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A.中央集权的削弱B.传统观念的改变C.交通工具的革新D.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材料中的“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答案为D。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中央集权没有削弱,材料中的转变不是政
2、治方面的原因,排除A;这一转变与人们的观念变化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排除C。 2.“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人口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传统交通方式形
3、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故D正确。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迫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排除A。B与题干无关,排除。C错在“均衡发展”,排除。3.秦汉时期,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解析】选C。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并非仅北方地区,D错误;秦代“驰道”主要北方地区,南方
4、更多的是“五尺道”等,B错误;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北方地区开发程度更高,故郡、县的设置更多、更密,故C正确,A错误。4.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郑国渠都江堰赵州桥长城大运河A.B.C.D.【解析】选D。在后世没有增修或扩建是比较明确的,容易误选,因为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在成都附近的都江堰设置堰官,派专人护堰,但需明确的是设堰官派人护堰而非增修或扩建,故都排除。故选D。5.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由表格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
5、都杭州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解析】选C。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时期,与隋朝运河开凿时间不符,故A错误;B不是隋朝和元朝运河开凿的原因,故B错误;C从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运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出两朝都城的变化,故C正确;D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而不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外向”特征错误。6.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强调这二次航行都美中不足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
6、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B、C是对两次航行的正确理解,从“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可判断两次航行都不完美,都有弊端,排除D。故选A。7.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B.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
7、家带回的珍宝“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不重视商业,且财富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所以珍宝进入市场,故D正确;材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故A错误;材料描述的不是对外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故C错误。 8.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C.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危机D.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黑奴贸易【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商品出
8、现在欧洲市场上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范围和商品种类扩大,引起了商业革命,故B正确;价格革命指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升,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故C错误;黑奴贸易与商品的交易无关,故D错误。9.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有()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外来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比较迟缓中国近代造船业发端于辛亥革命牵引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化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A.B.C.D.【解析】选B。表述错误,中国近代造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1866年,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建造并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9、因此选B。10.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了流水线作业。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使得原来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的汽车底盘组装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平民汽车”。下列对流水线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B.不能从根本上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C.从此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D.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的进步【解析】选C。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说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工厂开始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C符合题意;流水线作业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
10、格,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贫富差距不能根本消除,B不符合题意;流水线作业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不符合题意。11.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D.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解析】选D。依据题文中记者的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根据时间信息“1985年”可以直接得出当时的中国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故正确答案为D。A、B、C在题文中都没有体现。1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
11、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C.美国莱特兄弟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轮船招商局【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A错误。最早发明汽船的人,是美国工程师菲奇。真正产生重大影响,取得建树的是美国另一位工程师富尔顿,1803年,他在巴黎发明了第一艘以瓦特蒸汽机为动力,以桨轮为推进方式的船,并于同年在塞纳河下水试航。B错误。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C时间错误。因此选择D。二、非
12、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 000千米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宗玉梅19271
13、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三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千米,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
14、通建设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中“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 000千米铁路建设任务”“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
15、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3)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史料及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问紧扣“从1955年起至1988年”“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问需要综合所学,可以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归纳。 答案:(1) 必要性: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特点:政府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公营与民营相结合;新建与改旧结合,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3) 特点: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运行时间日益缩短。 原因:国家重视铁路事业,加快建设步伐;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和财力日益增强;铁路建设技术和火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14.(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
17、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18、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10分) 【解析】第(1)题特点:从先秦时期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可以得出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从道路的开辟、河渠的开凿、邮驿和馆舍的完善可以得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从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到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以得出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到明交通设施的完善都以政府为主导;从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再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可以推出海外交通发展;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
19、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知整体水平较高。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历史基础、国内环境是否良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的作为等方面展开分析。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 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积极影响: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 (2)原因: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
20、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备选习题】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漫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此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
21、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运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历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运寿终正寝。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材料二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
22、。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运河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的原因。【解析】第(1)题“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说明开掘早,历时时间长;“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体现其流域面积广。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回答该题只要从沟通了南北,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
23、发展即可。第(2)题比较题,要结合时代特点和交通发展变化的冲击和运河自身的局限性去分析。答案:(1)特点:运河南北流域跨度广;运河开掘早,历时长。作用: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水上运输网,推动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对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意义重大;有利于南北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2)原因: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运河;汽车、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海运的发展;黄河泛滥,运河水系被破坏;漕运的废除。英国:运河的标准不统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运输行业竞争激烈。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石器时
24、代用石斧等工具在巨大木材上凿成凹形,制成独木舟唐宋时代唐朝舟船采用了钉接榫合的连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代造船修船开始使用船坞,并普遍使用罗盘针。造船业及船舶使用人群多集中在东南地区明清时代除了官方船厂之外,民营船厂的规模也很大。发达的造船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达的漕运系统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1865-1866年,清政府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试造“蒸汽船”“铁皮船”,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也是中国造船业近代化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的造船业迅速发展。乘坐豪华邮轮旅行成为潮流,并研制出第三代破冰船与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航
25、空母舰“辽宁舰”。造船业在新中国发展经济、便利生活、科学研究、强兵强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吴善勤从船舶到海洋工程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论题,如根据“唐朝采用了钉接榫合的连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代造船修船开始使用船坞,并普遍使用罗盘针”“发达的造船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达的漕运系统奠定了基础”“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试造蒸汽船、铁皮船”“并研制出第三代破冰船与科学考察船”概括得出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即可
26、。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科学技术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从古至今,先进的技术都是造船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宋代指南针与造船、航海相结合,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造蒸汽为动力的汽船,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向近代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则打造了“大国崛起”的基础。示例二:船舶制造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随着造船业的迅速发展,船舶与社会生活、国家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船舶最开始仅仅是沿海、沿河地区的交通工具,但后来则沟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如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当代,随着科技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造船技术的进步,船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