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 第一单元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商路等方面的表现,并认识商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b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2.能力目标a在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过程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b从文献、诗歌、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比较能力。3.情感目标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诚信、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二、教学要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三、教学难点古代商业
2、发展的特点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温故知新通过课件展示复习问题: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概况?1、学生分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回答屏幕所出示的问题。2、通过问题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通过设计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同时,借助这些问题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搭起一座桥梁。环节二:导入新课通过清明上河图展示北宋汴京城市的繁华,结合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商人逐利,古代商业繁荣的评价,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三:讲授新课第一部分: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表格:(一)商人:
3、从先秦私商到明清商帮教师引导: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二)货币: 贝币铜钱纸币广泛流通白银广泛使用 (板书自由流通)(三)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链接”的内容,分析古代“城”和“市”的含义,以及城市职能的变化。(四)商路: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陶瓷之路 1.丝绸之路经过的城镇:敦煌、楼兰、龟兹等 2.唐宋时期的沿海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3.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佛山、松江、汉口、景德镇(新特点:专业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功能加强)第二部分:分析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1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教材关于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兴起的原因、分析
4、各时期抑商政策等文字资料,并学会辩证地评价该政策。2教师总结:古代商业就象一个带着被政府带上了枷锁、脚镣的舞者,跳着很痛但他仍在舞蹈,并一次次的突破着身上的捆绳。打破坊市界限就是证明,南海远航的云帆就是证明,政府被迫时而放松的政策就是证明,这就是商业的巨大活力。第三部分: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思考一:从历代商业发展的概况,指出能代表商业发展水平的几个因素,各体现了商业发展有什么特征?创设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以范蠡、吕不韦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兴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商帮,体会古代中国优秀的商业精神。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唐长安、宋汴京的城市格局,观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
5、之宝动态版清明上海图视频节选,结合文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格局和功能的变化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尝试学会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研习史料、论从史出习惯和能力。(提示学生:可从古代商业产生时间、发展水平和趋势、所处地位等分析 )环节五:课堂小结1、出示要求,让学生自己对本课进行小结。2、展示本节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构建知识体系。整合知识,进一步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串珠成帘。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环节六:回扣课标、有效检查教材和教辅相关练习积极回答相应问题,检
6、查自己本节课的掌握情况。通过回扣课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本课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史学资源补充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时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商朝周朝“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都会兴起隋唐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商人云集;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空前繁荣)宋元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明清2、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的不同。宋朝以前宋朝市时间限制开闭地点打破限制,分散城中管理受到官府直接监管城市功能经济职能加强3、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a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b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4.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c商人群体活跃;d商人地位低下e对外贸易发达,但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f货币种类不断丰富;g商业市场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