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2015年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旨在推动大众爱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激励公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回答12题。1.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于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举行,该书对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盘点梳理,其问世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熟。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能从某方面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 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开发为主,以保护为辅 保护文
2、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B.C.D.答案:D解析: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了解当时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 错误。错在了“趋同”。2.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为民众带来了“福利”,据统计,山东各地共开展了300多项、3 200多场次的庆祝活动,参与人数达700多万人。通过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到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验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这说明( )必须全盘接受中国的文化遗产 发掘文化遗
3、产的经济价值是重中之重 文化遗产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文化遗产能与现今人们的文化追求相适应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文化遗产受到了当代人的喜爱,说明正确。表述错误。3.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A在材料中未体现,C、D说法错误。4.美国电影市场于2015 年11 月 6 日举行中国研讨会,这是美国电影市场
4、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来自中国电影业各部门的领袖人物将出席会议,会议将涵盖创作人才和剧组、平台和出口等各方面议题。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 )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说明中国电影文化得到国外观众的一致认同 反映中国的文化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说明电影文化决定了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A. B. C. D.答案:B解析: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中国研讨会说明我国文化的实力进一步提高,该活动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正确。表述过于绝对。表述错误。5.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
5、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通过电视这种文化传播的媒介进行文化传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A、B表述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6.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一个
6、民族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A. B. C. D.答案:C解析: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今天人们出于环境保护,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正确。与材料无关。表述错误。7.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需要锐意创新答案:D解析
7、:材料中文化传承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带来了文化市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繁荣需要创新,D应选。A、B、C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8.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A. B. C. D.答案:A 解析:1
8、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但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筷子不同,说明文化具有个性和差异,正确。9.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下图),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剪纸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与现今的时代精神相融合,说明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D正确。A、C表述错误。B并不是材料的主旨。10.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
9、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材料中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是文化创新的体现,因此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说法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经济的发展;D说法错误。故选C。11.“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
10、求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A. B. C. D.答案:C解析:“喷涌出新鲜的清泉”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要勇于创新,要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容,体现时代精神,选C。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错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12.下列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只有抛弃传统的东西,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要实现文化创新关键是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答案:B解析:对于传统的东西要“扬弃”,实现
11、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表述错误,也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应排除。1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答案:D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
12、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符合题意,应选。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符合题意,应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4.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他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这样做容易导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去中国化”之所以很悲哀,是因为它( )忽视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借鉴,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 不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容易忽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容易导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丧失,抹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A. B. C. D.答案:B 解析:反对“去中
13、国化”实际上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正确。15.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素材。这表明( )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A. B. C. D.答案:B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推动社会发展,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说法错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说法正确。该题选B。二、非
14、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结合材料,运用
15、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8分)(2)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8分)解析:第(1)问解答要注意限制要求,“文化传承与创新”,依据材料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深挖”“延续”“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等信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等方面阐释措施。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拟定标语要紧扣“人人参与”,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答案:(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
16、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2)标语示例:美丽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美丽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美丽乡村你我共创,和谐家园人人共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宣传标语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人人参与”这一主题,文化生活依据要与所拟标语相对应)17.2013年8月6日至14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行公示,共915个村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
17、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材料二:乡土中国的蜕变并非牧歌,而是艰难重重。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如果大面积陨落,城镇的繁荣也将失去根基。我们不能看到乡村文明的衰落无力,看到宁静生活的破灭,看到“寻根文化”无处寄托。历史的保护与现代化的发展本不矛盾,只有让乡村仍可触摸,文化可以感知,才算得上是真正具备了现代文明的气质,也只有尊重历史的现代化,才不会自毁根基、自废武功。(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注重乡村文明发展的原因。(12分)解析:本题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背景考查保护传统
18、村落的意义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有关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试题,可以结合材料中“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等关键句,联系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第(2)问是原因类试题。乡村文明是城镇繁荣的根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展开分析。答案:(1)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维护乡村文明就是维护现代文明的根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我们保护乡村文明,尊重历史,才会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离开对传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要发展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发展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