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02MB ,
资源ID:4531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31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北京市高考压轴卷生物一、选择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选项A核酸DNARNA转运RNA核糖体RNA信使RNAB减数分裂减减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D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

2、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详解】A、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RNA又分为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

3、tRNA(转运RNA)三种,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和减,减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减后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植物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错误;D、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故选B。2.下图为神经细胞部分物质运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分子通过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

4、进行的B.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与所示的运输物质有关C. 的运输方式形成了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梯度D. 当膜电位发生改变时的通透性都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K+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外。图中为水分子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的扩散,为K+外流,属于为协助扩散,为钠钾泵的主动运输。【详解】A、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A正确;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K+外流形成,与图中过程有关,B正确;C、钠钾泵的主动运输过程,维持了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梯度,C正确;D、当钠离子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产生时,细胞膜上的通透性会增大

5、,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质,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 吞噬过程消耗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C. 溶酶体中降解HAP的酶最适pH为碱性D. HAP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其内部的pH约为4.8,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

6、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详解】A、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才能完成,A正确;B、吞噬过程消耗的能量不全部由线粒体提供,细胞质基质中也可提供,B错误;C、溶酶体中降解HAP的酶最适pH为酸性,C错误;D、题意显示,HAP降解后的产物如Ca2+等离子,参与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D错误。故选A。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O2结合,随血液循环将O2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下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海

7、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 血液中的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 红细胞数量增加,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D. 返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机体会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但机体增加红细胞数量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体会出现缺氧的症状。【详解】A、人体属于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以补充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不足,所以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O2进入组织细胞

8、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C、红细胞数量增加,在低氧条件下可有更多的机会结合氧,有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C正确;D、在高海拔处,机体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调节过程,返回低海拔时,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会使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逐渐消失,D正确。故选A。5.某真核生物酶E的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的替换,有关其表达产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不变,则碱基替换可能没有改变酶E的氨基酸序列B. 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下降,则碱基的替换造成了酶E的一个氨基酸替换C. 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增强,则碱基的替换没有改变酶E的空间结构D. 若酶E的

9、氨基酸数目减少,活性丧失,则碱基的替换使得酶E的翻译提前终止【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属于基因突变。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2、只改变一个氨基酸;3、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翻译形成的肽链变短;4、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翻译形成的肽链变长。【详解】A、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不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碱基替换可能没有改变酶E的氨基酸序列,A正确;B、由分析可知,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下降,则碱基的替换造成了酶E只改变了一个氨基酸,B正确;C、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增强,则碱基替换可能造成了酶E只

10、改变了一个氨基酸,或酶E的空结构改变,C错误;D、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减少,活性丧失,则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使得酶E的翻译提前终止,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要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6.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B. 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C. 两者都以单链DNA为模板D. 两者都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和复制的比较:相同点:都以DNA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不同点:转录以DNA单链为模版而DNA复

11、制以双链为模板;转录无引物而DNA复制以一段特定的RNA为引物;转录和DNA复制中所用的酶体系不同;转录和DNA复制的配对的碱基不完全一样,转录中A对U,而复制中A对T。【详解】A、两者除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之外,还会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起作用,A错误;B、DNA复制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而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B错误;C、DNA复制过程和转录过程都以单链DNA为模板,C正确;D、DNA聚合酶不能催化氢键断裂,而R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D错误。故选C。7.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为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雌鱼,研究人员设法使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

12、代P品系。取部分初代P品系胚胎在27高温下培养,这些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P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P品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或Y染色体B. P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96条C. 二代P品系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D. 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牙鲆鱼是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此时的2个染色体组是由复制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

13、因此如果不在进行分裂直接发育形成品系P,品系P是纯合体。【详解】A、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只含X,不含Y,A错误;B、由题意知,初代P品系是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的新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此时次级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以P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8条,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96条,B错误;C、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X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是2条X染色体,因此发育形成的个体性染色体为XX,部分初代P品系胚胎在27高温下培养,胚胎发育成为雄鱼,但性染色体

