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元宵点灯.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5187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元宵点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元宵点灯小时候过年,喜欢看社火,听父亲讲,社火中的几大灵官,在上妆之后便不许说话,直到这天的社火结束,整整一天都不能说话。因为在进入“社火”之后,他们就不再是世俗意义上的人,而是傩,而傩就意味着是天地中介,人神共在,凡圣一体,任何世俗的表达都是不敬,都是冒犯,包括世俗的念头都要警惕。这种极为强烈的角色意识和纯粹的进入,贯穿在大年的所有祭礼中。从腊月三十开始的一个个祭礼,都是要唤醒大家,让我们走进天人合一的门径。以前许多祭礼都要放爆竹,这方面也有许多说法,我理解,它既不是为了驱邪,也不是为了热闹,它是唤醒世人的一种方式:通过那一声声一串串或脆或钝的响声,让我们从迷糊中警醒过来。而元宵节点灯,更是

2、对人之本性的喜悦和安详的唤醒。我的老家,元宵要点荞麦灯。想想看,朦胧的月色中,一桌的荞面灯渐次亮起。摇曳的灯苗把我们带入生命的原初,带入释家讲的那个“在”。那时,你会觉得,那灯苗,就是灵魂的形状,或者说是生命的形状,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形状。它本身给人一种召唤。我想每一个人在看到灯的时候、火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回到自身的感觉。我曾在一篇散文中写到,尽管暖气片给了我们热度,可我们觉得它是冰凉的,而炉火可能提供不了暖气片那样的热度,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温暖就从心底升起。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祭礼中,都要出现火的缘由吧。也许,火的状态就是一种当下的状态,火在点燃之前是沉睡,燃烧之后则进

3、入另一个沉睡,只有燃烧的那一刻是醒着的。而只有亮着灯光的房间才是小偷不敢光顾的,可是一生中做客我们心宅的小偷何其多也。这也就是元宵节点灯时分,老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心生任何杂念的缘故吧!他只让我们静静地看着,看那灯捻上的灯花是怎样结起来的。看着看着,我们就进入一种巨大的静,进入一种神如止水的状态。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就像头顶的一轮明月。真是敬佩元宵节的创造者,他能够把点灯时分和月圆时分天然地搭配,简直是一件再高妙不过的创造。你的面前是一片灯的海洋,头顶却是一轮明月。这一刻,你怎么能够不天人合一呢?而那灯本身就引人思索。一勺油、一炷捻、一团荞面,就能够和合成一个灯,而且油不尽则灯不灭

4、。而最终让这灯亮起来的则是人手里的火种。那么,人手里的火种又是谁点燃的呢?这难道不是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吗?为此,古老的元宵节,在我理解,它是古智者苦心为他的后人设计的一场回到当下的演习。相比点明心灯,城里的闹花灯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竞技,或者说一个规模性的文化活动。而只有保留在民间的点灯,还保存着心灵的意义,还保留着元宵节点明心灯的原始意味。如此看来,一些地方民俗把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的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成道、明心见性,意味着大解脱、大自在、大安详、大快乐、大幸福。这些“大”,也许才是“大年”的真正含义,也是人们为何如此迷恋“过年”的秘密所在。过完大年,点完明心灯,我们又要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