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20.50KB ,
资源ID:449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98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对勾》2017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对勾》2017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省十校联考)“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推行郡县制,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基本格局,而分封制实行于西周,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对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影响,B

2、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西周控制人们思想的措施,C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但材料没有体现,D项错误。答案:B2(2016太原市第一学段测评)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这说明中国古代婚姻()A关注男女双方的情感意愿B注重男女双方的门当户对C具有维系宗族关系的功能D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知,其认为婚姻既可以维护宗族关系也可以传宗接代,即能起到维系宗族关系的作用,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3

3、(2016长沙市一模)春秋时期崛起的大国如晋、楚、齐、秦皆属于边地之国,而向来所谓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等国,反沦为二三等国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边地之国需与异族竞争,因而变得逐渐强大B边地之国接受西周文化,因而变得逐渐强大C中原之国不愿称王称霸,因而变得逐渐弱小D中原之国遵守礼乐制度,因而变得逐渐弱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诸侯争霸,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边地之国不仅要与中原之国争霸,还要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竞争,这迫使他们自强,故A项正确。边地之国与中原之国都接受了西周文化,都参与了争霸,故B、C项错误。到春秋时期,西周礼乐制度已经崩溃,故D项错

4、误。答案:A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解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两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

5、,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中的“吏部”最早出现在唐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朝进一步发展,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故D项正确。世官制是世袭制,不存在考试的问题,A项错误。察举制是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依门第选官的制度,不存在“问”与“对策”的问题,C项排除。答案:D6(2016长沙市一模)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

6、众务焉”,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D权力制约进一步明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可知,其取消了尚书省,六部变成了“五房”且直属中书门下,说明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故答案选A。题干材料是中央机构的变动,不涉及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中央集权问题,可排除B。中书门下等机构改革,有利于君主专制,可排除C、D。答案:A7(2016日照市联合检测)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

7、“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材料可知,二者都是中央委派下来临时兼管地方事物的机构,都体现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答案:B8(2016湖南衡阳八中月考)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解析:中央集权内部的矛盾体现的是中央权力内部分配的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体现的是中

8、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的问题。故选A项。B项错误,封建社会统治阶层都是封建地主阶级;C项与材料中的矛盾关系不大;D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因此B、C、D三项排除。答案:A9(2016黑龙江绥棱一中一模)“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宰相的任免由皇帝决定,谏官的去留取决于宰相,而天子执政的好坏由谏官给予评判,三者循环相制,但谏官的职

9、责在于规劝皇帝而非约束宰相,所以答案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10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明太祖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只是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大学士参预机务,内阁正式形成,A项错误、B项正确。仁宗后大学士虽“悉由票拟”,但并不表明就是丞相,因而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C、D两项错误。本题选B项。答案:B11

10、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A B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属于专制主义的范畴,由此可排除,丞相在明朝初年就被废除,由此可排除,故答案为C项。答案:C12(2016浙江嘉兴测试)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

11、尚书省 中书省内阁 军机处A BC D解析:“六部为主体”是在明代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明朝设置的内阁和清朝设置的军机处,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不断加大,与材料中六部“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一致,D项正确。中书省是唐代政令的草拟部门,尚书省是唐代政令的执行部门,尚书省下设六部,两个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题28分,14题24分)132014年10月20日求是理论网评论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行政区划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应实行省县乡三级制改革,我国古代历史为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

12、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汉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

13、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8分)(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8分)答案:(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郡国并行制。弊端

14、: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14(2016临沂月考)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方法一史料研习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重要象征。2013年4月29日人民网:乾隆玉玺在法国被拍卖,以110万欧元、近900万人民币成交,广引世人关注,但有学者认为此玉玺为伪造。据此回答:(1)下面几条鉴定真伪的依据中,你认为

15、最具说服力的是哪条?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A民间有关乾隆玉玺的传说B玉玺的制作、玉玺的优劣、印文篆刻等方面C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玉玺的鉴定结果D伦敦苏富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方法二问题讨论(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6分)(3)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6分)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_,如:_。_,如:_。(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答案:(1)B理由:B项是实物资料,文物鉴定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实物资料。(2)方式与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分散相权,使其相互牵制。(3)皇位世袭;预立太子。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军国大权。(4)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