14、组成不变,仍为XX,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P品系雌鱼(XX)交配,产生的二代P品系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C正确;D、由题意知,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常温环境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发育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发育为雌性,在27高温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发育成为雄鱼,说明牙鲆鱼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故选C。8.豌豆蚜是一种农业害虫,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二倍体的有翅和无翅的两种个体,有翅个体能扩散到新的栖息地,但它们的发育时间更长、生育率低。将豌豆蚜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暴露于有捕食者的环境中,统计种群中有翅型后代的

15、平均比例,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豌豆蚜同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B. 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C. 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无翅后代比例高D. 有翅后代的增加将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无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高;有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低。同一时期比较,有天敌比无天敌时有翅型后代比例均较高。【详解】A、豌豆蚜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A正确;B、由分析可知,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B正确;C、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有翅后代的平均

16、比例约为20%,无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约为80%,故C正确;D、有翅后代可以扩散到新的栖息地,有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增加将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豌豆蚜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9.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能够通过分级调节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 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 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的氧化利用D. 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答案】B【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

17、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下丘脑能够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A错误;B、肝糖原的

18、合成与分解过程在肝脏内完成,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来实现对血糖升高的调节,因此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因此肝脏也是胰岛素的靶器官,B正确;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使血糖上升,C错误;D、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D错误。故选B。10.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

19、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B. 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C. 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

20、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确;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正确;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C。11.蓝色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受基因资源的限制,传统的育种手段很难获得蓝色的新异色系,转基因技术可以突破物种限制,从而实现蓝色花的培育。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培育蓝色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蓝色基因可通过T-DNA转移至受体细胞染色体上B. 多聚酶链式反应可以扩增该蓝色基因的数量C. 可通过花色改变判

21、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D. 该蓝色基因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物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或cDNA中直接获取、PCR扩增、化学合成法方法。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体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详解】A、将蓝色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A正确;B、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可以在体外扩增该蓝色基因的数量,B正确;C、可通过个体生物

22、学水平,即是否出现蓝色花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C正确;D、该蓝色基因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物相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蓝色花的培育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2.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林龄(年)土壤有机碳(gkg1)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181472643530906651262041A. 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B. 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C. 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 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

23、菌的多样性越高【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某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有机结合。【详解】A、实验单一变量是林龄的不同,而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为无关变量,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处理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A正确;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为无机物后,能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B正确;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其中包含了松林中所有生物,C正确;D、表中信息显示,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未必越高,D错误。故选D。13.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

24、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 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 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

25、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D。14.动物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和相关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动物的配子和胚胎为操作对象,进行动物保护、育种和遗传改良。下图是哺乳动物胚胎

26、育种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处于减数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B. 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C. 过程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D. 过程需要对代孕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常用方法为显微注射法,过程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为胚胎分割,过程为胚胎移植。【详解】A、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A错误;B、显微注射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B正确;C、早期胚胎和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C正确;D、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畜进行同期发情

27、处理,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5.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导入番木瓜,培育出转基因抗病番木瓜,Ti质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农杆菌的拟核DNA与番木瓜基因发生重组B.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C. 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具有四环素抗性D. 转基因抗病番木瓜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答案】D【解析】【分析】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

28、,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 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人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详解】A、农杆菌的拟核DNA不会与番木瓜基因发生重组,和番木瓜基因发生重组的是其质粒上的基因,A错误;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C、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具有卡那霉素抗性,而不具有四环素抗性,C错误;D、因为转入番木瓜的是重组Ti质粒的T-DNA,其中不含卡

29、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转基因抗病番木瓜不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故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6.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甚至肝衰竭。研究人员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占菌群的559%,而健康人粪便菌群中此类细菌仅占0023%,据此认为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1)肝细胞能够_,在人体的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肝细胞还具有分泌胆汁和解毒等重要作用。(2)某些粪肠球菌能够分泌一种外毒素溶细胞素,研究人员根据溶细胞素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对三组志愿者的粪便进行PCR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

30、对照组是_的志愿者。检测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炎患者组_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继续追踪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图 2),此结果表明_。这两组结果共同说明粪肠球菌产生的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密切相关。(3)为进一步研究酒精、粪肠球菌和溶细胞素与酒精性肝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4组,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实验处理1234灌胃溶液成分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不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产溶细胞素的粪肠球菌灌胃后提供的食物不含酒精不含酒精含酒精含酒精肝脏中出现粪肠球菌个体所占比例0083%81%肝脏中出现容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0008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长期过量摄入酒精能够使

