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学情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距今4000年前后,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在当地的石峁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
2、鹰、玉人头等众多文物。这说明当时()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2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两人的主张都强调()A维护奴隶主统治B健全礼与道的体系C重视自身的修养D恢复宗法分封体制3西汉初期,陆贾认为治国“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要“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这一认识()A体现外儒内法B强调天人感应C彰显黄老治国D突出天时地利4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河阳地区受灾,朝廷开常平仓、省仓进行赈济,但因赈济钱粮不足,“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
3、,以赈饥民”。这()A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C开创了防灾的制度体系D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5明末,荷兰派遣战船人侵中国沿海,明军连续与荷兰人发生海战,荷兰人最终认输,明朝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这说明此时明朝()A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B经济实力不断增强C高度重视重视海洋开发D海军实力仍居前列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这一主张()A体现农民政权性质B渗透强烈的忧患意识C顺应中体西用潮流D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7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的出现反映
4、出当时中国对外学习()A方向由西方转向日本B领域由自然科技转向社会科学C主题由器物转向制度D目标由求强求富转向文化革新8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具体时期应是()O它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反对把中国社会造成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O它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文化山呀文化山,过去登山比上天难,今朝有了共产党,带领我们高峰攀,工人上了文化山,
5、能到月宫开矿产,农民上了文化山,火星上头去种棉,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这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歌说明()A文学艺术事业欣欣向荣B民众对国家建设充满信心C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显著D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10下表是1978-1982年登封县全县销售“大件”的情况统计。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缝纫机(架)11901200173514012188手表(块)793900189546657455自行车(辆)17841772179926923429A国家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B商品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农村改革推动社会大幅变迁11
6、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这说明()A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B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C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D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12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则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A海外殖民竞争激烈B自由市场初步形成C英国荷兰势均力敌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13有学者认为,1750年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法国、意大利的17倍,英国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这催生了瓦特改进蒸汽机。作者意在强调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源于(
7、)A工人要求提高待遇B企业追求更高利润C政府平抑市场物价D国家解决就业问题1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A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B推动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发展完善C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确保了美国文官队伍的公正廉洁15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将条约开放给所有国家签署。对此中国政府予以驳斥,法国政府也愤慨拒签。据此可知()A冷战对峙格局出现松动B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C美苏英推动核威胁加剧
8、D中法外交政策存在共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后期中央财税问题材料一 是岁(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廊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三材料二唐朝地方建制与财政划分(810年)据英崔瑞德剑侨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朝的中央财税征收状况进行解读。17阅读材料,
9、回答问题。“战”与“和”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1884年1月即刊发16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
10、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1)分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2)谈谈你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共早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五月四日这
11、一天要当做一个纪念日,因为在那一天中国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但不要把它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而是要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据李大钊中国学生界的MayDay等,晨报1921年5月4、5日今天是学生加入政治运动之纪念日,也是学生整顿政风的纪念日。因为政治不澄清,使我们不能不牺牲求学之精神,而来干涉政治。现在学生应该做的事有二种:(一)组织民众,以为达到大革命之工具;(二)对现政局立于弹劾的地位。据李大钊昨日之五四纪念大会,晨报1923年5月5日这是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亦即是被压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念日。五四运动之意义,
12、非仅为学生运动,而是国民革命运动底一大转机,是民众反抗帝国主义及军阀之伟大的运动。据团广州地委改选和五月第一周纪念活动的情况报告等,1924年5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也是“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国的波纹”,“其价值足与“二七”“五卅并美”,应“继续五四精神”,“统一并坚固学生的团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与残民媚外的军阀”。据张太雷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等,1925-1926年对中共早期五四纪念活动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方的中国形象材料一 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直接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正如艾田蒲所说,“对欧洲来说,有中国茶叶、中国园林神圣的孔子
