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105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对应学生用书P061时空定位 子目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答案D2.据记载:“时上念机务殷,欲广聪明,措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门,简诸臣为耳目。”这里的“上”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乾隆帝 D.雍正帝答案B3.(2014广东高考)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4.明代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

2、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A.“下旨” B.“票拟”C.“封驳” D.“批红”答案B子目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选择题5.“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答案C6.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A.海外移民 B.宣扬国威C.殖民扩张 D.获取利润答案B7.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为扫清倭寇作出重大贡献B.戚继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C.其斗争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D.其斗争有利于社

3、会经济的发展答案C8.1553年,一队_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今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之。自此入住、盘踞澳门。横线处应填写()A.荷兰 B.葡萄牙C.西班牙 D.沙俄答案B二、判断题9.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和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

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1)明朝皇帝朱元璋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2)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3)郑和下西洋目前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和美洲。(

5、)(4)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早于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活动。()(5)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奠定了郑和下西洋的基础。()答案(1)B(2)C(3)A(4)A(5)A三、填图题10.观察郑和航海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出发地:刘家港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答案右A左下B子目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1.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12.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重新修筑长城加以防卫A. B. C.

6、D.答案B13.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的建立者是()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C.皇太极 D.康熙帝答案C14.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答案D15.清朝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这里的“关”是指()A.潼关 B.关中 C.嘉峪关 D.山海关答案D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

7、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B.“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C.“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答案B解析“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这是说“批红”权由司礼太监所职掌,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故选B项。“(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主要论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仅是备顾问而已,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这与材料之意无关,排除A项;“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主要论述内

8、阁的职责,即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这是黄宗羲评价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2014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唐代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B项正确。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独立处理政务,也没有官吏任免权,故A、C两项均错误;明代内阁阁臣与唐

9、代宰相均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项。3.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答案A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A项正确。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是宦官专权问题,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A.特

10、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答案C解析材料“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说明特务机构掌握在宦官魏忠贤的手中,故A项错误;特务并非在监督而是监视官吏,故B项错误;“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表明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排除异己的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不能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主要是因为()A.郑和不能航行到达美洲B.郑和不能航行到达欧洲C.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D.郑和下西洋

11、主要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但是,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了较大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排除D项。郑和船队到达非洲东海岸,表示已走向世界,不能说郑和没有到达美洲和欧洲就说没有走向世界,A、B两项错误。6.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答案C解析明代的倭寇之患曾使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平定倭寇之患的最伟

12、大的意义是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故选C项。A、B、D三项是抗倭的意义,但是不算最伟大的意义,均排除。7.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开始与欧洲国家交往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远航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A. B.C. D.答案D解析元朝时期,欧洲已经与我国有了交往,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外交往中遭到西方殖民者侵略,如葡萄牙1553年侵占我国澳门,正确;明朝还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如抗击倭寇的胜利,正确;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远航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正确。故选D项。8.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

13、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部边境的和平安定局面,其原因是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属于明中期,C项长城的修缮并未达到阻止蒙古骑兵南下,均排除。9.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

14、的对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是为了缓解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10.造成下图中军费开支激增的原因可能是()A.应付清军入关 B.抵御瓦剌C.灭亡元朝 D.加强西藏治理答案A解析材料所示时段内正值清军与明军交战时期,故选A项。B、C两项发生在明朝初期,排除;西藏未发生重大军事斗争,排

15、除D项。二、非选择题11.明朝的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事件的历史影响;列举图二所示事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1名人物;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明朝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

16、化?答案(1)改革:废除宰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目的:加强皇权。(2)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和平友好关系;但给明朝政府造成了沉重财政负担。人物:戚继光或俞大猷。变化:由开放走向保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一“郑和下西洋”并结合所学,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二小问

17、,根据图二“抗倭图”所示事件可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戚继光或俞大猷。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保守。12.(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

18、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功绩: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第(1)问,由材料“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并结合所学

19、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原因之一。第(2)问,材料说的是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对其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草原地区发展等角度分析评价。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

20、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2.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根

21、据材料可知,内阁大臣更迭频繁,这会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排除A项;材料没有内阁以外的官僚机构数量变化的数据,排除B项;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和他发挥辅助作用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3.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成祖时期,不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国力耗费巨大,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地停止北征

22、、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选A项。B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4.“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答案C解析根据“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可知,明代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

23、的是明代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加剧了倭寇之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阻碍中外贸易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千余倭寇”由中国人引导并不能证明倭寇的群体主要是中国人,故排除D项。5.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令蒙古、色目

24、人氏和中国人(汉族人)结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汉化和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而不是“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

25、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

26、制度的作用。答案(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2)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不同点。第(2)问,根据材料“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明朝的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