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阳市2017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 科 综 合历史2017.0324春秋争霸,诸侯胜者被周天子承认为霸主。古人对“霸”字的解释是: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 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据此可以得出: A. 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影响力尚存 B.霸主取代周天子进行统治 C. 中央集权体制日趋瓦解 D.周天子沦为诸侯的附庸 25唐代有法律規定:“奴婢等同于家产”,同时也规定奴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解放,获得人身自由,即是必须由一家之主的家长提供证明书,并由诸子同意签名,再送交本地官府,依据法定程序办理。这说明当时 A家父长权力独大 B诸子权利、地位相同 C财产观念以家庭为单位 D政府明确保障
2、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6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2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A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3、B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 C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 D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28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 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 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29“晋地至不能立足或不如意时,陕省或甘省皆可任阎先生(山西军阀阎锡山)治也。果迎敌剿共,则余必明白讨阎邪正决不能混淆,夏夷岂能两可
4、!如阎通敌剿共,无论其出诸如何形式,余必毫无犹豫的率领共党以讨阎。”这段对阎锡山的明确警告电文A. 蒋介石想以抗日为名清除地方军阀 B. 反映北伐战争时蒋介石对地方军阀的拉拢威胁C. 反映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关系 D. 可以看出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30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外交政策受到极
5、左思潮影响31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 A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历史结论取决于现实的需要 C历史评价总带有时代性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3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都是暴力革命 C都发生于同一时代 D都反抗专制压迫33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种植园主集团曾得意洋洋地夸耀:“你们不
6、敢对我们的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敢对棉花开战!棉花就是王”。 南方种植园主集团有恃无恐的原因是A棉花生产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B棉花是美国北方工业资本家最重要的原材料C美国生产的棉布畅销全球 D美国南部是英国廉价的原料产地34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 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
7、运的指导思想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1947年间,美国坚持与苏联合作管治战败国德国,其间美国对德国执行“四D计划”。 即非军事化( Demilitarisierung)、非纳粹化( Denazifizierung)、 非工业化( Demontage)、 民主化( Democratization)。对美国对德政策的解释错误的是A有利于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 B尊重苏联二战的功勋地位,有利于世界和平C一定程度上稳定欧洲的政局 D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很快发生了重大调整40(25分)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大清乾隆以前,遐荒效顺,重洋慕化今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未始非由久入中国
8、,得闻圣教所致。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而忘治道之本。 刘光禄遗稿 材料二:奕就增设天文算馆事驳斥大学士倭仁,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习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洋务运动第二册材料三:早期维新派认为“西人政教,大半本之周官”,议院制度“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康有为声称:“春秋改制,即立宪法,后王奉之,以致于今惜无国会以
9、维持之耳。今各国所行,实得吾先圣之经义,故以致强。” 材料四:梁启超在与严复的信中自述:“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不自免。”请回答问题:(1)概括材料一、二、三不同政治派别对西学的观点并分析其各自政治意图。(9分)(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奕的政治主张。(7分)(3)“西学中源”说在晚清学术界影响巨大,并成了各政治派别推行政治主张的理论依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现象,请结合史实分析。(9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
10、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1、,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目计分。作答时,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统治集团从皇族、官吏到军队,其需求是多方面的,尤以高档生活消费品和古器珍玩居多,在早期,官办的专门生产机构提供了绝大部分,包括纺织服饰、食品加工、各类器皿、药品、礼品和工艺品等。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皇族勋戚官僚享受欲望增强,奢侈之风大盛,明朝成化时期,宫廷采买政策逐渐转变,宫廷所需大部分逐渐转向民间市场,采买方式包括:钱、白银、钞、盐引、代纳其课等。采买种类包括天津的海鲜、苏州的药材、广东的禽鸟花木、江西的瓷器、广西的珍珠等。采买参与
12、者以宦官为主,在采买过程中,采买参与者尤其是宦官时常通过购物短价,恶性敲诈等不正常手段从中牟利,使得这一采买行为有时给民众带来甚至比常规征派更大的危害,使社会稳定受到极大的破坏。宫廷采买的盛行,于社会经济而言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某些地区和某些特殊的产业正是在政府、宫廷的大量消费刺激下得以迅猛发展,当时陶瓷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 谢国祯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明成化时期宫廷采买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成化时期的宫廷采买政策。(8分)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在三个协约国军队中差不多有14万中国人,他
13、们在法国的土地上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中国人的这种参战行为在80年间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却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节点,1919年由中国学生发起的反对凡尔赛条约中耻辱性条款的五四运动就是这个节点的表现。签了合同的劳工们,在乐魁索(Creusot)的工厂中努力生产,在前线挖掘“法国兵”的壕沟,在物资营或是后方医院里做工。差不多有6000名中国劳工死于疾病、敌人的攻击或者恶劣的医疗条件,他们被埋葬在了法国西北部的两座军人公墓中。对法国政府来说,则面临着战争所造成的劳动力匮乏,战争的旷日持久和可怕的消耗使得法国政府疲于应付。就中国政府而言,则把希望寄托在协约国可能获得的胜利上,预期着在未来的和会上能