13、,还有成千上百的影响”。伏尔泰在其作品里一再重塑中国“开明皇帝”的形象,深刻影响了当时法国对中国的集体想象。中国形象在整个欧洲发生彻底变化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不思变革的形象。到了19世纪,中国人在法国作家笔下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黯淡,被扭曲、被模式化为一个“劣等种族”。摘编自韩梅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材料二 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他们热衷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寻觅与西方现代性相对的快乐达观的人生态度。思想家罗素带着寻找人类精神新希望的理想在中国游历10个月,在他
14、看来,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但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摘编自伍辉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材料三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的方式。西方有关中国的想象中,有对现实中国的某种认识,但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理解。1B【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良渚在长江流域,而陕西在黄河流域,在陕西出土了长江流域的文明成果,说明不同区域间有交流,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阶级分化,排除A项;玉器不是权力象征,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5、。2C【详解】根据“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得出意思 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这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礼让。而老子的言论的意思是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讲究的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修养。因此二者都强自身的修养,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是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排除A项;B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陆贾认为道没有比无为更大的,行为没有比谨慎诚敬更重要的。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不改变万物的
16、天性,不掩藏性情,不隐藏谎言。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黄老无为的思想,与材料的含义一致,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法思想,排除A项;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天地的作用,而是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根据“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以赈饥民”可得出通过给灾民提供兴修水利的工作机会,达到赈灾的目的,这种做法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A项正确;民众要服役,修水利,并不是减轻负担,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是这一时期开创,排除C项;矛盾并没有因此而化解,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根据“明末,荷兰派遣战船人侵中国沿海,明军连续与荷
17、兰人发生海战,荷兰人最终认输,明朝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可得出明朝战胜了荷兰,说明明朝的海上实力还是较强的,D项正确;荷兰不是倭寇,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经济实力强,也不能体现重视海洋的开发,排除BC项。故选D项。6B【详解】根据“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可得出他主张学习西方,从而摆脱西方的压迫,与西方国家并立,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B项正确;材料反映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并不能体现农民政权性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中体西用的主张,排除C项;这一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行,因此并没有推动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
18、】从材料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即学习西方的器物行不通,因此要向西方学习制度,因此翻译的书籍增多,反映出由器物到制度的主题转变,C项正确;中国主要方向还是西方,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领域的转变,排除B项;文化革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它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反对把中国社会造成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可得出这种理论中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是在全面抗战时期,即1939年底1940年初这一时期,C项正确;ABD项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9B【详
19、解】根据“文化山呀文化山,过去登山比上天难,今朝有了共产党,带领我们高峰攀,工人上了文化山,能到月宫开矿产,农民上了文化山,火星上头去种棉,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可得出 当时国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信心满满,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事业的发展,排除A项;建国初期工业化才刚起步,不能体现成就显著,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从1978-1982年登封县全县销售“大件”的情况统计可得出,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能够买大件的生活用品,反映出农村改革推动社会大幅变迁,D项正确;稳步提升并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反映出来 ,排除A项;建立市场经济的
20、目标1992年才提出,排除B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C项。故选D项。11A【详解】根据材料“北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古希腊海外贸易比较发达,可以得出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排除C项;材料中是古希腊陶器出现在不同地区,只能体现古希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不能体现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根据“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
21、表海洋封闭论,则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可得出西方国家争夺海上霸主,抢夺殖民地,因此通过颁布法律,以达争夺的合法化,A项正确;自由市场的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荷兰不敌英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抗,不是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根据“英国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这催生了瓦特改进蒸汽机。”可得出作者强调机器的诞生是因为资本家想要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B项正确;ACD项不是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14C【详解】彭德尔顿法是美国文官改革运动的重要法案,根据材料“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
22、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以得出该规定有利于文官不受党派控制,政治上保持中立,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项正确;该规定是为了使文官政治上保持中立,并不会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排除A项;该法案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完善,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根据“对此中国政府予以驳斥,法国政府也愤慨拒签。”可得出中法都反对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因为当时两国都没有核武器,因此反对核垄断,体现出两国外交政策存在共性,D项正确;此时冷战正是激烈的时候,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从
