与该中心思想相符合的题肢。方法2 分析寓意法,就是分析一些带有寓言性质、以事说理性质的故事、诗歌的现实寓意,从而结合设问选出符合题意的题肢。方法3 排除法,就是排除观点错误(逆向选择题中则是排除正确的)、与材料无关的题肢。管子治国篇曰:“凡治国之道,
2、必先富民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这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政府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政府要履行打击犯罪的专政职能 公民要自觉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 政府要完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A BCD【解析】本题宜采用观点归纳法。材料中所述的治国之道就是富民和减少贫困,这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政府要发展经济并完善收入分配,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答案】D“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首名为泥土的小诗对青年人选择职业、实
3、现就业的启示是()要树立职业平等观,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要树立竞争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要选择职业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实现灵活就业ABCD【解析】本题适宜采用分析寓意法。在就业问题上,把自己当作珍珠,比喻不能正视自己、追求过高,这是缺乏职业平等观的表现;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自己踩成一条道路,比喻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选择职业。符合题意,选D。【答案】D 清末,英美烟草公司将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手段引入了中国,他们在倾销牟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广告由传统走向近现代化的步伐,西方的主题与东方文化相互渗透,创造了一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广告文化现象。这体现的
4、文化生活道理是()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BCD【解析】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材料反映的时代恰恰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时期,故排除。错误,只有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题选A。【答案】A实际运用1“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这是桓公知士中,齐桓公对大臣们阻挠任用宁戚为齐国大夫所做的答复。意思是说,如果国君因为他有小过失而不加任用,人们就会注重别人的小过失而忽视其占主导面的优点,而这正是国家失去天下贤才的原因。齐桓公坚持将宁戚“以为
5、卿相”,从而在众贤才的辅佐下,成就了齐国的霸业。上述故事说明我们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要()A抓主要矛盾B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坚持发展的观点D坚持全面的观点解析:本题适宜采用观点归纳法。齐桓公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评价人要看他的优缺点哪个是主要方面,这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B正确。答案:B2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登山临水的传统。在观景过程中景能生情,即所谓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心情也能影响人们对景的感受,即所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意识决定客观事物C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主观性活动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
6、实的解析: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物质决定意识,B错误;C、D本身说法错误。答案:A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重申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2005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时隔6年,中国政府再次发表了此类白皮书。新版白皮书不仅是对旧版白皮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其本身的亮点和新意也颇多,归纳起来有四个“第一次”: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表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表明了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内涵;指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最鲜明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7、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和“近中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十二五”规划列为和平发展的一系列目标,以此向全世界强调和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国家意志,并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v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主要包括“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和“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强调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8、、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国要相互尊重各国的核心利益,其他国家不能无视或忽视中国的核心利益。第一次正式阐发了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其重大意义在于: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实践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一、经济生活角度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2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利用外资
9、水平,更加重视对外投资与合作,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二、政治生活角度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充分尊重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权利。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自主确定立场和政策,这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持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
10、系,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三、生活与哲学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正确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
11、平发展道路的认识的体现,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4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包括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这表明,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外交政策,而且是中国内政外交的结合。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它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坚持了和平发展道路。1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是我国的()A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B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C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D国家力量和国家立场解析:我国的国家性
12、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B符合题意。答案:B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强调,今后 5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主题和主线要求的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新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消除区域发展差距ABC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当选;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够推动形成城乡
13、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但不可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和消除区域发展差距,排除。答案:A3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发展道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C事物的特殊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解析:“和平发展道路”中的“社会主义”是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是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答案:D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看法和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的看法似乎都有所改变,从前期的“中国威
14、胁论”开始向“利益相关论”和“中国大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领导作用论”过渡和转换。即便是没有完全脱离“中国威胁论”的思维,言语上也温和含蓄了许多。(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材料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口规模的扩大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 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外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2 617亿美元,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中资企业境外纳税106亿美元,聘用当地员工43.9万人。今后5年中国的进口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空间。(2)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
15、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事物之间的联系必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简要评析此观点。解析:本题以西方世界对中国看法的转变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繁荣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为背景,考查当代国际社会、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必要条件与可能条件等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同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2)问属于材料式辨析题。考生要在精准审题的基础上,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16、和多样性等知识,具体分析题中观点,切忌断章取义。答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西方国家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背离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得人心。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与中国存在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西方国家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作用。(如果考生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世界多极化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2)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但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又要重视事物之间的不利联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明有利联系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但这只是联系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一种情形。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