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变法一、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土地政策的对比1梭伦改革中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3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
2、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二、认识历史上改革的本质和规律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一般有两种情况。(1)整体适应、部分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的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这样的局部调整就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2)两者从根本上互相矛盾,这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种根本的改造就相当于革命性的改革,它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2凡是改革,都必然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
3、阶层,因此必然遇到阻力。革命性的改革,触及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的利益,斗争更为尖锐。3改革有成败,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决反对变法。三、对封建主义改革的认识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2挽救危机、自我
4、完善。(1)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2)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洋务运动则发生在近代时期。它们的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跟踪练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
5、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作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材料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了解。第(1)题,从材料找关键的句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补充。第(2)题,关键要了解阶级分析方法。第(3)题,评价变法一般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矛盾、时代潮流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