31、肠道菌群中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且酒精能够破坏肠道屏障,导致_,使酒精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4)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肝脏细胞、提纯的溶细胞素和酒精进行了实验。请写出实验的分组处理及检测指标_。若实验结果为_,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答案】 (1). 合成和分解肝糖原(储存和利用肝糖原) (2). 不摄入酒精(不饮酒) (3). 粪便中含有溶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 (4). 溶细胞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5). 粪肠球菌转移到肝脏中,某些粪肠球菌分泌溶细胞素毒害肝细胞 (6). 将肝细胞分

32、为四组第1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第2组:用加入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第3组:用加入酒精细胞培养液,第4组:用同时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定期取样检测四组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 (7). 第2、3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组;第4组细胞死亡率高于第2组、第3组,但不超过两组之和(第4组细胞死亡率等于第2组、第3组之和)【解析】【分析】肝脏细胞能通过合成或分解糖原来调节血糖稳定,肝脏细胞还具有解毒功能。根据图1实验结果可知,长期摄入酒精过量组溶细胞素阳性在群体中的比例比对照组增加,而酒精性肝炎患者组溶细胞素阳性在群体中的比例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可推测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图2实验结果显示

33、溶细胞素阴性的个体存活率较高,而溶细胞素阳性的个体随时间的延长存活率明显降低。说明溶细胞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详解】(1)血糖升高时,肝细胞能够合成肝糖原,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时,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可分解形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2)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酒精性肝炎与粪肠球菌有关,而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所以本实验的对照组应为不摄入任何酒精的正常个体。由图可知酒精性肝炎患者组粪便中含有溶细胞素个体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由图可知,与不含溶细胞素的对照组相比,溶细胞素存在时间与患者存活率成反比例增长,说明溶细胞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3)1、3组对比可知酒

34、精会让粪肠球菌转移至肝脏,3、4组对比可知粪肠球菌可在酒精环境下产生大量溶细胞素毒害肝脏。(4)本实验目的是为进一步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所以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因变量为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实验过程中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故实验的分组为:将肝细胞平均分为四组;第1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2组:用加入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3组:用加入酒精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4组:用同时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培养肝细胞。检测指标应为四组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最。若第2、3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组;第4组细胞死亡率高于第

35、2组、第3组,但不超过两组之和(第4组细胞死亡率等于第2组、第3组之和),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肝细胞的作用和对溶细胞素作用条件的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设计和分析实验的关键是分清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17.黑腹果蝇有P品系和M品系两大类,不同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育性表现如下表所示:(1)从杂交结果看,同品系之间的杂交子代是可育的,雄性P品系和雌性M品系的杂交子代是不育的,但_是可育的。(2)研究发现P品系的黑腹果蝇核DNA中有许多能够转移的片段,称为转座子,由于其大量存在于P品系中,因此P品系的转座子也称为P因子,P因子的结

36、构如下图:P因子两端的末端重复序列是P因子转移所必需的,中间的编码区可以编码转座酶,转座酶能切割下P因子,然后将其插入其他DNA分子中,造成基因结构的_, 甚至是_的断裂,从而引起细胞的生活力下降。转座酶的存在是P因子转移必需的。(3)M品系中不存在P因子,P品系和M品系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原因是_。(4)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育子代的体细胞正常发育,生殖细胞发育不正常。而体细胞内没有P因子的转移,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为66000,生殖细胞中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是87000。对两种细胞中转座酶的_分析可知,体细胞中的内含子3转录后未被剪切,其转录出的_使翻译提前终止。(5)现有标准的P品系果蝇和标准

37、的M品系果蝇,要测定北京地区的黑腹果蝇X是哪种类型,应该采取的杂交方式是_,若_,则可判定X是P品系,而不是M品系。(6)您认为P品系和M品系是同一物种吗?说出你的理由_。【答案】 (1). 反交子代 (2). 改变 (3). 染色体(DNA) (4). M品系的卵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能激活P因子转座的物质,而P品系的卵细胞中不存在这种物质 (5). mRNA (6). 终止密码 (7). 雄性P和雌性X杂交, 雌性M和雄性X杂交 (8). 雄性P和雌性X杂交子代可育, 雌性M和雄性X杂交子代不育 (9). 是,因为P品系和M品系能产生可育后代【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杂交结果,同品系之间的

