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766年1月,约翰亚当斯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这一观点的宣扬有助于()A.争取人民对新国家的支持 B.北美人民法制观的形成C.扩大独立宣言的影响 D.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解析】选D。材料中的时间“1766年”和事件显示,当时处于北美独立战争前。材料中约翰亚当斯要求“爱护”“美利坚”,认为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这种观点的宣扬必然能够增强美利坚民族的认同感,促使美利坚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答案为D。1766年美利坚国家
2、还没有诞生,排除A;材料未涉及北美有关法律的信息,不能得出北美人民法制观形成的结论,排除B;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宣告了美国的诞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里的“新”“不同类型”指的主要是()A.城邦民主制度B.邦联制C.君主立宪政体D.联邦制共和政体【解析】选D。本题A、C不是美国创造的新的国家类型。B邦联是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美国独立后初期实行,后被联邦制取代,不是美国政体的归宿。在1787年联邦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D符合题干要求。3.“对德国
3、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此评价着重于()A.论证拿破仑占领德国的正义性B.肯定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C.纠正德国人对拿破仑的错误指责D.否定拿破仑对德战争的掠夺性【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知,肯定了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拓展延伸】分析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捍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将资本主义政治思想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但是,战争也具有侵略性,拿破仑的后期战争损害了
4、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导致人民反抗,最终失败。4.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同情俄国农奴们的处境【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他们发动了武装起义,遭到沙皇镇压,故选C。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
5、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解析】选A。根据材料象牙转移到欧洲人手中,可知此为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即经济的冲突;圣经转移到非洲人手中则反映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故选A。6.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正确途径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思潮。据题意可知,魏源之“攻夷”“款夷”“制
6、夷”三大主义旨在学习西方以抵御西方侵略,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首要话题,故能“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答案为D。当时夷夏之辨仍流行,对西方仍用蔑称,故A错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材料未体现中国传统外交观念的改变,排除B;魏源对西方的认识是粗浅片面的,尚未找到反抗外来侵略的正确途径,排除C。7.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大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解析】选B。A是材料中英国采取
7、各项措施的主观目的,故A错误;英国在印度采取的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措施,客观上会推动印度近代化,使印度在近代化进程中增强民族意识,故B正确;C和D都是材料中英国采取各项措施的主观目的,故C、D错误。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
8、地区导向一个以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材料二欧洲人借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家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增长和民族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各自的立场。(6分)(2)根据两段材料,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证。(8分)(3)两段材料的主要评价标准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 (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
9、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以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依据材料二“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二的观点可知,材料一是站在欧洲殖民者的立场上;材料二是站在同情亚非人民的立场上。第(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选择材料一的观点,也可选择材料二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证即可,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可知,材料一的标准是生产力,材料二的标准是道德情感。第二问,要辩证地、一分
10、为二地分析。答案:(1)材料一:欧洲人的成就改善了亚非人民的生活,推动了亚非地区社会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站在欧洲殖民者的立场上。材料二:欧洲人的成就导致亚非地区变成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沦为殖民地,亚非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给亚非人民带来民族灾难。站在同情亚非人民的立场上。 (2)材料一的观点: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材料二的观点:西方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3)标准:材料一,生产力,材料二,道德情感。看法: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西方近代文化侵入亚非地区的不同影响。既要看其主观动机,又要看其客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