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整合一、全面认识“冷战”政策1含义:泛指“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3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4影响(1)东西方“冷战”突出地表现在
2、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方面,世界形势动荡不安。(2)“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3)两大集团势匀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美苏双方为了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全面认识两极格局1形成条件:(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2)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
3、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形成过程:(1)二战后,世界大国以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原则,建立起雅尔塔体系,这是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2)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出现,北约和华约组织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影响:(1)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2)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三、关于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1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
4、局的多极化。2表现:概括来讲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衰落趋势,欧洲、日本迅速崛起趋势,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认识(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虽冲击了两极格局,但两极格局仍是当时国际格局中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也只能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四、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认识(1)苏联解体的原因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
5、到纠正是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激化了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是其主要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其外部原因。(2)东欧剧变的原因内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对东欧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等。(3)认识社会主
6、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它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所以苏东剧变的发生属正常的历史现象。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社会主义国家会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五、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1成立的原因(1)国际地位:“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2)生产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西欧各国生产力大大发展,经济发展要求走向联合。(3)国际形势:“冷战”时期,苏联的威胁、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出于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4)文化: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及心理认同感。(5)法德关系: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2
7、欧共体成立过程(1)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3欧共体的合作措施(1)建立关税同盟。(2)实行共同农业政策。(3)建立欧洲货币体系。(4)加强科技合作。4欧共体成立的影响(1)对欧洲: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对美国: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使其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3)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冷
8、战”与“热战”美苏对峙主要采用“冷战”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且是美苏之间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全方位的对峙,“热战”是对峙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的本质:是两大阵营公开的军事较量,是“冷战”的延续和升级。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盟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因此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
9、主要形式和手段是“冷战”。(2)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瓦解。3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不结盟运动欧共体、日本崛起性质不同第三世界历史上多数遭受殖民压迫,其斗争主要是反帝、反殖、反霸权主义,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西欧、日本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
10、等领域有高度一致性,虽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苏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宗旨不同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西欧、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与美国结盟,进行“冷战”冲击进程不结盟运动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西欧、日本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竞争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长期以来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才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决不应该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相反,国际社会主义应从中吸取教训,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5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含义(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2)苏联解体除了上述含义外,还指苏联由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盟国家解体,即苏联解体具有双重含义。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是独立国家的联合组织,不是国家统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