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629KB ,
资源ID:44854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85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doc

1、第26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2物种形成(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深度思考(1)变异是在环境

2、影响下产生的吗?提示不是,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2)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提示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3)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题组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

3、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答案D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自由交流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

4、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答案C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正确。归纳提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项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进化认为物种形成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的结果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

5、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题组二种群与物种的关系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C。4大约一

6、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B解析a过程是地理隔离,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关,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

7、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思维辨析种群与物种的比较项目种群物种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有“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题组三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分析5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

8、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6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

9、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思维辨析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比较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

10、属于不同的物种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考点二突破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题组一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1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12 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答案64%和36%解析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 000人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个),蓝眼3 600人中含a基因7 200个,褐眼26 400人,纯合子12 000人含A基因24 0

11、00个,杂合子14 400人含28 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 400个,a基因14 400个。则A的基因频率(24 00014 400)/60 000100%64%,a的基因频率(7 20014 400)/60 000100%36%。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6%。求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多少?答案52%、48%解析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14%1/276%52%,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152%48%。技法提炼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

12、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题组二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3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A7.5% B6%C5.6% D8.1%

13、答案B解析由于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点,所以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总数是40024001 200,Xb10212118122172(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这18名正常妇女的基因型是XBXb,22个男性是红绿色盲,其基因型是XbY),所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Xb)72/1 2006%。4某小学中,关于红绿色盲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约为()A10.5% B5%C14% D9.3%答案D解析去掉“%”计算,Xb的基因频率(5127)/(4425212437)14/1509.3%。技法提炼位

14、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如求Xb的基因频率,可按如下公式求解:Xb的基因频率Xb/(XbXB),或Xb的基因频率Xb的基因数/(2女性个体数1男性个体数)100%。(2)已知各种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当作个体数,按定义公式计算,但不能用“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题组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5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

15、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1/10 000。请问,在人群中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答案1%、1.98%。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aa的频率为1/10 000,计算得基因a的频率为1%,所以基因A的频率11%99%,基因型Aa的频率为299%1%1.98%。6(2013海南,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

16、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答案B解析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Vv基因型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VV基因型的果蝇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后,v基因频率(80026 400)/(40 0002)0.1,V基因频率10.10.9,故A正确,B错误。因Vv、vv基因型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正确。技法提炼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

17、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特别提醒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一定进化了;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题组四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7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

18、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16%AA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

19、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 BC D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技法提炼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

20、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4北京,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

21、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解析A项,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B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项,兔病毒对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

22、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强的结果;D项,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2(2012江苏,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处于劣势的一方被淘汰,故种间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是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使得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

23、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项错误。3(2013江苏,12)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答案C解析物种的形成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人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百分比是0.99%,而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通过计算可知人与黑

24、猩猩的DNA差异经历99万年左右的积累,C正确;通过DNA的差异百分比可知,人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较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得多,D错误。4(2013北京,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相互依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

25、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长筒花狭长花冠筒等生物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C、D选项均正确,B项错误。5(2010海南,2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

26、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解析(1)a基因的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也为0.5。(2)根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0.520.25。(3)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

27、,则后代中基因型频率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可见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练出高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BC D答案B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错误。2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

28、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答案D解析该突变类型会导致昆虫中不适应生物碱的个体死亡,使昆虫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A正确;昆虫发生变异,可能会产生抵抗该生物碱的种类,从而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B正确;不产生生物碱的植物易被昆虫食用,可能导致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植物和昆虫数量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3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29、()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答案B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体起选择作用。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

30、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在无自然选择、突变等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C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与女性群体中的相等,D错误。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

31、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基因频率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6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时间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由于

32、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答案C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但此环境对基因A和a起作用,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7下图表示环境

33、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产生答案C解析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最大;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8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

34、是一个新物种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答案D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错误;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9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图中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

35、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A解析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10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的长度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图乙。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长度可能如何”这一问题展

36、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表面就很容易捕捉到虫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选项为D。1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

37、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

38、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 B0N50%C0N50%(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隔离(4)B(5)变异的不定向性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