23、材料可以看出美英苏是想要核垄断,并不会加剧核威胁,排除C项。故选D项。16状况:在唐代后期,江淮八道(或:浙东、浙西等八道;东南地区;南方地区)成为中央财赋倚重的核心区域。原因:从北方社会形势和原有财税征收格局变化角度分析。如:安史之乱导致北方地区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部分原来中央财赋倚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断绝对中央的贡赋;其余部分地区不定期缴纳贡赋;国家盐铁税的征调受到严重影响。从南方社会形势和江淮地区特殊地位角度分析。如:江淮地区未遭战争直接破坏,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淮地区为国家直接控制区域;地接运河,南北交通便利。从财税状况折射出唐朝统治
24、走向衰落的角度作答。如:中央集权的削弱等。【详解】状况:根据“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得出在唐代后期,江淮八道(或:浙东、浙西等八道;东南地区;南方地区)成为中央财赋倚重的核心区域。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当时南北方的社会形势分析,如:安史之乱导致北方地区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部分原来中央财赋倚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断绝对中央的贡赋;其余部分地区不定期缴纳贡赋;国家盐铁税的征调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所学,从南方社会形势和江淮地区特殊地位角度分析。如:江淮地区未遭战争直接破坏,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经济重心逐渐南
25、移;江淮地区为国家直接控制区域;地接运河,南北交通便利。从财税状况折射出唐朝统治走向衰落的角度作答。如:中央集权的削弱等。17(1)前期主战:越南是清朝的附属国,法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中国权益;19世纪末中国边疆危机严重;国人积极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果,提振了国人的信心。后期主和:通过马尾海战的失利认识到清政府避战求和、腐朽无能(或:清政府战争一直不坚决);清军战备不充分,清政府指挥无方,战场失利。(2)申报态度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其具有一定的独立立场;其对战争的持续报道增强了国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有利于推动民众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舆论,影响了清廷的政策;但在清廷腐朽统治
26、之下,其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详解】(1)前期主战: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从越南的附属地位、民族危机、国人的态度、洋务运动的成效等方面概括。后期主和:根据“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得出通过马尾海战的失利认识到清政府避战求和、腐朽无能;根据“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得出清军战备不充分,清政府指挥无方,战场失利。(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申报态度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其具有一定的独立立场;其对战争的持续报道增强了国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有利于推动民众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舆论,影响了清廷的政策;但在清廷
27、腐朽统治之下,其能发挥的作用有限。18话语主题演进的角度作答。如:五四纪念的话语主题逐渐由建党前后的“学生运动”向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运动”“民族运动”演进。话语主题演进原因的角度作答。如: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之下民族危机(或:阶级矛盾)深重;中共成立后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并积极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话语主题演进的评价角度作答。如:通过层进的话语表述赋予五四纪念新的意义,传播了革命思想;发挥了民众动员作用;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呼应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或:推动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详解】根据材料中关于五
28、四运动的内容,可从话语主题演进的角度、话语主题演进原因的角度、话语主题演进的评价角度作答。如:如从演讲的内容可得出五四纪念的话语主题逐渐由建党前后的“学生运动”向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运动”“民族运动”演进。从原因的角度可得出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之下民族危机(或:阶级矛盾)深重;中共成立后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并积极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从评价的角度可得出通过层进的话语表述赋予五四纪念新的意义,传播了革命思想;发挥了民众动员作用;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呼应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19概括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历程的角度作答
29、。如:18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经历了“理想化丑化(贬低化)再美化(肯定中国文化优势)”(或对各时期进行具体概括)演变历程。分析各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原因的角度作答。如:18世纪前期,西方美化中国是为满足其思想启蒙和政治变革的需要(或: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形象宣传理性主义、反对专制统治和教会特权);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逐渐开展,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度逐渐确立与巩固,欧洲对外殖民侵略迅速拓展;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引发对西方文明的反思。阐述西方的中国形象评价与认识的角度作答。西方对中国形象的不同塑造实为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
30、、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投射,反映了西方的价值观念,服务于西方的发展需求;对其深入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形象的自我反思与重构。【详解】第一步,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历程。材料一“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可知,18世纪的欧洲赞美中国。材料一“中国形象在整个欧洲发生彻底变化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不思变革的形象。到了19世纪,中国人在法国作家笔下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黯淡,被扭曲、被模式化为一个劣等种族”可知,19世纪欧洲完全否定中国,甚至丑化歧视中国。材料二“思想家罗素带着寻找人类精神新希望的理想在中国游历10个月,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但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可知,一些欧洲思想家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步,分析各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原因的角度作答,结合所学从不同时期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来分析。第三步,总结提升,根据材料三“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的方式。”可知,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变化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投射,反映了西方的价值观念,服务于西方的发展需求;对其深入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形象的自我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