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单元评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使得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此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能影响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C)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阁的一定决策权得到皇帝支持与批准才可以左右政局,故内阁本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内阁也不是延续宰相之权,排除B、D两项;从材料看,内阁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的权力,故A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2谈到
2、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解析:在明代,内阁成员没有宰相的权力与地位往往不愿得罪大臣。这种害怕得罪人的心理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故选A;内阁的设立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并未加强对百官的监察,排除B项;材料突出内阁的消极影响,C项错误;内阁的设立加强了皇权,D项错误。3明朝后期,北方出
3、现“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D)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蒙古骑兵的南下C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得犯边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后期北方地区出现和平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鞑靼和瓦剌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故明朝后期北方地区出现和平局面的原因是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选项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4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
4、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映出(B)A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B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D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故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决策权,A、C、D说法错误。5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
5、起。”这表明谭纶主张(B)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倭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排除A项。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排除C项。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排除D项。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C)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
6、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悟空的形象是明清之际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的客观反映,C项正确。材料反映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与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而是强调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而是强调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排除D项。7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
7、现象的出现源于(D)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技术的突破是在宋代,明代只是在宋代基础上有些改进,故A项错误;在古代,民众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而已,故B项错误;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小说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扩大紧密相连,而市民阶层的扩大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81400年到1800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这表明(A)A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
8、世界B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解析:据材料“1400年到1800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说明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故A正确;材料时间范围是1400年到1800年,不是整个古代中国,故B错误;清朝后期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故C错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9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9、B)A坊市制度逐渐趋向瓦解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解析: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逐渐趋向瓦解是北宋时期现象,故A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的变局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或松动,故C项和D项错误。10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B)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解析: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也有其缺陷,不能起到克服程朱理学弊端的作用,故A项排除;思想是为政治所服务,据所学可知理学和心学受到统治
10、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崇尚道德不是其思想本质,故C项排除;材料中王阳明主张重在整治人心,为当时政治所服务,故D项排除。11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A)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地区在农业生产上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出现了农村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计时受值的现象,表
11、明苏州地区的农村存在着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苏州农业经济仍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的经营方式,中国自然经济尚未解体直至鸦片战争后,雇人耕种仅为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补充,故B、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故C项错误。12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C)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C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解析:晚明时期中国科学家主要是从“欧洲科学文化著作、科学理念以及科学文化”传播到中国,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科学文化
12、与世界接轨,故C项正确;A项中的“普遍”说法绝对,排除;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并不是因为一两本书就会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开启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的新思想萌发,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
13、宫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1)根据材料一,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9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分)(3)据材料三,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答案:(1)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2)变化:
14、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3)问题: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4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
15、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0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