38、杂交子代是可育的,雄性P品系和雌性M品系的杂交子代是不育的,而雌性P品系和雄性M品系的杂交子代是可育的。2、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之为一个物种。【详解】(1)由分析可知,雄性P品系和雌性M品系的杂交子代是不育的,而反交则可育。(2)P因子为核DNA片段,将其切下后插入其他DNA分子中,会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甚至是DNA的断裂。(3)由题干可知,M品系中不存在P因子,P品系作母本可育,而作父本不育,说明P品系中存在P因子,且只有在P品系作父本时P因子才能发生转座,原因可能是M品系的卵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能激活P因子转座的物质,而P品系的卵细胞中不存在这种物质。(4)

39、由于体细胞中转座酶分子量小于生殖细胞中转座酶的分子量,可推知体细胞中P因子编码区转录出的mRNA上,内含子3转录后的片段未被剪切,其上的终止密码使翻译提前终止。(5)要判断黑腹果蝇X的类型,可用雄性P和雌性X杂交,雌性M和雄性X杂交。如果雄性P和雌性X杂交,后代可育,而雌性M和雄性X杂交,后代不育,则可判定X是P品系。(6)根据物种的概念,P品系和M品系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是同一物种。【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18.吗啡是常用的镇痛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成瘾,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1)如图1所示,吗啡与脑组织V区细胞膜上的

40、受体蛋白M结合,V区细胞产生_,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多巴胺以_方式释放到_,引起N区神经元兴奋,经一系列传递过程,最终弓起强烈刺激和陶醉感。长期使用吗啡,会使V区细胞对吗啡刺激的依赖性增大,导致成瘾。(2)科研人员构建转基因秀丽隐杆线虫作为该研究的模式生物,为使蛋白M在秀丽隐杆线虫神经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科研人员需将蛋白M基因与_等调控序列进行重组,再将重组基因通过_法导入受精卵,获得转基因线虫(tgM)。(3)为了在tgM线虫中找到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科研人员进行图2所示筛选。用EMS诱变剂处理tgM,诱导其发生_,然后连续自交两代以获得_的tgM。据图分析,最终在_区得到的tgM,可用于筛

41、选具有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原因是_。(4)研究发现,某些新型毒品的成瘾危害要远大于吗啡,让个体表现出难以中断、行为自制障碍、对药物的渴求、人际关系淡化、情绪失常等反应。有人说:“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为避免毒品成瘾,从行动上我们应当_。【答案】 (1). 兴奋(或“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2). 胞吐 (3). 突触间隙 (4). 线虫神经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 (5). 显微注射 (6). 基因突变 (7). 突变基因纯合 (8). A、C (9). 具有抑制吗啡作用基因的tgM能较快从大量吗啡处理中恢复(苏醒)并运动到其他区 (10).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不碰第一

42、次;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识别并防范诱骗【解析】【分析】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题中显示,吗啡是一种镇痛剂,因此,吗啡与脑组织V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M结合后,引起V区细胞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以胞吐

43、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N区神经元兴奋,经一系列传递过程,最终引起强烈刺激和陶醉感。(2)为使蛋白M在秀丽隐杆线虫神经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为了保证蛋白M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需将蛋白M基因与线虫神经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等调控序列进行重组,而后将重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受精卵,获得转基因线虫(tgM)。(3)用EMS诱变剂处理tgM,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然后经过连续自交以便获得突变基因纯合的tgM。经过大剂量吗啡处理的tgM,使其处于麻醉状态,如果是具有抑制吗啡作用基因的tgM能较快从大量吗啡处理中恢复(苏醒)并运动到其他区(A、C

