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4、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25、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B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
2、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C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D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6、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27、“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
3、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2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29、196
4、1年一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3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药,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A“恶法非法”是
5、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3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2、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
6、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A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C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33、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 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34、
7、有观点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l894年及l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材料认为A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时代 B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 D新政延长了大萧条3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
8、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40、(25分)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
9、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
10、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7分)41、(12分)表格往往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为1700-2001年中国等五个国家GDP占世界的比例(%)。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按1990年国际美元价计算17001820187019001913195219601970198019902001中国22.432.917.311.08.95.25.34.65.27.812.3印度24.515.912.38.67.54.03.93.43.24.16.2日本4.03.02.32.62.73.44.47.37.88.66.8英国3.05.29.19.08.36.05.44.33.63.53.0美国0.11.90.915.819.127.524.222.321.121.421.4 数据来源: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按当年美元价计算1960196519701975
12、19801985199019952001中国4.53.63.12.81.72.51.62.43.7印度2.73.02.11.71.61.81.51.21.5日本3.34.77.18.79. 711.014.018.113.3英国5.35.14.24.04.93.74.53.94.6美国38.236.335.227.925.233.726.425.132.3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指标从以上表格数据中提取两项有关中国经济地位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的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极力倡导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以上的中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都转移到了大后方,教育部长陈立夫以个人名义借贷建立了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
14、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振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摘自候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1)
1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9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2015年4月校二模文综历史答案BDDCA CDDAC DA40、(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
16、,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5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41、信息一: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和局部工业化阶段(1870-1980),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基本呈
17、持续下降趋势,经济地位逐渐降低。(2分)说明:近代中国由于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虽有改观,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经济地位仍裹足不前。(4分)信息二:在全面工业化阶段(1980-2001),中国GDP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经济地位日渐提高。(2分)说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迅速发展。(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45、(1)具有前瞻性,更加重视教育;扩大免费范围,发展公益教育;将教育与救国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规模、数量增长迅速。(9分,任答三点即可)(2)促进教育大发展;利于推动抗战的胜利;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利于中国学术文化传承;利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为未来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6分,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