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答案】A【点拨】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权的合理性作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起到了神化皇权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2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2、【答案】C【点拨】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点拨】“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的确立早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目的“后世”之限定。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答
3、案】C【点拨】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至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点拨】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
4、社会的正统思想。6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答案】D【点拨】用排除法。国君面对上天的谴告置之不理,则“伤败乃至”,说明国君的地位就要动摇,并非不可动摇。7最早指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将儒家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政治管理特点。这是 A .董仲舒 B朱熹
5、 C王阳明 D荀子【答案】A【点拨】董仲舒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8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点拨】汉武帝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正是适合于此。其他,A项为老子的观点
6、,B项为韩非子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9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答案】B【点拨】材料信息表明,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1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
7、目的是( ) 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答案】B【点拨】董仲舒的这个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是通过思想专制巩固政治统一,即加强中央集权。1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主张“为政以德”的仁政爱民思想【答案】B【点拨】佛教是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故B肯定错误。12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8、,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 兴办太学 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 A B C D【答案】C【点拨】“四书”是宋朝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和论语、孟子合到一起出版后的称呼。故不正确。二、非选择题13.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5分)(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
9、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 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6分)材料三
10、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
11、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4分)二者没有本质差别。(2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4分)(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点拨】第(1)问依据课本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自身和课本所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第(3)问注意两派的异同点:都是儒家学派,都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但在探求理的方式上存在差
12、异。第(4)问注意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来综合分析。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13、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分)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
14、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1分) 材料五: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2分)【答案】(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
15、)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3分)(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分)(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4)内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关系: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1分)(5)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