14、够从胜利中获得有利于中国的成果。 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请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归纳一战期间大批中国劳工赴欧洲的历史原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劳工赴欧的历史作用。(9分)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年底,25岁的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
15、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针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
16、这么多共同点。”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晚年的李提摩太凭借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成为世界名人,在各大洲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的同时,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传教士身份,向各个国家的政要和社会贤达呼吁宗教宽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几部重要的佛经翻译成英文。1913年,李提摩太辞去广学会总干事职务,光荣退休。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归纳李提摩太在华的主要活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评价李提摩太在华活动的历史影响。(9分)揭阳市2017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7、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历史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CBCBDDBADCB(历史科部分参考答案,共52分)40. (25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是学习中国圣教所致;材料二认为西方天文算学源于中国;材料三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源于先圣之经义。顽固派目的在于抵制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洋务派目的是减少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维新派目的在于为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9分) (2)评析:奕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在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先
18、进技术;其观点相对于拒绝一切变化的顽固派,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没改变中学的核心内容如儒家伦理道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落后的专制制度,有其局限性。(7分:背景3分,评析4分) (3)原因:第一,强国御侮、挽救国家危亡的需要(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要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立发展的模式,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交流,维护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成为时代主流。因此,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强国御侮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鼓舞国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同等重要。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来吸纳和引进西学的“西学中源”说成功的解决了如何处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难题,又满足国人的心理需求,故而“
19、西学中源”说成了晚清知识分子的共识; 第二,“华夏中心论”心理定势的制约,使到中国人很难坦然承认并接受外来先进文化, “西学中源”说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第三,士大夫们传统文化心理模式的影响。中国士大夫唯古是法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言必称“三代”,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感情极深,面对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思维的惯性就是从古文献中寻求救治时弊的良方,自然地把西学纳入中国古学的轨道;第四,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对顽固派来说,“西学中源”说可抗拒变革;对开明之士,“西学中源”说有利于消除中西文化之间的对立和隔阂,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答出三点即9分,其他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41. (1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
20、观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改革不得当,中国社会发展成巨大的反对清王朝的力量,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论述: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一些列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努力差不多都与它的初衷相反,新学堂的学生反叛政府;振兴商务使民族资产阶级日渐成长; “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了,他们转而同情革命,使革命形势更趋成熟;当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示例二: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得当。论述:新中国建立后,忽视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十年“文革”, “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人民、国家带来严重灾难,197
21、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得当,纠正“左”倾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日益提高,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44(15分)参考答案:(1)宫廷所需大部分逐渐转向民间市场;采买方式多样;采买参与者以宦官为主;采买种类、名目多;采买地域广。(答案1点2分,2点4分,3点6分,4点7分)(2)此政策是中国长期实行专制主义及抑商政策的表现。弊:宦官在采买中巧取豪夺,破坏社会稳定;政府财政负担重;官营手工业萎缩利:促进民营手工业发展;有一定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2、(每点2分,答对4点8分)45(15分)参考答案:(1)原因:一战期间协约国劳力短缺;中国劳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中国政府作为协约国成员,需要尽相应的责任。(每点2分,答满3点6分,最高不超过6分)(2)历史作用:为一战中协约国方面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每点3分,答满3点得9分,最高不超过9分)46(15分)参考答案:(1)主要活动:在华传教;参与地方赈灾;投身文化出版,宣传西学,进行思想启蒙;参与政治变革;发展地区教育。(每点2分,答满3点即得6分,最高不得超过6分)(2)评价:扩大了西方宗教在中国的影响;投身广学会的工作,宣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积极参与中国的政治变革、发展新式高等教育,有利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文明转型。(每点3分,答满3点得9分,最高不得超过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