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88MB ,
资源ID:4483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8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2.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远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3.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难点)知识梳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 年粉碎“

2、四人帮”后的两年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2)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为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2标志: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3、。(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1)措施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1)措施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4)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

5、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释疑解惑易错易混“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1976 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图示记忆(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思考探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谁所有?它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吗?提示:仍是土地公

6、有(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而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探究 2: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国营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轻巧识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

7、四大。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概念阐释 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探究点经济体

8、制改革史料一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 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信息解读 史料一:“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9、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史料二: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 年、2002 年”等关键信息。尝试解答(1)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问题: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没有改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2)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理解经济体制改革(1)

10、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目的是解放生产力。(4)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基本特点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

11、革的主要内容。【典例】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 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差别不大C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治国需要遵循的原则D不同的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审题指导 定时空: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罗斯福“新政”;90 年代邓小平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抓关键:“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者反映的本质问题。调取储备:“19

12、92 年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 项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错误B 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依然很大错误C 项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经济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正确D 项材料内容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治理国家的方式错误答案 C此类试题应注意的陷阱是“一叶障目”: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在题肢中增加一些与题干材料表面上联系密切的选项以迷惑考生,使考生看不到更深层的含义而错选。如此题中的 A 项即属于“一叶障目

13、”。问题延伸 根据上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30 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深度思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

14、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家国情怀 辩证地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使农村

15、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也要看到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跟不上工业化发展要求,面对现实问题,仍需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所以要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从当时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2从长远来看:它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

16、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题组 1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经济体制改革1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对这次会议,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D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出现了两年“徘徊

17、”期解析 两年“徘徊”时期指的是文革结束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阶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结束了两年“徘徊”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B、C 三项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都相符,故选 D 项。答案 D21978 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BCD解析 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施的,排除。答案 C31984 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

18、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解析 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 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产品不一定进入市场,C 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 项错误。答案 B4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

19、开放的成效解析 题干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 90年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点钱不知买啥东西”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D 项正确。答案 D题组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A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解析 材料中选编的内容“南方吹来春天的风”,可以判断出是 1

20、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结合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等信息判断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6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解析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19922012 年”“江苏GDP 增长”说明与经济政策调整有关,1992 年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课后作业(十二)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

21、析正确的是()报刊文章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A.“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B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解析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内容分田单干不符,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但没有实行分田单干,故 B 项错误;文革时期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农

22、村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主,与材料中内容不符,故 C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分田单干,但由于改革初期人们对于分田单干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出现材料现象,故 D 项正确。答案 D2从 1957 年到 1978 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 1 斤粮食,反吃了国家 25 万斤返销粮;1979 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 10 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这种结果出

23、现的原因是广大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1992 年中央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非但没有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而是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C 项错误;中国的农业税正式取消于 2006年 1 月 1 日,故 D 项错误。答案 A3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解析 题干中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

24、产承包责任制,其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明显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中国国情不符,并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大减,故 A、B、C 三项错误;第一阶段,实行农业的公有化改造,第二阶段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阶段依旧保留了集体土地公有制,只是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权下放,它们的共同点都实行公有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4有学者在评述 20 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解析 由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到家

25、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故选 B;人民公社在生产管理上是属于“大兵团作战”,与此题所指不符,A 项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产物,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C 项错误;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的实行,D 项错误。答案 B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D所有权、经营权解析 1978 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

26、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国家,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6下表是19521986 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以时价元计),由此可推知()年份农村的消费非农村的消费19526214819577920519651002371978132383198017346819822125001986352865A.新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B国家对农村的投资远少于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解析 由图表所示可知,1978 年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之后才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27、,故 A 项错误;表中只涉及了 19521986 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的有关数据,没有涉及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投资,故 B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表中也无法体现出差距拉大,故 C 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978年到 1986年,农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故 D 项正确。答案 D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安徽芜湖一个体户因雇工经营“傻子瓜子”而致富,名噪一时,当时很多人主张“动他”(对这个个体户进行处罚)对此,邓小平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人心不安,得不偿失。”邓小平这样说是基于()A改革的基本政

28、策是人心所向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明确C雇工经营属于社会主义经济D经济体制改革允许私营经济存在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说明个体户私营经济存在的政策不动摇,不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故 A 项错误;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不符,故 B 项错误;雇工经营属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涉及经济所有制的性质,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傻子瓜子”属于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说明改革允许私营经济存在,故 D 项正确。答案 D8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

29、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实现了政企分开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解析 材料中的措施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实现政企分开,只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企业的活力,故 B 项错误;材料通过改革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故 D 项错误。答案 C9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 年中央又提出

30、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一次全面调整。与前者相比,后者()A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B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调整D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解析 1979 年的经济调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政策的具体安排,是改革开放的具体执行,故选 D;前者是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A 项错误;当时没有结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 项错误;1960 年的“八字方针”是在“左”倾错误下的被迫调整,1979 年已经结束了“左”倾错误,C 项错误。答案 D10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

31、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解析 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化,与工业品出口结构没有直接的关联,故 A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冷战后获得更快速度的发展,但该外因并不是促成中国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故 B 项错误;进入 21 世纪,特别是中国在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和高度,这推动中国对外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故 C 项正确;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技,而科技的普及只会使资源的消耗下降而非增加,故 D 项

32、错误。答案 C11“个体户”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解析“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 1992 年,初步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与“20 世纪 80 年代”不符,A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1984 年,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答案

33、 D121992 年初,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 A 项正确;改变计划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所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D 项所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故 C、D 两项错误。答案 A13下面是 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

34、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1980 年和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1980 年我国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20世纪 90 年代中期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D。1980 年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并未发挥主体作用,B 项错误;1980 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因此逐步深入的说法错误,C 项错误。答案 D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 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

35、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 9 月 21 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 9 月 30 日,郊区 10 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 103 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 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

36、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1)由材料一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此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做答。(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

37、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1958 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后果: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 1953 年开始印制,1955 年 3 月发行。如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轮船,角

38、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圆、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飞机和轮船”“火车和水电站”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据材料“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民族团结;根据材料“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圆、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可以看出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的援助。进行历史阐释要根据时代背景,在材料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解释。答案 历史信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大团结、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成就、苏联援助。历史阐释:示例: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