44、区),因此为了筛选具有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应在A、C区得到的tgM体内获得。(4)研究发现,某些新型毒品的成瘾危害要远大于吗啡,有人说:“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为避免毒品成瘾,为了避免染上毒品,从行动上我们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不碰第一次;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识别并防范诱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争取使自己具有报效我们伟大祖国的能力。【点睛】熟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从题目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能正确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染色体外DNA:癌基因的载体人类DNA通常形成长而扭曲的双螺旋结构,其中大约30亿个碱基

45、对组成了23对染色体,并奇迹般地挤进每个平均直径只有6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真核生物中,正常的DNA被紧紧包裹在蛋白质复合物中。为了读取DNA的遗传指令,细胞依靠酶和复杂的“机械”来切割和移动碎片,一次只能读取一部分,就像是阅读一个半开的卷轴。过去,科学家们大多是依靠基因测序,来研究肿瘤细胞DNA里的癌基因。最近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环状染色体外DNA(ecDNA,如图中黑色箭头所指位置)。科学家们指出,ecD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结构,看起来有点像细菌里的质粒DNA。这类独立于染色体存在的环状DNA在表达上并不怎么受限,很容易就能启动转录

46、和翻译程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ecDNA上的癌基因和染色体DNA上的癌基因都会被转录,从而推动癌症病情的发展。但由于两类癌基因所在的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无法等同。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这导致某些子代癌细胞中可能有许多ecDNA,细胞中的癌基因也就更多,这样的细胞也会更具危害;而另一些子代癌细胞中可能没有 ecDNA。癌细胞能够熟练地使用ecDNA,启动大量癌基因表达,帮助它们快速生长,并对环境快速做出反应,产生耐药性。研究还发现,ecDNA改变了与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47、方式,从而促进了癌细胞的侵袭性,并在肿瘤快速变异和抵御威胁(如化疗、放疗和其他治疗)的能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相比起染色体上的癌基因,ecDNA上的癌基因有更强的力量,推动癌症病情进一步发展。(1)请写出构成DNA的4种基本结构单位的名称_。(2)真核细胞依靠酶来读取DNA上的遗传指令,此时需要酶的是_。(填写以下选项前字母)a解旋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RNA聚合酶(3)依据所学知识和本文信息,指出人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内DNA异同_。(4)根据文中信息,解释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不同的原 因_。(5)依据所学知识和本文信息,提出1种治疗癌症的可能的方法

48、_。【答案】 (1).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 d (3). 相同:与蛋白质结合构成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还有少量DNA位于线粒体中(或细胞质)不同:肿瘤细胞中有位于染色体之外的环状DNA(肿瘤细胞有ccDNA) (4). 因为肿瘤细胞分裂时,ccDNA是随机分配的,所以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ccDNA的数量不同。 (5). 研发抑制c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的药物,研发能在细胞核内降解裸露DNA的物质【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根据图示可知,ecD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结构,存在染色体周围,说

49、明也存在细胞核内。这类独立于染色体存在的环状DNA在表达上并不怎么受限,很容易就能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ecDNA上的癌基因和染色体DNA上的癌基因都会被转录,从而推动癌症病情的发展。正常细胞的分裂染色体是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而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详解】(1)DNA的4种基本结构单位的名称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真核细胞依靠酶来读取DNA上的遗传指令的过程属于转录过程

50、,需要RNA聚合酶,故d符合题意。(3)由题中资料及所学知识可得,人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内DNA相同点为:均与蛋白质结合构成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还有少量DNA位于线粒体中(或细胞质)。二者不同点为:肿瘤细胞中有位于染色体之外的环状DNA(肿瘤细胞有ecDNA)。(4)由题中信息“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可知,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不同是因为肿瘤细胞分裂时,ecDNA是随机分配的,所以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不同。(5)根据题意“ecDNA在表达上并不怎么受限,很容易就能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可研发抑制e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的药物,从

51、而抑制癌细胞增殖。或研发能在细胞核内降解裸露DNA的物质,使其DNA被分解。【点睛】本题信息量很大,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20.玉米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起源于墨西哥类蜀黍,但两者在形态上差异很大。玉米只有一根长枝,顶端优势明显,而墨西哥类蜀黍长有很多侧枝,二者的果穗也有很大差异,如下图所示 : (1)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都有20条染色体,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两者的杂种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来自玉米的染色体能和_进行正常的联会,形成_个四分体。(2)将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进行杂交,F1代果穗的表现型形态介于两者之间(如上图所示),将F1代自交,F2代果穗的形

