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894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游褒禅山记文如其人游洞半途而废,他从的角度议论,指出志、力、物齐备才可能成功,而其中志最为重要。对于探察者,要做的就是尽志不悔,这一精神实质与他后来百折不挠推行新法的实践是一致的。另一件事,就是对人们在“华山”这个名称的读法上以讹传讹的感慨,并进而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的观点。善于从小事中看出问题反映了这位伟大改革家的缜密细致的思维,那探究不息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在求知中踏下坚实的每一步!山水可以怡情也!王安石,在游览失败之后以洞察入微的目光在两件小事之上发现了人生的大道理,引申发展,演变为抒发志向,感慨人生的含意深沉作品。笔法高明,可以借鉴! 基 础 导 学1.文学常识(10211

2、086)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也称“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他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对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反对西昆派对声律对偶的片面追求,主张“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提出“以适用为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点。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他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提倡不断革新的精神。他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推

3、行变法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兼并,抵抗外侮,富国强兵,使当时的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尽管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在取得一些效果后被守旧派罢去,但对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2写作背景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他和几位同伴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是个具有,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

4、也有反映。 王安石人如其名。“安石”,安然挺立一巨石,是坚硬如磐石般不肯改变的巨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他一生刚强自信,知识渊博,口才极佳,为了变法革新,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引经据典,辩驳得满朝文武无话可说;对待反对变法者,他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反击,连朋友和恩人也毫不放过;他做的一切,不过是“国富民强”四个字。 3.相关知识游记散文游记是记述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游记取材的范围极广,无所不包,它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可以记录风土习俗的异诡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一国的重大事件。游记有带抒情色彩的,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便形诸笔墨,往往情与景

5、相生相发。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借美景抒豪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借凄景寄寓失意之感。游记有带科学色彩的。这种游记的写作总是作者亲临实勘的结果,因而包含了地理气候、风俗、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记录,往往翔实精确而科学。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游记大多以记叙和描绘为主,但有的侧重于议论,通过记游而说明事理。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

6、厚,逐渐成熟稳固。自 主 预 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山() 舍于其址()庐冢() 有碑仆道()有穴窈然() 咎其欲出者()瑰怪() 无物以相之()安上纯父() 盖音谬也()夷以近() 罕至()答案:boshzhngpyojiguxingfmiyhn2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数目,十一。(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连词。答案:(1)对这件事

7、(2)十分之一(3)泛指求学的人(4)不平凡,非同寻常(5)到了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2)道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得道者多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道芷阳间行()(3)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名一钱()狄公有盛名()(4)文独其为文犹可识()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5)得此余之所得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8、乐也()吾得兄事之()得复见将军于此()答案:(1)观察、看景象建筑物的一种,读gun观赏,看(2)道路说、讲王道,人道方法取道(3)命名,定名说出,解释出名,有名声以私人名义占有名声(4)文字纹理文章掩饰(5)心得体会心得能够必须能够4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良乃入,具告沛公()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2)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孰能讥之乎()独其为文犹可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是,在却,竟(然),反而才,这才你的于是,就只,仅(2)指示代词,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时间难道,表反诘代词,它,代仆碑代词,它的代词,那,代指后洞代词,代指自己他们,代指古人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2)火尚足以明也()(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有泉侧出()(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7)则其至又加少矣()(8)谬其传而莫能名者()(9)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答

10、案:(1)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2)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3)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6)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7)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用作动词,识其本名,说出名称。(9)见: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10)形容词作名词,迷乱的地方。6翻译下面句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

11、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1)(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那次游洞的乐趣。(2)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选取(文献资料)的原因啊。(3)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的文献未能存留下来,后世弄错了流传的文字而无人能说得清的事,哪能说得完呢?7填空。(1)既其出,则或,而余亦悔也。(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

12、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下面都是王安石的名句,你能填写完整吗?,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千门万户曈曈日,。(元日),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4)王安石,(10211086),北宋、,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卒谥“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5)记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可以,也可以,(写法)。游褒禅山记不同于岳阳楼记,它是作者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答案:(1)咎其欲出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13、(2)求思之深而无不在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春风又绿江南岸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畏浮云遮望眼(4)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5)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游记课 堂 探 究一、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什么?答:答案:作者从洞的位置、距离、环境的危险程度、游人的多寡几个方面对前洞和后洞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己游后洞的经历作铺垫,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后文的议论张本,使自己的观点有根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作者为何由“仆碑”而“悲夫

14、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呢?“仆碑”和“古书”有什么关系?答:答案:作者并不只想就“仆碑”上的文字进行议论,而是想议论人们对所有“不存”的“古书”上知识的误传而带来的危害,从而得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结论,因此作者自然由“仆碑”过渡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仆碑”和“古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斑”和“豹”的关系。3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答:答案: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

15、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

16、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4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志”“物”“力”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答:答案: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要有坚定的方向

17、、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依次排列,逻辑十分严密。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所以作者又对“志”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未能至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两种情况,得出“可讥”“有悔”和“无悔”“无讥”两种结果。这一正一反的两层意思,照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8、”,突出了“有志”的决定作用,并且提出“尽吾志”,即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高标准要求,从事物的规律性归结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所议论的道理推进一层。5王安石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你认为“力”“志”“物”这几个条件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呢?我的观点:答案:观点一:“志”起决定作用。首先要确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了志向,才有目标,有方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一个人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笑,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观点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有足够的力量,还要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

