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论述类题目要做到“既快又准”,力避耗时过长,影响后面题目的答题。怎样做到“既快又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操作流程,这就是“定区间,找对应,一一比对定答案”。现将此流程详述如下: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点,进而确定阅读区间并锁定信息源。1题干中出现“对(词或概念)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信息源可能集中在概念、句子所在语段或相邻语段,注意抓住对概念、句子阐释的文字,这即是信息所在区域。2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据题
2、目要求,锁定信息区间 (与谁比)3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某一段。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考点并确定信息所在区域,然后比对,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为保证比对的精准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再将选项中表明目标的关键词句标记在文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将选项切片,一一对应比对(怎么比)示例下列有关“一路一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
3、合作领域是亚洲。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原文信息: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和人类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带一路”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亚欧大陆
4、尤其是亚洲的实际需要。选项切片找区间,细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合作领域是亚洲。与原文“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比对,可看出“优先合作领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非“亚洲”,选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与原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表述一致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可以看出本项是错误的。根据上面的示例,完成下列题目。(2014安徽高考第2题)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
5、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D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段相照应。原文信息: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
6、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
7、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A项切片找区间,细比对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_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_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_自然引出本文话题_对应原文第段“然而”之前的所有内容,是对“然而”之前内容的准确概括对应原文第段两个问句的内容,是将原文的问句的意思变成陈述,表意一致对应原文第段最后一句话,选项只是将原文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概括成了“艺术领域”,表意一
8、致这是第段的作用,完全正确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可以看出,A项是(正确或错误)的。正确D项切片找区间,细比对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 _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_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_与段相照应_ _对应原文第段前三句的内容,是对前三句的准确概括对应原文第段第四、五句的内容,是对第四、五句的准确概括对应原文第段最后一句话,选项与原文表意完全一致这是第段的作用,综合第段来看,正好照应第段对技术的反思和审视,完全正确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可以看出,D项是(正确或错误)的。当然,不是所有的选项都需要切片分析,如果选项表述比较简短明了,直接比对即可。正确从三处
9、着眼,确定比对角度(比什么)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不论哪种题型,都需要比对,运用“三重”比对法,来解决比对的角度,来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角度1 比对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命题人常在以下词语上做文章:比对词语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
10、,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以偏概全 注意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关键词。范围、程度词比对词语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时间词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混淆时态 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这些表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比对词语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指代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偷换概念 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指代词”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指代词”所代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远指和近指现象。张冠李戴注意选项句中“指代词”所指代的对象与原文的相
11、关信息的对象是否一致。以偏概全注意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程度上、范围上的差异。比对词语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是非词 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混淆是非 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关注否定性词语。用“比对词语”法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1(2015安徽高考 T2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原文信息: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
12、“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理由: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就“孟子”“荀子”和“新儒家”各自的关注点作叙述,只是说“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是儒家的共同特点,选项中的“都”和“只”,以偏概全了。判断:2(2013全国卷T3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
13、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原文信息: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理由:原文是说“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选项把“正统”改为了“臣下”,偷换了概念。判断:3(2015湖北高考 T6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
14、围,让普通人敬畏。原文信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应为“来自”,编者注)“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理由:由原文中“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应为来自,编者注)天”,可知选项中“让普通人敬畏”数量减少了,还有“天子与贵族”。判断:角度2 比对关系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
15、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16、。命题人常在以下关系上命题:关系类型比对特征思考趋向情况诠释解题技巧因果关系 选项句与原文相似,比较:1.选 项 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2.一 些 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的语句错断为“果”,“果”的语句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情况就是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注意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因果现象。还要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
17、只要等。注意选项中的“果”的原因是否与原文一致。关系类型比对特征思考趋向情况诠释解题技巧假设关系 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无中生有不合逻辑假 设 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或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把假设关系变成其他关系。(1)注 意选项分句表示的关系与原文分句表示的关系是否一致。注意表分句关系的关键词,没有关键词的,需要分析分句内容存在的关系。(2)注意选项句表示的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条件关系 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 ,只有才等。两个分句间或是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关系类型比对特征思考趋
18、向情况诠释解题技巧递进关系 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等。无中生有不合逻辑转 换 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不符合逻辑;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1)注意选项分句表示的关系与原文分句表示的关系是否一致。注意表分句关系的关键词,没有关键词的,需要分析分句内容存在的关系。(2)注意选项句表示的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 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如:一 一 、不是 而 是(表 并列);或:虽然但是等。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1(2015湖北高考 T8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
19、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原文信息: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
20、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理由:选项“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的原因不正确,原文说的是“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这说明导致神仙信仰的世俗化的原因应该是“人之永恒极其困难”,而不是“永生可以实现”。属于因果关系不当。判断:2(2014湖北高考 T6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
21、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原文信息: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由原文信息得不出选项所说的这一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判断:理由:_3(2012辽宁高考 T1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原文信息: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
22、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原句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因而是错误的。判断:理由:角度3 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一般论述类文章依然是议论文,所以就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高考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 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张冠李戴因果混乱 注意选项是否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比对特征思考趋向解题技巧 比对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1)选项中的结
23、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2)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3)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是其中一种依据。(4)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是一个。用“比对依据和结论”法,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1(2015湖北高考 T8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原文信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
24、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选项“从来就没有”的观点过于绝对,原文中的观点是“次要地位”,“次要地位”不等同于“从来就没有”。判断:理由:2(2014江西高考 T9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原文信息: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选项的结论是“鱼纹意味
25、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原文用了“是否”,作者没有定论。判断:理由:3(2014湖北高考 T8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原文信息: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从原文看,“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这个条件是成立的,但“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个结论却没有。从逻辑上推理,两种艺术的高低优劣原文也未做比较,不能妄下结论。判断:理由:“论述类文章阅读”综合提能练”见“检测(二十六二十七)”(单击进入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