52、态表现出连续的变异。若有1/1000像玉米,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在不考虑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估计与果穗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数有_。(3)影响植物多侧枝和少侧枝的激素主要是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墨西哥类蜀黍多侧枝和玉米少侧枝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基因只在芽中表达,在玉米的芽中该基因的表达量远高于墨西哥类蜀黍,但在二者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异,推测这对等位基因的不同是在基因的_区,对该区段使用相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下图:其中泳道1-8为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9泳道为墨西哥类蜀黍,-为阴性对照,M为标准对照,可以断定:该基因在玉米体内有一段_。该

53、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表现为_(填多侧枝或少侧枝)。(4)通过对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的遗传学分析,推测农民开始种植墨西哥类蜀黍的时间大约在9000年前,种植过程中,由于在墨西哥类蜀黍的种群中发生了_,进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_,再通过农民的_性种植,使某些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最终进化成现代玉米。【答案】 (1). 墨西哥类蜀黍的染色体 (2). 10 (3). 5 (4). 生长素 (5). 非编码区(调控区) (6). DNA的插入 (7). 少侧枝 (8). 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 (9). 表现型(性状) (10). 选择【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54、,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

55、方向不断进化。【详解】(1)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都有20条染色体,两者的杂种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来自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的染色体之间进行正常的联会,形成10个四分体。(2)将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进行杂交,F2代有1/1000像玉米,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可推测出与果穗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数为5,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25种,故F2代中像玉米的个体为1/251/25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的个体为1/251/251/1000。(3)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若侧枝的生长素浓度低,可促进其生长;若侧枝的生长素浓度高则抑制生长。由题干信息,二者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异,说明基因编

56、码区相同,推测这对等位基因的不同是在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区。根据图上8个不同玉米品种和墨西哥类蜀黍对照,玉米品种该区段为5500bp,远大于墨西哥类蜀黍该区段电泳条带,说明该基因在玉米体内有一段DNA的插入。含有插入DNA基因的玉米表现为少侧枝,说明含有插入DNA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该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表现为少侧枝。(4)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墨西哥类蜀黍的种群中会发生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进而可能表现出新的性状,优良的性状通过农民的选择性种植被保留下来,不断地积累,使相应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最终进化成现代玉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因结构、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57、和综合应用能力。21.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伴随着有趣的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对噬菌体的入侵和扩散策略进行了研究。(1)噬菌体M能侵染枯草杆菌,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这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_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_。(3)在上述三个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测定180min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

58、_。(4)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科研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S菌的受体蛋白T,将标记的S菌与无标记的R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请对(3)中的结果作出进一步解释:_。(5)噬菌体M对R菌的入侵,体现了噬菌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自然界中很多病毒也有各自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意义是增大宿主范围,有利于其_。【答案】 (1). 寄生 (2). 细胞膜 (3). 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4). 与S菌混合导致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接近丧失”) (5). S菌的受体蛋白T通过小泡转移到R菌,使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使噬菌

59、体M获得了对R菌的侵染能力”) (6). 繁衍【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1)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因此可知,噬菌体M与枯草杆菌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噬菌体M能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显然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从而实现了特异性侵染过程。(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

60、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其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3)由图示结果可知。噬菌体M侵染S菌导致S菌数目减少,而R菌对噬菌体M有抗性,但是噬菌体M能侵染S+R混合菌,从而导致其数目的减少,且与S菌的减少基本同步,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与S菌混合导致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接近丧失”)。(4)实验结果显示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说明经过与S菌混合培养后,R菌表面也有了与噬菌体M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即R型菌表面有了蛋白T,由此实验结果可推知, S菌的受体蛋白T通过小泡转移到R菌,使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使噬菌体M获得了对R菌的侵染能力”)。(5)在S+R混合菌的情况下,噬菌体M能对R菌实现入侵,这种生存策略,增大了病毒的宿主范围,有利于其繁衍后代,以便更好适应环境。【点睛】熟知病毒特性并掌握病毒的生活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解答实验结果的各种呈现方式,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