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对点练1内容理解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时间:25分钟分值:27分)一、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的错误类型并说明理由。(18分,每小题3分)1选项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原文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分析答案偷换概念。选项“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学习”不能等同于“宣传”。2选项用殷墟做样板和标准,用发现王陵来证明夏王的存在
2、的难度很大,因为晚商前的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原文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即使发现,也不易辨识,更不易与具体的王相对应。分析答案曲解文意。选项“因为晚商前的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错误,原文是说“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3选项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原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
3、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分析答案张冠李戴。选项“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错误,原文指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4选项伟大诗人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
4、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分析答案以偏概全。“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提出两个原因,而选项只提到了其中的一个。5选项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审美教育体系。原文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
5、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分析答案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但并没有强调当下美育应该“重传统轻西方”。6选项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原文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转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
6、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分析答案混淆是非。原文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由此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注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破除不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市域社会治
7、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子系统,也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延伸。市域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具有统筹县域和基层的行动能力,有助于克服县域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等问题。这就需要准确界定市域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县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基础。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促进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现
8、代化;以基础教育、国民教育、继续教育为保障,推动人的素质现代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破除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最近,不少地方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了符合地区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措施,就是以制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尝试。精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市域涵盖了城镇和乡村,克服了县域和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的单向度问题,适应了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把市域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才能进一步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承上启下的作用。城市与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互融互促。为此,推
9、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城乡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和公共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保障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安全生产,还是推进社会治安、城市文明、城市治理,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作用,通过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合作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
10、。各地需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立足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有助于高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摘编自姚莉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注】市域:指的是设区城市的行政区域,包括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7(内容理解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域社会治理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是因为没有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B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破除体制机制对人的现代化的种种制约障碍。C市域涵盖了城镇与乡村,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都更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D市域社
11、会治理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作用,提升治理能力。AA项,“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结合“市域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具有统筹县域和基层的行动能力,有助于克服县域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等问题”“县域和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的单向度问题”等分析,“县域社会治理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要高度重视。B文章通过比较市域、县域和基层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突出了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加强制
12、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有益于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D文章针对市域社会治理的阐释,层层递进,首尾呼应,从四个方面阐释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DD项,“层层递进”错误。结合“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精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分析,四个方面的阐释是并列关系,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模式。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对县域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
13、治理体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文章把市域社会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城乡统筹兼顾、互融互促的必要性。C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D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BA项,“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错误,曲解文意。C项,“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张冠李戴。由原文“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可知,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D项,选项中“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带来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由原文可知,这是因果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