19、,只有具备“志”“力”和可以辅助的“物”这三者,才能到达预期的境地。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作者通过叙述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进而议论并抒发感想,说明无论治学还是处事,要实现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读 写 迁 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尽志无悔“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是一个难以盖棺论定的人物。自北宋以来,褒之者少,而毁之者却是全面开花、随处可见,几百年内,无论是在官方的“正史”,还是在民间的小说、戏曲中,王安石的各个方面,从学问到做官,从私人生活到

20、道德品行,无不被人诟病。但是尘埃掩不住真金,浮云遮不住星泽,真正的智者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发出了夺目的光芒。他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他是改革者;他的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面对种种非难,他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的坚定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这惊雷,绵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无改革社会便不能进步,要改革必冒风险。是安于现状、安于落后,还是冒险而进,求得发展?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已作出回答,已带领国人领略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志当存高远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

21、,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样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的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那个代表着希望的小光点,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3)拒绝平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2

22、在名句中选择王安石名句集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更无一片桃花在,借问春归有底忙。陂麦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五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送刘贡甫谪官衡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二)素材这样运用游褒禅山记读后感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呢?“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

23、五千年的历史,这句话很有道理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令后人赞叹的句子,他也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爱国英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小立志要救国,长大后一心致力于变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他临终前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虽然变法失败了,但他的志向与爱国之心却得到了后世无限的敬仰。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夜空中的明灯,更是人前进的动力。志向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24、而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活在迷茫和未知中,更不用谈成功了。有了志向自己不付诸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确立志向,还要像越王勾践一样不畏重重阻挠;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还要像谭嗣同一样永远心系祖国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曾经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们作为学生,志向应该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个好大学,还应尽自己全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来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往往志向设立的越高,一个人也就越有发展。因此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远,而不是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眼前。人生即是一个立志和尽志的旅程,立好志,才能继续走下去;而尽志了,就永远无悔。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类文品读

25、】读文赏景游褒禅位于含山县北15华里的褒禅山,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到此一游并留下千古流传的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于世。褒禅山山势幽深,古洞奇奥,自古以来为旅游胜地。现在按照王安石文中的记载和描述重修景点,以重现当年风貌,迎接天下游客。为了突出褒禅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品位,景区正在褒禅寺后兴建了一座占地近70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并对当年王安石半途而废的华阳洞也进行了改造。游客可以在千年古刹褒禅山寺领教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还可以顺着当年王安石的足迹,重温游褒禅山记中描述的华阳洞险、奇、美、绝的意境,“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另外,在景区内的农家饭店,吃上一顿经济实惠的农家饭,再买一些

26、昭关翠须茶、小磨麻油等特色产品,也是妙趣横生。入春以来,来褒禅山游玩的客人不绝于道。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里对“古人”面对世界而屡有生发的现象做了一个小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自己现在也早已作古了,他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表达的那一番道理,也早已为世所公认,并指导着人们向着世界的深处远处险处前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道理平实,简单,朴素世上的真理都是平实简单朴素的却来之不易,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十几个字,含在历史的嘴里多少年代了,一直要等到王安石,才由他说了出来。另一件事,就是对人们在“华山”这个名称的读

27、法上以讹传讹的感慨,并进而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的观点。善于从小事中看出问题反映了这位未来改革家的缜密细致的思维。【经典感悟】古人评论此文足以概荆公之生平。“志”字是通篇之主,谓非定力以济之,即有志亦复无用。故公之行新法坚决,不信人言也。所谓“无物以相之”,相者,火也;火尽又焉得至?故行新法亦须人以助。武灵王行新法,有肥义诸人相之;公不得韩、富为之相,专恃吕惠卿、李定辈,无济也。“于人可讥”,则指同时指斥新法者;“在己为有悔”,非悔新法之不可行,悔新法之不竟行也。“尽吾志”三字,表明公之倔强到底,不悔新法之不善,而恨奉行者之不力。始终不肯认过之意,溢于言表。按至和为仁宗年号,公实未相,新

28、法亦未萌芽,吾言似少近穿凿锻炼。不知言者心声,公之宿志如此,则异日之设施亦正如此。但以文字决之,已足为公一生之行述。唯文字之千盘百转,尽伸缩之能事,自属可贵。(近代)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纂卷九有志有力,而又有物以相之;其终不能至者,则亦无如何焉。借题发意,文人之常,然必说破正旨。此只于言外遇之,又是一格。(清)沈德潜唐宋八大家读本卷三十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十一王安石剪影在封建士大夫中,王安石的个人品节是难能可贵的。他位尊宰相,却“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质朴俭素,生活简约。他的

29、妻子吴氏曾经瞒着他为他买了一名小妾,王安石发现后,将小妾退还原来的丈夫,并赠给金钱。王安石性孝友,所得的俸禄,任凭家人取用。他在为母亲守孝期间,一个送信的人来到他家,见他穿着朴素,竟误认他是“院子”(家仆)。他一生为官清廉,反对贪鄙,从不坐人抬的轿子。有一次生病时,部属送给他一些党参,他也断然拒绝。晚年退居江宁时,他住在蒋山半山园的几间简陋的房子里,后来又捐出作寺院;每逢外出,他骑一头小驴子,途中要逢客人,便下驴坐在小凳子上交谈。王安石这种平易近人、生活俭朴的作风,使得那些百般诬蔑、攻击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普遍认为苏洵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好做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