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4至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测)(满分60分,30分钟完成)班级_姓名_总分_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知识点,旨
2、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能够体现A项,排除;根据“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即能够体现出B项;“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即能够体现D项;C项“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2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有轨电车。当时的上海人力车夫组织起来反对电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并运来大量石子泥块,放入轨道槽中,以阻止电车通行,电车公司派人与人力车夫调解,又被打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有轨电车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B. 西方近代科技被国人逐步接受C. 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 上海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
3、用近代科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上海市民”以偏概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表述客观你,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C。31888年,上海申报刊登的洋场述见篇中写道:“电线递信,速于置邮,虽万里如一瞬,此等语,辄目之为海外奇谈,疑信者半。”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 B. 娱乐生活日益丰富C. 通讯近代化得到发展 D. 电话通讯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通
4、讯领域的近代化。本题不是考查交通工具和娱乐生活,不能选A和B。本题是考查通讯工具,材料是反映通讯近代化得到发展,但是电话通讯在当时尚未得到普及,本题不能选D而只能是C。4在广泛吸收西方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和旗袍时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装,故;是中国传统服饰,是列宁装,这些不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5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
5、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显示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在服饰、装扮都外国人,甚至遗憾自己无法像外国人一样拥有一双碧蓝的眼睛,可见A项的“崇洋”表述正确。A项服饰西化只是一个方面,B项“倾销”题干没有反映,D项“学习西方”不能解释“碧眼生成学不来”这一“伤心事”。6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
6、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错误的;符合材料要求;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B。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观点主旨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也就是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照搬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中心城市发
7、动武装起义,遭到失败。随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说法不符合,故排除。8观察近代中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包括和B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C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电报线在处架设D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在诞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分别代指的是南京、广州、武汉、福州。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和广州,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故C项
8、错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D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B项。9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的走向。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l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表,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
9、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中国进口数远远高于出口数,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再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性质来看,出口的多为原材料,进口的多为生活消费品。综上可以看出,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A项错误;C项结论仅从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8951913年时期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而不是“黄金时期”,排除。故选B。10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
10、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14年12月,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一战爆发,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宣扬实业救国,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政府参战,故A项排除。倡导民主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维护领土主权,故D项排除。11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
11、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民国初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因”等,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相关内容辛亥革命后初期的发展状况。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与题干“内因”无关,排除;C项“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表述本身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12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
12、”、“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所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也正与题干“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相符合。故选C。13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
13、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洋鬼子骗钱”、“河里有了火轮船”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列强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通过压低农产品等原料价格剥削中国人民。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故选A。1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14、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说明民国初期的工人人数激增,但工人人口数激增的前提是近代工业的发展。.15有史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1)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2)中国民
15、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3)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4)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1)(2)B、(2)(3)C、(1)(3)(4)D、(1)(2)(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原料价格上涨,故(1)(2)正确;南方矿业使用土法“不易持久也”,说明技术与管理的重要性,故(4)正确;一战期间,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故(3)错误。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化理论专家何传启认为,一个国家要完成现代化需要各种要素的创新和有序参与,从而构成如上图所示的现代化驱动模式。这一模式得到学界广泛认可。请以此模式为标准,结合相关史实简论整个清代中国始终未能完成现代化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本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命题者的内在要求,关键是要根据图片把握住完成现代化的正常顺序,然后根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具体的史实的先后顺序去简论整个清代中国始终未能完成现代化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背离了这一正常顺序。考点:史学研究现代化史观清代中国始终未能完成现代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