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3.50KB ,
资源ID:4484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8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谒杜甫草堂.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谒杜甫草堂.doc

1、谒杜甫草堂早有人说过,人们提到杜甫,可以忘其生和死的地方,但忘不了他的成都草堂。就冲这句话,我在日前的一个阴霾还不算重的上午,收拾了一下连日奔波的烦躁心情,整装轻身,来到了位于成都城西的杜甫草堂。草堂旁有一条江水,取个很美丽的名字叫浣花溪,想必是每年纷纷落英的时候,这条溪水总是漂满了叫人不忍又不舍的斑斑花瓣,流走了曾令人张怀怡情的簇簇芬芳,于是,情怀浪漫的人们转换视角,让曾热烈飘逸的美丽在清凉的溪水中重新濯洗,化出更怡人的清香来。就这样一条流淌着花香的流水,静静地流经了许多许多的岁月,默默地承载着朴实的人们对芬芳的热望,从没张扬。然而,在据今1260多年前的隆冬季节,走来了一位疲惫清瘦的人,他

2、破旧的衣衫,简单的行囊,昭示着他困顿窘迫,但他神情坚毅,精神矍铄,展示着此人不凡的情怀和高贵的品格。他,就是仕途失意、此刻又躲避安史之乱的杜甫,吟唱出可流传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被后人景仰为诗圣的杜甫。从此,浣花溪水不再寂静,承载着不仅是落英的芬芳,而多了一份更厚重的流溢千古的神韵,它能烙印在后人的骨骼上、凝结在史卷里,犹如撞响的古庙大钟,余音绵绵不绝。杜甫来了,先是借住附近一座庙里,待到第二年的春暖花开季节,在几个私交甚笃的朋友帮助下,辟地一亩,结柴门建茅屋,搭建亭台,后又植松种草,依地而施,把个本是荒凉的地方,整理得生机蔚然。他自己也对此陶陶然,“背郭堂成萌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3、“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亭台随高下,敞豁当西川”,“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可以想象,草堂环境幽静,景色秀美,清澈的流水,葱郁的林竹,茂盛的花草,给诗人以极大的快慰。这样的环境,诗人怎能不出诗呢?据说,杜甫在此流寓里,居住近四年,诗作240余首,其中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戏为六绝句等,成为杜甫诗作生涯里的最灿烂最丰富的一段光阴,也古诗歌一处耀眼的亮点。以至于今日,络绎不绝来此拜谒的人们,随着轻缓脚步,被这里郁郁如烟的绿荫荡涤过的胸腔里,轻轻地诵咏着他那些字字珍珠句句闪亮的名篇正如一个名家所说:“诗卷长留天地间”。我倒真想看看,杜甫亲手搭建的茅屋,以及那简陋的柴门,想象中

4、他在吟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时候,已被大风蹂躏得吱吱哑哑的茅屋是该怎样惨烈,而这惨烈的景况竟可以让诗人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绝唱!还有经常让人饶有情趣的“不正逐江开”的拙朴的柴门,竟何以能令后人琢磨着它样子和形状?可惜,在杜甫离后不久,当地一个官吏的小妾,占了草堂,推倒大部,按自己的喜好重新奢华修建。我们现在只能依据后人模仿的景观里感受了,这感觉就好象穿着靴子嬉水一样。尽管不是原装,但一代又一代景仰诗人的后人,还是穷尽心思地恢复草堂原貌,籍此缅怀杜甫,缅怀那一份感人至深的悲悯情怀以及永远闪光的诗篇。唐昭宗天复元年,也是诗人的韦庄,因景仰杜甫,借职务之便,特地沿浣花溪水寻杜甫草堂旧址,发现“羌没已久”,“柱砥犹存”,遂命人“诛草重作草堂”。后来在北宋神宗时期,有个叫吕大防官吏,也出于对杜甫的尊重,大兴土木重建,还“断石为碑”,遍刻杜诗1400百多首于碑上。再后来的年代里,又有多次修建,规模越来越大,名堂也多了,搞得快成庙宇祭祀的地方了。不管怎么说,这里还是有神韵的,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悲悯、正直、高洁、爱恨交织成浩然长风,徐徐在此升起,拂过日后的岁月,也拂拭着后人经常蒙尘的心灵。这里值得景仰。说到这里,还是再让我们看看草堂门口的那副楹联吧: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