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796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必修4).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创新课堂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1.本课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和材料题数量较多,选择题主要呈现由基本概念的考查向深层次理解过渡,材料题多以体现类和措施类为主。2最近两年高考试题多以立足人类科技进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查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以及人们认识过程的理解。特别是材料题最近两年多集中在对认识过程的考查。【考情分析】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本年度重大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复习必备的时事材料,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可以重点结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过程来分析: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案例;我国航天科技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考向预测】第二单元创新课堂重点提炼: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特别提醒】认识来源与认识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对个人而言,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但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实践【考点精析一】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

3、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不能验证自身是否正确。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只有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会失去实际意义。第二单元创新课堂【特别提醒】正确区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4、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拓展深化:1.实践客观性与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因为其构成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

5、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片面观点是错误的。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实践,这种反作用具有双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

6、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误区警示】误区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评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此观点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误区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评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

7、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误区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评析: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认识工具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都能推动认识发展。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011高考广东卷37)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

8、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典型例题一】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思路分析】此题属于观点评论类材料题,解答此题首先分析观点,指出其合理成分及原因,并指出不合理成分,说明理由,说明正确做法是什么。【参考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单元创新课堂重点提炼:1.真理的特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特

9、点理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一定历史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考点精析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

10、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拓展深化: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区

11、别联系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真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

12、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称为理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误区警示】误区1: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都是真理。评析:真理具有客观性,可见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如果真理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就会转化为谬误。误区2:认识具有无限性,所以我们能够彻底认识整个世界。评析: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伴随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条件,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13、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典型例题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家点评:中

14、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知识指向:认识过程。所以立足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分析。人本思想的演变过程,同时又体现了认识前进性与上升性。【参考答案】(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15、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第二单元创新课堂1.(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

16、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BCD【解析】本题其实在考查科学认识的作用,的说法不妥在“化害为利”,这样说有点绝对和夸张;说法错误,“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也是夸大了科学认识的作用;正确,因为科学认识能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说法正确,体现了科学认识的特点。【答案】D。【高考体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2011高考山东卷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

17、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是说科技的发展进步。A说法错误,事物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说法错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C哲学上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不能说创造事物的联系;D说法正确,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是肯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题答案选D。【答

18、案】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2010山东高考)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解析】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反映,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物体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目标不一样,从而导致认识结果不同,体现了意识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故答案为C。A脱离题干。B属于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此题没有涉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排除D。【答案】C第二单元创新课堂4.(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19、.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B.C.D.【解析】说法错误,绝对化,不同的认识主体对问题的认识可能相同;说法不对,这样就否认了真理的正确性和相对静止,其实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就犯了“人甚至连一次河流也无法踏入”的错误;正确,体现了认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说法正确,也体现了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本题选D【答案】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011

20、西城模拟)2010年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中,就如何推进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与各国交换了意见。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解析】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到世界合作中,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故答案为C。客观性主要强调实践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A。主观能动性强调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排除B。历史性强调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实践活动,排除D。【答案】C【练习巩固】第

21、二单元创新课堂2.(2011镇江模拟)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人口普查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故答案为B。【答案】B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2011马鞍山一摸)“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列古语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非学无以

22、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A.B.C.D.【解析】材料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学习不能够博学,没志向难以成大才,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强调了意识的作用。【答案】B第二单元创新课堂4.(2011天津模拟)2010年10月29日,社会保险法获得通过。社会保险法被称为社保领域的“基本法”,从2007年12月初审到通过,用了3年时间,经过4次审议。这主要表明()A.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解析】通过3年时间和4次审议,可见认识的反复性,但是最终通过

23、,可见认识的无限性发展,故答案为D。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排除A。此题没有体现实践活动,排除B。此题也没有体现实践的特点,排除C。【答案】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5.(2011宿州质检)现在我们虽然能够预测未来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但是,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B.C.D.【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属于不可知论,故排除。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立的,并非包含关系,故排除。【答案】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二、非选择题(共1

24、2分)6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认识,所以此题应该聚焦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我国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通过历次会议的不断完善可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过程,通过多次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第二单元创新课堂【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4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八大,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4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